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51.
总结分析了14例腭部中线恶性网织细胞增生症(中线恶网)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点。14例(男10例,女4例)患者发病高峰年龄在21~30岁年龄段,临床表现为腰部肿胀、渍疡或穿孔,可合并鼻腔、上颌窦及皮肤损害。光镜下以凝固性坏死、非特异性炎症背景上散布异型淋巴样细胞为特征,其中2例标本在部分高倍视野中出现异型淋巴样细胞似恶性淋巴瘤的增生改变。免疫组化结果显示:14例中10例之异型淋巴样细胞来源于T淋巴细胞,另4例可能由于抗体丢失等原因无法确立来源。作者认为中线恶网本质为恶性淋巴瘤,且大部分为T细胞源性。但其在临床及组织学上与恶性淋巴瘤有一定差别,应作为一个独立概念存在。此外,中线恶网在形态学上可以向恶性淋巴瘤转化。 相似文献
52.
骨软骨瘤是常见的良性肿瘤,好发于长骨的干骺端,但发生于下颌骨者较罕见。华西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颌面外科1988~1997年收治8例该病患者,均经外科手术切除后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见表1和图1~3。表18例下... 相似文献
53.
第一鳃裂上皮遗留畸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鳃结构是人胚发育初期出现的一过性结构,其中尤以第一、二鳃弓及第一鳃裂的发育衍化更为复杂。耳甲腔、外耳道、鼓膜、中耳腔及耳咽管是第一鳃裂的遗迹,除此以外,随着第一、二鳃弓中胚叶组织的互相融合,位于其间的第一鳃裂上皮应该吸收消失。遗留的上 相似文献
54.
颌面骨纤维骨病变──272例临床病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72例颌面骨纤维骨病变(FOL)进行了临床、病理研究,偏光镜观察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国人最常见的FOL为骨纤维异常增殖症43.1%和骨化性纤维瘤39.1%,牙骨质-骨结构不良仅4例;显微镜下,病变由纤维性间质及其衍生的矿化物构成,矿化物形态多样,互相移行,有板层骨小梁,编织骨小梁、类圆形骨小体、均质片块及营养不良性钙化等,偏光镜也骓以确切区分。骨形成蛋白(BMP)主要位于部分间质和新形成 相似文献
55.
56.
从临床、X线、病理三方面分析了15例BCB的特征,并对4例作BMP—McAh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表明BCB多见于15—25岁,多位于前磨牙和磨牙区,X线表现为附着牙根,周围绕以“包膜”的斑点状或致密团块,镜下由牙骨质样物质和牙骨质母细胞构成,BMP—McAb染色牙骨质母细胞和新形成、未钙化的牙骨质样物质呈强阳性。本文着重讨论了BCB和BOB的鉴别,强调BCB的诊断必须遵循三结合原则。 相似文献
57.
在涎腺恶性肿瘤中粘液表皮样癌很常见,但原发于颌骨内的中央性粘液表皮样癌非常少见。现将我科收治的两例报告如下。例一 凌某某,男,40岁。十多天前发现左面部无痛性肿大,皮肤无红肿麻木,经消炎治疗无好转,来我院求治,诊断为下颌骨造釉细胞瘤收入院。检查:全身状况良好,未见异常。左面部后下份有约6cm×5cm×4cm骨性包块,边界清楚,皮肤正常。左下磨牙及磨牙后区颊舌侧骨质膨隆,压痛。未扪及乒乓感。穿刺 相似文献
58.
59.
HPV是一种DNA病毒,与皮肤、口腔、生殖道等的多种疾病有关。本文阐述了HPV的生物学特征、检测方法、常见口腔粘膜疾病与HPV的关系及HPV亚型的检出情况,探讨了HPV的致瘤(癌)机理和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60.
造釉细胞纤维瘤和造釉细胞纤维肉瘤增生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免疫组化染色,研究了6例造釉细胞纤维瘤(AF)和3例造釉细胞纤维肉瘤(AFS)的上皮成分和间叶成分的增生活性。结果显示:AFS肿瘤性间叶成分的PC-NA标记指数(40.8%)显著高于AF(3.2%)(P<0.01);在AFS中,上皮成分的PCNA标记指数明显低于间叶成分(P<0.01)。由此提示,PCNA标记可作为鉴别AF与AFS的一个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