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32.
周志瑜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1975,(6)
著者认为口腔病变当病史和临床检查不能肯定性质时应及时取活检标本。活检是为了诊断的目的从活体切取病变组织进行检查、可分两大类: 切除活检:切除全部病变组织送检,这种方法适用于临床检查为良性的损害,在多数情况下,完全切除是唯一的治疗形式,并有责任作进一步组织学检查。但切除活检通常用于没有危险解剖位置的较小的损害。(直径小于1厘米),边缘应包括少许正常组织。切取活检:只切取病损的部分组织,常用于病损所在的位置和大小完全切除有困难 相似文献
33.
牙髓和根尖周组织对多聚甲醛失活剂的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聚甲醛为甲醛聚合反应后所得的白色粉末物质,它具有消毒、固定组织的作用,在口腔内科牙髓病治疗中使用较广,并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本实验为探讨牙髓和尖周组织对该药物的反应,进行了动物实验和组织病理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34.
周志瑜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1978,(3)
作者复习了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机医院从1956至1974年114例涎腺混合瘤住院病人的临床资料和组织学切片,其中除去两例具有不典型的形态特征、破坏性浸润和转移的恶性混合瘤,其余112例形态学良性、周界清楚,有完整或不完整的包膜,没有破坏性浸润,认为属良性混合瘤。其中女性患者71例(63%),男性患者41例(37%),就诊年龄女性患者从13至81岁,平均45岁;男性从11岁至79岁,平均43岁。作者探讨了112例非恶性混合瘤的形态、细胞丰富程度、间质包膜结构及淋巴细胞浸润以及外科手术方式和肿瘤复发间的关系如下: (一)生长方式:研究结果表明,涎腺肿瘤有其独特的生长方式,肿瘤在一至多处显 相似文献
35.
周志瑜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1985,(4)
单形性腺瘤、基底细胞腺瘤和小管状腺瘤的名称都是对涎腺肿瘤病理研究中新近提出来的,遗憾的是在实际应用中还很紊乱。本文目的在于追溯这些名称的历史,弄清对它们的使用。单形性腺瘤的名称由Ranch(1970)等人首先提出,它包括基底细胞腺瘤、嗜酸性腺瘤、囊腺瘤、皮脂性淋巴腺瘤和皮脂腺瘤以及腺淋巴瘤(乳突状淋巴囊腺瘤)。它们和多形腺瘤的区别在于有规则一致的细胞结构,有基底膜存在和明显的小叶结构。Tha- 相似文献
36.
恶性造釉细胞瘤和造釉细胞癌的病理学研究周志瑜,卢勇。华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中华口腔医学杂志1997;32(3)∶179为探讨恶性造釉细胞瘤和造釉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两个名称的自然历史和意义,我们对24例恶性造釉细胞瘤(造釉细胞癌)的临床病理资料进... 相似文献
37.
总结分析了14例腭部中线恶性网织细胞增生症(中线恶网)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点。14例(男10例,女4例)患者发病高峰年龄在21~30岁年龄段,临床表现为腰部肿胀、渍疡或穿孔,可合并鼻腔、上颌窦及皮肤损害。光镜下以凝固性坏死、非特异性炎症背景上散布异型淋巴样细胞为特征,其中2例标本在部分高倍视野中出现异型淋巴样细胞似恶性淋巴瘤的增生改变。免疫组化结果显示:14例中10例之异型淋巴样细胞来源于T淋巴细胞,另4例可能由于抗体丢失等原因无法确立来源。作者认为中线恶网本质为恶性淋巴瘤,且大部分为T细胞源性。但其在临床及组织学上与恶性淋巴瘤有一定差别,应作为一个独立概念存在。此外,中线恶网在形态学上可以向恶性淋巴瘤转化。 相似文献
38.
39.
涎腺恶性淋巴上皮病损的免疫组化研究吴兰雁,周志瑜,步宏等。华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杂志1996;6(3)188涎腺恶性淋巴上皮病损(MLEL)是涎腺罕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明显的种族特性,好发于南部中国人,本文对12例MLEL(其中10例有... 相似文献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