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4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5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3篇
口腔科学   27篇
临床医学   31篇
内科学   18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2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71篇
预防医学   29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6篇
  3篇
中国医学   44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2年   2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222.
目的:研究玻璃瓷牙材料力学的性能。并与铸造陶瓷材料、金属烤瓷材料的抗折裂性能进行了比较,为临床上正确选择修复体材料,提高修复体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电测应变测量方法,取5个玻璃瓷牙材料的标准试样进行力学性能参数测试实验研究。做数据分析处理后,得出玻璃瓷牙材料的弹性模量和抗拉强度极限。结果:①玻璃瓷牙材料的弹性模量小于铸造陶瓷材料和金属烤瓷材料的弹性模量。②其脆性和易碎裂性明显低于金属烤瓷材料。③玻璃瓷牙材料的最大抗拉强度极限高于金属烤瓷材料,但低于铸造陶瓷材料的抗拉强度极限。结论:玻璃瓷牙材料具有较广阔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223.
大鼠下颌切牙拔出后剩余牙槽嵴吸收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建立大鼠切牙拔除后剩余牙槽嵴吸收的实验动物模型并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选用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0只,局麻下齐龈缘磨除右下颌切牙牙冠,每3天磨除1次,共3次,最后磨除后3d拔除右下颌切牙,术后0、1、2、4、8、12周分别处死大鼠。用软X线摄片测量大鼠下颌剩余牙槽嵴的长度和保存率,组织学方法评价大鼠下颌切牙拔牙窝的愈合情况。对18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通过HE染色观察磨除牙冠后的不同时期牙周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牙槽嵴长度:4、8、12周拔牙侧与非拔牙侧相比明显降低(P<0.05);拔牙4周后牙槽嵴保存率明显降低。组织形态学:拔牙后2周,拔牙窝内可见新生骨,残存的血凝块减少;拔牙后4周骨改建活跃;拔牙后8周,拔牙窝内充满新生骨;拔牙后12周,新生骨和周围牙槽骨界限不清。牙冠磨除后,牙周组织出现水肿,主纤维束断裂,丧失功能排列,血窦增加,随时间改变逐渐加重。结论:可以采用拔除大鼠切牙的方法建立剩余牙槽嵴吸收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224.
目的探讨"互联网+"视觉下护理模式在妇儿远程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在该院分娩的产妇28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4例.观察组采用"互联网+"视觉下护理模式进行远程诊疗服务,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远程诊疗服务,随访跟踪半年.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问卷(WHOQOL-100)对产妇产后的生理、心理、社会、精神4方面的健康程度进行评分,比较其产后生活质量.结果随访半年后,虽然观察组的社会功能评分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的生理功能评分、心理健康评分、精神信念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的WHOQOL-100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互联网+"视觉下护理模式能提高远程医疗下产妇的生理功能、心理健康和精神信念,能显著改善产妇的产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25.
正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是指原发于颅内、眼、脊髓和软脑膜等部位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并在明确诊断时,无中枢神经系统以外淋巴结受累。新诊断的PCNSL患者,如未经治疗,中位生存期仅为2~3个月~([1])。临床中该病罕见,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被误诊为瘤样脱髓鞘病(tumefactive demyelinating lesions,TDLs)。PCNSL病灶有自发消失的可能,PCNSl患者使用激素后可能会出现暂时性自发缓解,这些都为临床诊断带  相似文献   
226.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CC)患者血清常见的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水平变化.方法 2017年7月~2020年7月我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0例,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25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31例,HCC患者50例和同期体检的健康人40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癌基因转化基因(N-ras)、增殖相关基因(C-m...  相似文献   
227.
目的 运用基于白质地图(ABA)的扩散张量成像(DTI)分析方法,探讨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RRMS)患者表现正常小脑解剖连接隐匿损伤及DTI在多发性硬化临床研究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RRMS患者21例及性别、年龄相匹配健康对照19例行常规磁共振及DTI扫描,DTI数据后处理获得小脑解剖连接(小脑中脚、小脑上脚和小脑下脚)的DTI参数值,其参数包括部分各向异性分数(FA)、平均扩散系数(MD)、径向扩散系数(RD)、轴向扩散系数(AD),进行2组数据比较分析,并将DTI参数值与临床残疾扩展评分、病程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RRMS组小脑中脚、左侧小脑上脚及双侧小脑下脚FA值降低、RD值升高(P<0.05);小脑中脚及左侧小脑下脚MD值、AD值升高(P<0.05).小脑中脚FA值与病程呈负相关,小脑中脚及右侧小脑下脚MD值、AD值、RD值分别与病程呈正相关.结论 RRMS患者表现正常小脑解剖连接存在隐匿性损伤,且DTI可在一定程度上监测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228.
吴哲  江国露  高慧  孙昊  金征宇 《放射学实践》2020,(10):1293-1296
【摘要】目的:Erdheim-Chester病(ECD)诊断依赖临床、影像及组织病理学结合。本文主要探讨ECD患者泌尿系统受累CT影像学特征。方法: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14年1月-2019年9月确诊ECD 41例患者(男25例,女16例;年龄4~63岁,39.2±17.1岁)腹盆部CT图像,研究其泌尿系统影像学特征,包括病灶形态、密度、累及部位及强化特点等。结果:41例患者21例累及泌尿系统。腹部CT示21例患者肾脏受累,15例患者输尿管受累,8例患者肾动脉受累。2例患者临床表现尿崩症,11例患者肾积水。本研究14例(14/21)ECD患者发现特有肾周软组织浸润影像学表现,呈典型“卷发征”。结论:泌尿系统是ECD患者常累及系统之一,对于腹部CT出现肾周软组织浸润患者即使未出现泌尿系统相关临床症状也应考虑Erdheim-Chester病。  相似文献   
229.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Ginkgo Biloba Extract,GBE)不同体内给药方式对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大鼠成骨的影响。方法构建去势大鼠骨质疏松模型(osteoporosis in ovariectomized rats,OVX)64只和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大鼠模型(Glucococticoid-induced osteoporosis in rats,GIOP)64只。并将两组骨质疏松大鼠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不同浓度灌胃给药(100 mg/(kg·d)、200 mg(kg·d)、400 mg(kg·d)和3组注射给药(3.5 mg/(kg·d)、4.0 mg/(kg·d)、4.5 mg/(kg·d)),设立模型对照组2组,空白对照组1组(每组8只)。采用ELISA染色法检测血清骨钙素(OC)、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观察股骨横切HE染色病理改变。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两组大鼠构模2个月后,OC、TRAP水平检测,大鼠股骨远端横断观察,符合骨质疏松改变。两组骨质疏松模型通过不同方式和浓度的给药后,与不给药对照组相比,OC水平上升(P0.01),TRAP水平下降(P0.05)。组织学观察可见,两组大鼠给药后均有不同程度新生骨小梁形成,骨小梁排列整齐,有不同程度的变粗,数量增多。结论 GBE灌胃给药与腹腔注射给药对骨质疏松大鼠的成骨均有促进作用,促进成骨细胞分泌OC,抑制破骨细胞的分泌TRAP,可以促进骨小梁的形成,增强骨的致密度,作用效果与给药方式和剂量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230.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病人中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泌IL-2的能力.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体外培养的PBMC上清液、及PBMC接受刀豆蛋白(ConA)刺激后上清液中IL-2含量.结果 PD Ⅰ期患者中未受刺激的PBMC分泌的IL-2显著高于PDⅡ-Ⅲ期患者(P<0.05),接受ConA刺激后,以PD Ⅱ-Ⅲ期患者的PBMC生成IL-2最低,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刺激后同刺激前相比各组IL-2都有升高,但仅健康对照组刺激前后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帕金森病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分泌IL-2能力存在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