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0篇
基础医学   11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40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87篇
综合类   57篇
预防医学   20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软骨的破坏、缺损是包括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在内的多种骨科疾病的重要病理改变。由于软骨特殊的解剖及组织特性,如缺乏血管和淋巴管的分布,使得其自我修复能力异常不足,因此通过人工方法修复软骨破坏具有重要临床意义。近年来,随着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的发现和研究的深入,其来源广泛、良好的增殖能力、多分化潜能、与各种3D支架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特性使得其在软骨修复应用中具有令人期待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索可兼顾双向电泳凝胶图像质量和结果保真性的软骨蛋白提取方案。方法取股骨髁软骨(n=17)。分别用软骨组织直接提取总蛋白(软骨组织组)、软骨组织提取总蛋白后CPC处理(软骨+CPC组)、直接分离软骨细胞提取总蛋白(直接软骨细胞组)或培养软骨细胞提取总蛋白(培养软骨细胞组)同步进行2-DE,对比不同方案产生凝胶图像质量和结果保真性的差异。结果软骨组织组不能形成等电聚焦。软骨+CPC组可形成等电聚焦,但蛋白点数量偏少。直接软骨细胞组可获得与培养软骨细胞组媲美的高质量等电聚焦和凝胶图像,且在高分子量和偏碱区域分离出培养软骨细胞组缺如的部分蛋白点,质谱结果显示这些蛋白分别为VI型胶原、TGF-β2和annexin等骨关节炎病因学相关蛋白。结论从软骨组织直接提取软骨细胞用于2-DE的方案在解决等电聚焦难题的同时,还避免了细胞培养对实验结果保真性的影响,是软骨相关疾病样本的2-DE研究优化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103.
背景:先天性脊柱侧凸是由于胚胎期脊柱椎体发育异常引起的脊柱侧凸,其遗传病因学假说开始引起许多学者的重视。 目的:通过候选基因LMX1A上关键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的筛查,探索LMX1A与中国汉族人群先天性脊柱侧凸及其不同临床表型之间的关联。 方法:入选127例中国汉族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另选取外伤、感染、炎症性疾病等患者127例为对照组。根据国际人类基因组单体型图计划提供的基因型数据,应用Haploview 4.1软件选取LMX1A的标签和功能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根据椎体畸形特点、畸形部位、畸形受累程度、有无合并肋骨畸形和椎管内畸形将病例组进一步分为不同临床表型。所有样本应用SNPstream UHT Genotyping系统对所选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进行基因型鉴定;进一步进行基于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的关联分析,并用Haploview 4.1软件分析对照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间是否存在连锁不平衡。 结果与结论:共筛选6个位点:SNP1(rs1819768)、SNP2(rs12023709)、SNP3(rs16841013)、SNP4(rs4656435)和SNP5(rs4657412)和SNP6(rs4657411),其基因型分布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在基于基因型的关联分析中发现阳性位点SNP1和SNP2,单位点分析显示两位点基因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26和P=0.026),在进一步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中发现这两个位点的基因型分布最符合Ressessive(OR=0.38;95%CI=0.15~0.94,P=0.029,AIC=354.9)遗传模型;SNP1、SNP2、SNP3和SNP6处于连锁不平衡状态,SNP4和SNP5也处于完全连锁不平衡状态,但单倍体型与先天性脊柱侧凸的发生风险之间不存在相关性;在进一步与先天性脊柱侧凸临床表型的关联分析中发现SNP1基因型AC型、SNP2基因型AG型、SNP3基因型CT型与有椎体形成障碍先天性脊柱侧凸的易感性升高有关。结果提示在中国汉族人群中LMX1A基因可能和先天性脊柱侧凸的发生、发展相关,是一个重要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104.
目的研究女性骨关节炎患者关节液visfatin水平与CTX-Ⅱ的相关分析。方法利用ELISA方法测定30例OA患者及12例对照组血浆和关节液visfatin及CTX-Ⅱ水平。结果 OA患者关节液visfatin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8.95±2.51ng/ml vs 4.48±2.49ng/ml,P〈0.001),两组血浆visfatin浓度无统计学意义(5.37±1.45ng/ml vs 4.93±1.4ng/ml,P=0.466)。关节液visfatin水平与Ⅱ型胶原降解产物CTX-Ⅱ呈正相关(r=0.497,P〈0.01),与hsCRP无相关(r=-0.246,P=0.19)。K-LⅣ级OA患者关节液visfatin浓度明显高于K-LⅢ级visfatin浓度(10.57±2.49ng/ml vs 7.54±1.5ng/ml,P〈0.01)。关节液visfatin水平明显与OA严重程度正相关(r=0.421,P=0.021)。结论 Visfatin可能通过关节腔局部作用参与OA关节软骨降解通路。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针刺对骨关节炎(OA)软骨中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作用。方法:选用SD雌性大鼠4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针刺组和对照组,各10只。采用单侧后肢跟腱切除法建立OA动物模型,切除左后肢跟腱,分别采用电针和扶他林乳剂对针刺组和对照组非手术侧(右后肢)进行治疗。采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各组关节软骨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特点,并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模型组IL-1β和TNF-α的表达都较正常组上调(P〈0.01);模型组、针刺组和对照组3组比较,IL-1β和TNF-α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针刺组和对照组的表达均较模型组下调(P〈0.01),两者在针刺组与对照组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能下调OA软骨细胞IL-1β、TNF-α的表达,与扶他林乳剂作用相当,说明针刺对OA软骨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6.
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微创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特点及外科治疗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科室2008年1月~2010年5月期间24例60岁以上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24例患者均成功施行LC术,其中4例合并胆总管结石采用EST+LC,1例继发急性胰腺炎,采用ENBD+LC;2例为直肠癌术后;2例术后病理示胆囊癌。术后均顺利恢复,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老年结石性胆囊炎多病程较长,合并症较多,采用微创手术有助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探讨腹腔镜意外胆囊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1996年3月至2011年3月315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的8例意外胆囊癌患者的临床及预后资料.结果 8例患者术前诊断5例胆囊结石,2例胆囊息肉,1例胆囊结石合并胆囊息肉.术后病理证实为胆囊癌,其中pT1期4例(pT1a期3例、pT1b期1例);pT2期2例;pT3期及pT4期各1例.pT1期单纯胆囊切除术后密切随访,pT2期及pT3期行胆囊癌根治性切除术,其中1例为首次手术中行根治性切除术,2例术后确诊二期手术.pT4期行单纯胆囊切除后未进一步治疗.pT1期4例随访2年以上,仍存活;pT2期1例二期根治性切除术后已存活3年,1例术后16个月死亡;pT3期患者术后18个月死亡;pT4期术后6个月死亡.结论 早期胆囊癌术前诊断十分困难,术中应常规剖开胆囊检查,对可疑病变行冰冻切片检查.对pT1b~pT3期的意外胆囊癌应开腹行根治性手术.二期手术间隔时间应不超过6周.手术应同时切除原LC术的trocar切口以防止肿瘤的种植.  相似文献   
108.
109.
软骨组织由少量软骨细胞和大量细胞外基质组成,绝大部分细胞外基质由胶原和糖蛋白构成,功能性蛋白含量较低,在对软骨组织进行蛋白质分析时,这些问题的存在会严重影响蛋白质电泳的进行.在以往的研究中,对于软骨组织蛋白质的提取通常采用细胞培养的方法,即通过细胞的传代、繁殖获取软骨细胞样本,然后提取细胞蛋白质.  相似文献   
110.
背景:近20年来小鼠的分子胚胎学研究进展获得了大量关于脊椎发育的分子信息,用同线性分析法确立先天性脊柱侧凸的候选基因已成为可能。 目的:通过候选基因DVL2上关键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的筛查,探索DVL2与中国汉族人群先天性脊柱侧凸及其不同临床表型之间的关联。 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入选127例中国汉族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和127例对照组。根据国际人类基因组单体型图计划提供的基因型数据,应用Haploview 4.1软件选取DVL2的标签和功能单核苷酸多态性。根据椎体畸形特点、畸形部位、畸形受累程度、有无合并肋骨畸形和椎管内畸形将病例组进一步分为不同临床表型。对所有样本应用SNPstream UHT Genotyping系统对所选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进行基因型鉴定;进一步进行基于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的关联分析,并用Haploview 4.1软件分析对照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间是否存在连锁不平衡。 结果与结论:共筛选5个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1(rs2074222)、单核苷酸多态性2(rs222837)、单核苷酸多态性3(rs222835)、单核苷酸多态性4(rs10671352)和单核苷酸多态性5(rs222836),其基因型分布在病例和对照组中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5个位点处于完全连锁不平衡状态;5个位点的基因型/等位基因/单倍体型与先天性脊柱侧凸的发生风险之间不存在相关性。在进一步与先天性脊柱侧凸临床表型的关联分析中没有发现阳性位点。提示在中国汉族人群中DVL2基因可能不是引起先天性脊柱侧凸及其不同临床表型的主要因素,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