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口腔科学   11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使用显微CT扫描法研究中国人离体上颌第一前磨牙分支根管解剖形态。方法:收集63颗中国人上颌第一前磨牙,使用显微CT扫描并构建根管系统三维可视化模型。观察并记录分支根管、根尖三角区发生情况,分析分支根管发生率、分布和开口特征。结果:共有50颗上颌第一前磨牙含有分支根管,发生率为79.37%。共记录到124个分支根管,其中95.16%发生于根尖1/3。分支根管开口于近中和远中方向的分别为33.06%和23.39%。根尖三角区的发生率为7.94%。结论:上颌第一前磨牙分支根管发生率高,根管系统形态复杂,了解其分支根管发生规律对于提高根管治疗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用改良钻孔冲洗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7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5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院使用改良钻孔冲洗引流术对这75例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手术成功。在手术结束24~48小时后对这75例患者进行头颅CT检查发现,他们中有72例患者存在硬膜下积液,但其脑中线的结构完全复位,其脑池、脑沟和侧脑室的形态恢复正常。在手术结束1个月时对这75例患者进行头颅CT检查发现,他们中仅有6例患者存在少量的硬膜下积液,其脑组织完全恢复正常。在手术结束2个月后对这75例患者进行检查发现,他们意识障碍和肢体活动障碍的症状均得到明显的缓解。结论:用改良钻孔冲洗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效果显著,可有效地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CBCT在口腔专科生根管治疗术实习过程中结合渐进式教学的效果。方法 选择62名口腔专科实习生,随机分为试验组(CBCT)和对照组(根尖片组),实习初期和实习中期进行理论学习和观摩根管治疗流程,实习后期进行根管治疗术临床实践,对患者上颌中切牙、上颌第一前磨牙和下颌第一磨牙进行根管治疗,对比两组实习生读片准确性和根管治疗操作合格率,比较两组操作时间和治疗后疼痛。结果 两组学生对上颌中切牙读片、根管治疗操作合格率、操作时间和治疗后疼痛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而对上颌第一前磨牙和下颌第一磨牙,2组学生在所有评估指标上都存在差异(P<0.05)。结论 对于较复杂根管系统的牙位进行根管治疗时,CBCT可有效提高口腔专科生读片准确率和治疗成功率,缩短治疗操作时间,减轻治疗后疼痛。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使用显微CT研究上颌第一磨牙根管系统解剖形态.方法 随机收集33颗上颌第一磨牙,使用显微CT扫描后重建根管系统.观察并记录各牙根根管形态和分支根管的发生数目、位置.记录各根管口位置并测量根管口间的距离和所成角度.在距离根尖1、2和3mm处进行虚拟切割,记录断面上分支根管暴露情况.结果 上颌第一磨牙近颊根第二根管发生率为75.76%.近颊根发生分支根管为71.64%;近颊根分支根管发生率为72.73%.91.04%的分支根管发生于根尖1/3段,近颊根距根尖3mm处截面分支根管暴露率为12.12%.近颊根第一、第二根管口间的距离为(1.60±0.41)mm.结论 上颌第一磨牙根管系统解剖形态复杂,近颊根根管形态存在较大解剖变异.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使用显微CT扫描技术研究中国人离体下颌切牙根管系统解剖形态。方法:收集108颗中国人下颌切牙,使用显微CT进行扫描后构建根管系统三维可视化模型。对主根管形态进行分型,记录第二根管分出位置,分支根管的发生率和位置。结果:下颌切牙根管最常见的形态为VertucciⅠ型和Ⅲ型,发生率分别为78.70%和14.81%,分支根管发生率为24.07%。第二根管发出位置在釉质牙骨质界根方(6.07±3.42) mm。结论:下颌切牙根管系统解剖形态复杂,了解其主根管及分支根管的发生规律对于提高根管治疗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中医文化的对外传播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受到文化冲突、翻译策略和传播内容等因素的影响,其国际传播依然面临很多问题。作为中医文化的载体,中医典籍的翻译对其传播和输出至关重要。由于中医是从哲学的角度讨论生命活动,故中医典籍的翻译既不能单纯作为文学翻译,也不能一味强调科技翻译,而应在翻译中既注重中医医学信息的传递,又合理考虑中医语言中的文、史、哲的影响,从而避免在翻译过程中人为摒弃中医学深厚的文化底蕴。本文以罗希文教授的《伤寒论》英译本为例,阐述中医典籍翻译在中医文化国际传播中所发挥的重要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基层卫生应急人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沟通的认知现状,为提高基层卫生应急人员风险沟通的认识和能力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重庆市19个样本区县承担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基层卫生应急人员进行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和x2检验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共计调查了429名基层卫生应急人员.4.7%(20/429)的应急人员对风险沟通概念的熟悉度为“听说过、很熟悉”,且不同年龄、职称、参与风险沟通培训情况、参与风险沟通工作情况应急人员之间的认知存在一定差异(P<0.05);风险沟通知识核心信息全部知晓率仅为0.5%(2/429);24.9%(107/429)的应急人员表示非常愿意承担风险沟通工作;分别有超过60.0%的应急人员认为现阶段影响基层风险沟通开展最主要的因素是风险监测信息收集不完全(78.8%,338/429)、没有形成常规的工作机制(68.8%,295/429)、部门间沟通困难(62.7%,269/429)、缺乏风险沟通的技术方案(指南)或缺乏可操作性(60.8%,261/429).结论 基层卫生应急人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沟通的认知水平相对较低,专业队伍缺乏风险沟通相关知识,风险沟通工作意愿普遍不高,不能满足基层卫生应急工作需要.应采取多种有效方式,加大风险沟通培训力度,造就一支能适应基层卫生应急工作需要的队伍.  相似文献   
19.
目的:体外探究牙髓干细胞(dental pulp stem cells, DPSCs)向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 NSCs)诱导分化的有效方式。方法:酶解法分离及培养DPSCs,流式细胞术对DPSCs进行表型分析鉴定。将DPSCs接种于NSCs诱导培养基及低吸附细胞培养板中,每日观察并统计神经球的形态以及直径,对不同直径的神经球进行免疫荧光染色;Western blot检测不同代数DPSCs诱导后Nestin表达情况。结果:在NSCs诱导培养基及低吸附培养板作用下,DPSCs可形成神经球。对神经球形态及直径统计结果表明第5天为最佳诱导时间,6~7 d后神经球形态及直径大小无明显变化。诱导后不同直径大小的神经球Nestin均呈阳性表达,但细胞传代数会影响诱导后神经球Nestin表达。结论:DPSCs可有效的诱导形成NSCs,且早期代数DPSCs诱导后神经球干性较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缺氧微环境下单核/巨噬细胞对舌鳞癌细胞吞噬和杀伤作用的影响.方法:从健康人的外周血中分离单核细胞后通过培养将其转化为单核/巨噬细胞;分别在常氧(20% O_2)和缺氧(O_2<1%)条件下进行单核巨噬细胞和舌鳞癌细胞Tca 8113的混合培养,4 h后MTT法检测单核/巨噬细胞对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在缺氧微环境下,单核/巨噬细胞对舌癌细胞株的杀伤作用低于常氧环境下(P<0.05).结论:在缺氧的微环境下,单核/巨噬细胞对舌癌细胞株的吞噬、杀伤作用减弱,但单核/巨噬细胞在肿瘤组织中的作用的具体机制及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意义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