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27篇 |
免费 | 30篇 |
国内免费 | 38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5篇 |
妇产科学 | 3篇 |
基础医学 | 46篇 |
口腔科学 | 4篇 |
临床医学 | 260篇 |
内科学 | 295篇 |
皮肤病学 | 4篇 |
神经病学 | 9篇 |
特种医学 | 21篇 |
外科学 | 45篇 |
综合类 | 238篇 |
预防医学 | 88篇 |
眼科学 | 5篇 |
药学 | 102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40篇 |
肿瘤学 | 2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15篇 |
2022年 | 8篇 |
2021年 | 11篇 |
2020年 | 16篇 |
2019年 | 24篇 |
2018年 | 10篇 |
2017年 | 12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13篇 |
2014年 | 23篇 |
2013年 | 34篇 |
2012年 | 38篇 |
2011年 | 55篇 |
2010年 | 59篇 |
2009年 | 92篇 |
2008年 | 74篇 |
2007年 | 69篇 |
2006年 | 72篇 |
2005年 | 90篇 |
2004年 | 71篇 |
2003年 | 67篇 |
2002年 | 40篇 |
2001年 | 56篇 |
2000年 | 41篇 |
1999年 | 23篇 |
1998年 | 39篇 |
1997年 | 20篇 |
1996年 | 17篇 |
1995年 | 15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9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8篇 |
1982年 | 2篇 |
1980年 | 6篇 |
1978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气管造口术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新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5(9):568-570
气管造口术是危重病患者治疗中的一项重要措施。这项手术方法由Jackson于 190 0年首先介绍 ,在临床上应用已有 90多年历史[1] 。 2 0世纪 80年代 ,由于气管导管材料的改进以及应用纤维支气管镜 (纤支镜 )引导经鼻气管插管方法的推广等 ,延长了气管插管留置的时间 ,使得并发症较多的创伤性气管造口术在临床上应用逐渐减少[2 ,3 ] 。近 10年来经皮扩张气管造口术 (percutaneousdilatationaltracheostomy,PDT)的方法和材料有了很大的改进 ,明显减少了术中、术后的并发症 ,人们对气管造口术又有… 相似文献
62.
近年来由于造血干细胞移植、实体器官移植的广泛开展、高强度免疫抑制剂和大剂量化疗药物的应用以及各种导管的体内介入、留置等,临床上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IFI)的患病率明显上升。IFI也日益成为导致骨髓及器官移植受者、接受化疗的恶性血液病和恶性肿瘤患者、AIDS以及其他危重病患者的严重并发症及重要死亡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3.
64.
近年来,纤维支气管镜(FB)已逐步应用干监护医学中,并通过 FB 开展了治疗性支气管肺泡灌洗(BAL)等工作,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但在危重病人伴有低氧血症的情况下作 FB 检查及作治疗性 BAL 是否安全?如何预防并发症?这是目前急需解决的课题。自1982年以来,我们对伴有低氧血症的严重肺炎、哮喘持续状态、慢阻肺呼衰等 相似文献
66.
周新 《中华哮喘杂志(电子版)》2008,2(1):1-2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之一.据估计,我国目前至少有2000万左右的哮喘患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哮喘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哮喘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规范化的诊断和治疗,特别是长期管理对提高哮喘的控制水平,改善哮喘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作用.1994年美国国立卫生院心肺血液研究所与世界卫生组织共同发起,组织了17个国家的30多名哮喘专家首次制定了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lobal initial for asthma, GINA),于1995年发表,以后在1998年、2002年和2006年分别对GINA作了修订.GINA文件对世界各国的哮喘防治工作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7.
胃肠道功能紊乱,又称胃肠神经官能症,是一组胃肠综合征的总称,精神因素为本病发生的主要诱因。 常规治疗效果不佳,我们运用反射法治疗胃肠功能紊乱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一、病例资料 本组120例,男性85例,女性35例;最大年龄65岁,最小20岁,以23-48岁为多;体力劳动者40例,非体力劳动者80例;病程最短1年,最长10年以上;多在情绪波动时发病。 相似文献
68.
69.
金黄色葡萄球菌(以下简称金葡菌)是一种具有显著耐药性和致病性的革兰阳性球菌,其有大量可移动的DNA片段能实现基因交换,这些特点使其成为主要的病原菌.金葡菌容易在皮肤、黏膜表面定植,一旦定植成功,金葡菌能产生多种毒力因子致病,如胞外酶和毒素.胞外酶包括蛋白酶、脂肪酶和透明质酸酶,可致组织破坏和促使感染播散.毒素包括溶血素、剥脱性毒素、杀白细胞毒素(PVL)、中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肠毒素和a-毒素等,这些毒素与特定的疾病相关,可引起严重的局部和全身反应[1].临床上金葡菌常引起皮肤软组织感染、血流感染和肺炎. 相似文献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