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5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25篇
耳鼻咽喉   56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7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75篇
内科学   55篇
皮肤病学   35篇
特种医学   33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110篇
预防医学   38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49篇
  1篇
中国医学   26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高峰  马芳  何凡  吴玮 《内蒙古中医药》2014,(20):119-119
<正>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各种损伤性因素,如分娩、长期卧床、骨折导致静脉血管流动的血液呈现高凝状态和血流产生迟缓而产生血栓,下肢静脉多见:病变处的深静脉管腔内有云雾状的实性回声,部分或全部阻塞管腔,探头加压不能变形、急性期管腔明显增宽,慢性期管腔变细,管壁增厚,毛糙。做Valsalva实验或深吸气管腔无明显变化。彩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时准确发现血栓的部位及范围,为临床提供非常有价值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2.
突发性聋发病因素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调查突发性聋(简称突聋)的发病相关因素.方法 对在解放军第306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住院治疗的378例突聋患者采用问卷调查加病历分析形式进行发病相关因素的调查,并统计分析其结果.结果 发病时平均年龄42.0±10.2岁,男女发病为59%和41%;35岁以下年轻人发病所占比例为31%;发病前有过度疲劳史占51.6%;心里压力因素占27.8%;精神刺激因素占18.3%;有上呼吸道感染史占9.5%;有前次发病史者占4.8%;有家族史者占2.4%;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者所占比例分别为59.5%和40.5%;无明显季节性因素;患有全身性疾病者占34.1%.结论 突发性聋患者大多有发病的相关因素,过度疲劳、心里压力、精神刺激、全身疾病等是其发病的明显诱发因素,年轻人发病有上升趋势,男性及脑力劳动者发病率较高.  相似文献   
93.
颈动脉血管重构及斑块声学特征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技术结合评价颈动脉颅外、颅内段血管重构,以及斑块声学特征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163例中老年患者,检测颈动脉颅外段,根据重构指数分为正性重构(A组)51例、负性重构(B组)62例、无重构(C组)50例。观察各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有无斑块、斑块类型及声学特征,计算斑块面积(PA)、血管总面积(TVA)、管腔有效面积(LA);并同时行TCD颅内段动脉检测。结果脑梗死发生率的大小依次为A组、B组和c组,各组间比较均P〈0.05;A组不稳定斑块、大脑中动脉血流异常发生比高于B组和C组,均P〈0.05,斑块部位TVA与PA呈正相关(r=0.66,P〈0.05);B组斑块部位LA与PA呈负相关(r=-0.48,P〈0.05);斑块回声类型不同,其脑梗死发生率有一定差异,依次表现为低回声脂质斑块大于中等水平回声纤维斑块、混合回声斑块和强回声斑块,均P〈0.05。结论颈动脉血管重构类型与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对血管斑块特征的检测分析,对预测脑梗死的发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4.
目的 探究甘肃省某三甲中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分布情况。方法 选取甘肃省某三甲中医院2019年—2022年多重耐药菌临床检测结果,利用“医院感染和传染病实时监控平台”对多重耐药菌(MDRO)检出率、重点监测MDRO分布构成、感染科室及感染标本来源分布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9年—2022年剔除重复样本后共收集1 360例MDRO阳性病例,重点监测MDRO分布排序依次为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铜绿假单胞菌(CR-PA)、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其中CR-AB的检出率呈下降趋势;重点监测MDRO感染科室分布广泛,其中以重症医学科、骨髓炎科、肺病科、脑病科感染为主,分别为34.71%、10.51%、7.79%、6.47%;临床送检实验标本以痰液和伤口分泌物为主,分别为45.00%、26.62%。结论 甘肃省某三甲中医院MDRO感染的发生率近年来依旧在逐步增加,还需进一步加强相关感染防控工作落实。  相似文献   
95.
肺癌是目前常见的恶性病,它的诊断指标有多种,本文就灵敏度、特异性均较高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6.
烟台海难援救军人PTSD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目的:了解影响海难援救军人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发生的相关因素,探讨影响其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其作用。方法:采用PTSD自评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生活事件理表(LES),艾森克问卷(EPQ)和自行编制的涉及应激事件强度和人口学等因素的调查表,在海难事件后1个月对参与善后援救军人进行调查,并分析统计其影响PTSD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PTSD的得分高低与能否获取经济帮助,对上级领导工作方法和善后处理的满意程度,善后处理中打捞和目睹的尸体量呈显著负相关;与生活事件评分,善后处理中抢救幸存者的数量和EPQ的N得分呈显著正相关;PTSD得分与SCL-90总分,总均分,阳性项目数,阳性症状均分,身体化,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附加因子量表分均呈显著正相关,而与阴性症状项目数呈负相关。结论:该海难事件是一强烈的应激事件,PTSD发生率高,LES量表分和EPQ的N量表得分与PTSD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望通过改善上级领导工作方法和善后处理方法,积极争取支持,以降低其发生或减轻其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97.
肝细胞癌变过程中VEGF动态表达及其临床价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肝细胞癌癌变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动态表达及其在肝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以2-乙酰氨基芴(2-FAA)喂饲雄性SD大鼠诱发肝细胞癌变,分别观察肝细胞形态学(HE染色)及血VEGF动态变化;按自身配对原则收集肝癌和远癌组织,以免疫组化法分析肝癌VEGF表达与病理学特征;以酶联免疫吸附法分析癌组织及良恶性肝病患者血中VEGF水平和临床价值。结果诱癌后肝细胞从发生颗粒样变性、不典型增生到肝癌形成过程中,VEGF表达呈梯度增加。肝组织中VEGF呈棕黄色或棕褐色,分布于癌细胞胞浆中,VEGF阳性率在肝癌组织为63.9%、无包膜组为78.3%、伴远处转移组为90.9%;癌组织VEGF比浓度(pg/mg肝)明显高于远癌组织(P〈0.01)。肝癌患者血VEGF水平明显高于慢性肝炎组、肝硬化组及正常对照组。结论肝细胞癌变过程中VEGF异常表达,对其分析有助于肝癌诊断及转移监测。  相似文献   
98.
目的了解性病门诊生殖器念珠菌病的易感因素、致病菌及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收集疑似病例,通过真菌学确诊后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进行菌种鉴定和体外药敏试验。结果168例疑似患者共分离培养出念珠菌46株(白念珠菌44株占95.6%、克柔念珠菌1株、光滑念珠菌1株);配偶/性伴患病、广谱抗菌素的应用等与本病相关;对抗真菌药的敏感性分别为酮康唑(KCZ)97.7%、伊曲康唑(ICZ)84.1%、特比萘芬(TBF)63.6%、两性霉素B(AMB)88.6%、咪康唑(MCZ)93.2%、氟康唑(FCZ)95.5%、5-氟胞嘧啶(5-FC)90.9%;ICZ和KCZ对FCZ耐药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值偏高。结论配偶/性伴患病是最主要的易感因素;致病菌以白念珠菌为主,唑类药物存在交叉耐药倾向。  相似文献   
99.
米诺环素治疗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7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宇  陈岚  吴玮  朱威  连石 《中华皮肤科杂志》2006,39(11):676-676
我们对2004年4-12月在我院性病门诊就诊的71例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者给予盐酸米诺环素治疗,结果尚为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0.
IGF-Ⅱ和IGF-Ⅱ-mRNA异常表达对肝癌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Ⅱ及IGF-Ⅱ-mRNA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特点及游离IGF-Ⅱ的临床价值。方法:以免疫组化法分析肝癌癌灶、癌周和远癌组织中IGF-Ⅱ的表达与胞内定位。从肝组织中制备总RNA,经随机引物和逆转录酶合成IGF-Ⅱ-cDNA,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及DNA测序证实,分析IGF-Ⅱ-mR-NA的表达,并分析血清游离IGF-II水平。结果:肝癌组织IGF-Ⅱ表达呈强阳性,明显高于癌旁和远癌肝组织,分布呈胞浆包涵体样、全胞浆和核内三种形态。癌灶总RNA水平显著低于癌周与远癌组织;其IGF-Ⅱ灵敏度为2ng/L,扩增基因片段为170bp,癌灶和癌周组织中IGF-Ⅱ基因检出率,分别为100%和53.2%,远癌组织未见扩增片段。肝癌患者血游离IGF-II水平明显高于肝硬化和慢性肝炎患者。结论:IGF-Ⅱ及IGF-Ⅱ-mRNA的过度表达与肝癌形成有关,并有助于肝癌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