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02篇 |
免费 | 18篇 |
国内免费 | 31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4篇 |
儿科学 | 1篇 |
妇产科学 | 3篇 |
基础医学 | 16篇 |
口腔科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37篇 |
内科学 | 23篇 |
神经病学 | 17篇 |
特种医学 | 8篇 |
外科学 | 12篇 |
综合类 | 114篇 |
预防医学 | 35篇 |
药学 | 42篇 |
2篇 | |
中国医学 | 34篇 |
肿瘤学 | 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17篇 |
2022年 | 14篇 |
2021年 | 14篇 |
2020年 | 14篇 |
2019年 | 20篇 |
2018年 | 8篇 |
2017年 | 8篇 |
2016年 | 12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13篇 |
2013年 | 17篇 |
2012年 | 26篇 |
2011年 | 29篇 |
2010年 | 21篇 |
2009年 | 22篇 |
2008年 | 21篇 |
2007年 | 16篇 |
2006年 | 17篇 |
2005年 | 10篇 |
2004年 | 12篇 |
2003年 | 12篇 |
2002年 | 4篇 |
1999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4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5篇 |
1990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探讨低流量紧闭循环麻醉用于婴幼儿唇腭裂修复术的可行性。方法:400例婴幼儿唇腭裂修复术患儿随机分为两组:Y-轻丁酸钠+氯胺酮麻醉(Ⅰ组),低流量静吸复合麻醉组(Ⅱ组),每组200例。Ⅰ组诱导方法:静注氯胺酮2mg/kg,Y-羟丁酸钠,80mg/kg,充分表麻后捅管,术中保留自主呼吸、麻醉维持间断追加氯胺酮、Y-羟丁酸钠、Ⅱ组诱导方法:静注氧胺酮2mg/kg,芬太尼3ug/kg,阿曲库铵0.5mg/kg后插管术中控制呼吸,麻醉维持间断追加肌松利,小剂量芬太尼,术中新鲜氧流量设定为0.5L/min。术中监测患儿生命体征变化及PET CO2,记录插管成功&p刻及拔管时患儿MAP、HR,SPO2,观察术毕拔管时间,完全清醒时间及拔管后有无呛咳、喉头水肿、喉痉挛等并发症。结果:与Ⅰ组相比,Ⅱ组插管后,HR、Bp明显低于Ⅰ组,spo2Ⅱ组高于Ⅰ组。术毕拔管时间及完全清醒时间Ⅰ组显著延长,Ⅰ组术毕拔管后井发症明显高于Ⅱ组。结论:低流量紧闭循环式麻醉用于唇腭裂修复术安全可靠,较传统麻醉方法具有术中麻醉平稳,清醒迅速,术毕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62.
63.
CD8mAb对呼吸道合胞病毒诱导的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CD8mAb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诱导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的影响. 方法:Balb/c小鼠50只,随机分成5组(n=10):磷酸盐缓冲液(PBS)对照组;卵白蛋白(OVA)组;OVA/RSV模型组;CD8mAb治疗组;IgG2αmAb治疗对照组. 应用OVA腹腔注射致敏、OVA气道雾化结合RSV滴鼻激发复制小鼠哮喘模型,观察实验动物气道炎症和气道反应性变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作细胞分类计数,测定BALF上清中白细胞介素(IL)-4, IL-5, 干扰素(IFN)-γ含量并采用三色光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气管旁淋巴结(PBLN)中CD4 , CD8 T细胞及细胞内细胞因子IFN-γ, IL-4, IL-5表达. 结果:与模型组相比,CD8mAb可明显减轻小鼠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 CD8mAb治疗后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及上清中细胞因子IFN-γ, IL-4, IL-5含量明显减少(P均<0.01),CD8 (IFN-γ , IL-4 , IL-5 )T细胞百分比及Tc2/Tc1比值明显下降(P均<0.01). PBLN中CD8 (IFN-γ , IL-4 , IL-5 )T细胞百分比与BALF中IFN-γ, IL-4, IL-5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分别rs=0.765, P<0.01; rs=0.825, P<0.01; rs=0.893, P<0.01). 结论:CD8mAb对RSV诱导的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具有抑制作用,其部分机制可能与致敏条件下病毒感染引起CD8 T细胞功能发生转化,即由产生IFN-γ为特征的细胞毒CD8 T细胞转化为产生IL-4, IL-5为特征的非细胞毒CD8 T细胞有关. 相似文献
64.
SARS冠状病毒N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在Vero E6细胞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构建SARS冠状病毒N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并在Vero细胞中表达,为进一步研究SARS病毒的基因疫苗提供试验基础。方法:用化学合成的方法得到SARS病毒N基因,以PCR法使其加上CACC序列接头,经过定向拓扑克隆使目的基因连接到转移载体上,再通过LR酶促反应,将目的基因转移到腺病毒表达载体DNA上,获得N基因重组的腺病毒DNA,转染HEK293A细胞,包装、扩增后得到SARS冠状病毒N基因重组的腺病毒,进一步感染Vero E6细胞,用westem blot的方法检测目的基因表达产物。结果:目的基因能成功地在感染细胞中表达并保持了较好的免疫原性。结论:该研究为SARS冠状病毒基因疫苗的研制了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IL-1受体拮抗剂(IL-1Ra)在炎症性肠病(IBD)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71例活动期IBD患者为观察组,其中克罗恩病(CD)34例、溃疡性结肠炎(UC)37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的49例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受检者血清IL-1Ra水平,分析血清IL-1Ra水平与疾病活动度的关系。结果UC组、CD组、对照组血清IL-1Ra水平分别为(5.16±0.83)、(4.13±0.64)、(1.86±0.17)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一步两两比较,UC组、CD组血清IL-1R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UC组、CD组不同疾病活动度患者的血清IL-1Ra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IBD患者血清IL-1Ra水平明显升高,且与UC、CD活动性有关。 相似文献
66.
目的:研究IL-10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体外免疫效应。方法:RT-PCR克隆大鼠IL-10基因并构建逆转录病毒pLNCX-IL-10,转染大鼠BM-MSCs;流式细胞术检测IL-10基因修饰的BM-MSCs(BM-MSCsIL-10)体外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CCK-8法检测BM-MSCsIL-10及其培养上清液对体外混合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BM-MSCsIL-10能明显减少CD4 T,降低CD4 /CD8 比值,比BM-MSCs作用明显(P<0.05);BM-MSCsIL-10及其培养上清液比BM-MSCs更能明显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P<0.05)。结论:IL-10基因修饰能增强BM-MSCs的体外免疫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7.
患儿,女,12岁,反复鼻衄1年伴进行性面色苍白2周入院。10月前在本院确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体检,BP14.1/7.2kPa,贫血貌,面部皮肤见少量淤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心肺(一)肝脾未触及,神经系统检查正常。实验室检查:RBC1.75×10~(12)/L,Hb50g/L,Ret0.06,WBC2.4×10~9/L,中性0.77,淋巴细胞0.22,晚幼红0.01,BPC30×10~9/L,骨髓象增生减低,粒:红=0.9:1,粒系统0.26,红系统0.29,全片未见巨核细胞,淋巴细胞0.40,骨髓细胞外铁(-), 相似文献
68.
莲必治注射液(穿心莲内酯)对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研究穿心莲内酯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探索其发挥作用的免疫机制。方法 :采用生物活性法和ELISA法检测用有效成分为穿心莲内酯的莲必治注射液处理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上清中的IFN α、IFN γ、TNF α、IL 8含量 ;用单核巨噬细胞巨噬鸡红细胞来研究其促吞噬功能以及用LDH释放法检测其对NK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结果 :和空白对照组比 ,莲必治注射液作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能显著诱导IFN α、IFN γ、TNF α产生 (P <0 .0 5 ) ,但对IL 8诱生无明显影响 ,甚至轻度抑制。莲必治注射液能提高豚鼠腹腔单核巨噬细胞对鸡红细胞的吞噬百分率 (P <0 .0 5 )及提高人外周血中NK细胞杀伤K5 6 2细胞的活性 (P <0 .0 5 )。结论 :穿心莲内酯是一种具有调节机体非特异免疫功能的免疫刺激剂 ,通过对NK、MΦ及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而发挥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9.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血压波动与预后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血压波动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随机抽样研究方法,连续观察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10d以内的血压波动,必要时随访1个月,了解疾病转归和康复情况。采用Logistic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血压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共纳入研究的脑出血术后患者100例,血压与预后呈u型关系。术后3d内血压控制在150/85mmHg左右,3~7d每天平均血压在160/90mmHg左右,预后较好。两阶段内的血压波动程度对疾病的转归有明显影响。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血压波动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之一,术后7d内应根据具体情况控制血压。 相似文献
70.
目的 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相关的冠状病毒(SARS-CoV)感染后炎症细胞因子的mRNA表达和分泌水平的动态变化,在蛋白质水平上阐明SARS-CoV的致病机理.方法 本研究在建立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培养方法的前提下,利用SARS-CoV的N基因重组腺病毒(rAd-N)和对照的腺病毒(rAd-LacZ)来感染成熟的DC,用RT-PCR和ELISA法检测DC对IL-1β、IL-6、IL-8和TNF-a的mRNA表达和分泌水平的变化.结果 IL-6和TNF-a mRNA的表达和分泌水平在前24 h之内是逐渐升高的,与对照组(rAd-LacZ感染)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SARS-CoY的N蛋白与SARS的急性期DC分泌过量的前炎症细胞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