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9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4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电话咨询特殊家庭子女的心理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分析2341人次情感破裂家庭子女(包括单亲家庭)来电咨询的问题,进一步加深对特殊家庭孩子需求的了解,提高社会的重视,加强心理支持帮助。方法:对特殊家庭与普通家庭孩子的学习、人际交往、性知识、与父母沟通、恋爱、健康及其他7方面问题进行比较和相关数据分析。结果:分析数据显示,特殊家庭(包括离异家庭)的孩子存在学习困难、与父母沟通、性知识需求、人际关系、品行与心理扭曲等突出问题。问题的形成与缺乏父母的合理关爱,安全感不足和自卑感严重,社会文化支持不够相关。这部分学生的优势是具有较强的抗挫折能力。  相似文献   
22.
目的编制测量美容整形患者心理健康的评估工具。方法通过文献回顾、病例回顾、专家评价等方法形成量表条目库,通过对403名美容整形患者的测量以考察其信度、效度。其中部分被试还同时完成了测量焦虑、抑郁和体象障碍的量表。结果探索性因素分析表明,美容整形患者心理状态评估量表由美貌关注、情绪困扰、认知困扰、行为困扰、体像自卑5个因子构成,可解释的总变异率为55.550%;各因子与总量表之间的相关为0.724~0.851,Cronbach'sα系数、分半信度系数和重测信度系数分别为0.765~0.941、0.719~0.871、0.548~0.832,均达到统计学意义。90.6%条目的内容效度比(CVR)在0.6以上,总量表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体象自评量表(BID)均呈正相关,且达到统计学意义。结论美容整形患者心理健康评估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可以用于对美容整形患者心理状态的评估。  相似文献   
23.
目的:修订国内大学生版特定领域风险偏好量表并检验其在中国大学生中的信效度。方法:通过翻译和回翻以及焦点小组的方法形成初始量表,分别对386和271名中国大学生进行测量,进行条目的初步筛选。然后对318名中国大学生进行测量,完成量表条目的进一步筛选和探索性因素分析,形成正式量表,并检验信效度。之后在332名中国大学生中进行施测以检验量表的结构效度。对其中80名被试在1个月后再次施测,检验重测信度。结果:探索性因素分析的结果表明,国内大学生版特定领域风险偏好量表由7个因子构成,可解释的总变异率为59.969%,与原版量表的5因子模型存在差异。经过验证性因素分析发现7因子模型比5因子模型拟合度更好(χ~2=972.997,df=384,χ~2/df=2.53,CFI=0.809,GFI=0.838,AGFI=0.804,RMSEA=0.068,IFI=0.812),最终确定国内大学生版量表包括7个因子,分属于5个领域,共30个条目:社会、经济(投资、赌博)、娱乐、道德、健康/安全(健康、安全)。各领域的Cronbach'sα系数、分半信度系数和重测信度系数分别为0.685~0.822、0.521~0.695、0.597~0.952,均达到统计学意义。结论:国内大学生版特定领域风险偏好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可以用于评估国内大学生在不同领域的风险偏好。  相似文献   
24.
目的:以退休人员社会支持、自尊及心理健康的现状为基础,分析社会支持、自尊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自尊量表、老年抑郁量表、费城老年中心信心量表对北京市城区550名退休人员进行调查,分析社会支持、自尊、抑郁及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法检验自尊在社会支持与抑郁、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社会支持与抑郁呈显著负相关(r=-0.24,P0.01),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r=0.29,P0.01),自尊在社会支持与抑郁、主观幸福感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结论:社会支持是维持退休人员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良好的社会支持有利于提升自尊,进而有助于提升主观幸福感、降低抑郁。  相似文献   
25.
脑波同步化治疗非器质性失眠症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脑波同步化治疗非器质性失眠症临床疗效分析,方法:选择94例门诊求治的非器质性失眠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接受脑波同步化治疗,对照组接受渐进性放松治疗,用PSQI自评睡眠质量量表评估患者的睡眠变化情况,同时,分析患者个性神经活动类型,情绪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脑波同步化治疗治疗睡眠改善效果明显于渐进性放松治疗,脑波同步化治疗对个性内倾患者、情绪焦虑中低度水平患者效果较好,实验组内PSQI下降分数与患者E分数正相关。  相似文献   
26.
自我不和谐、述情障碍与强迫症状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神经症患者和正常个体其强迫症状与自我不和谐、述情障碍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Vancouver强迫症状问卷(VOCI)、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5-26)、自我和谐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对59名患者和54名正常个体进行测评。结果:(1)强迫障碍(OCD)组、其他焦虑抑郁障碍(A/D)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VOCI总分(111.2±36.0、57.0±33.0、39.4±22.5,F=35.46,P<0.05)和自我不和谐分(57.9±11.7、51.4±12.1、36.8±8.8、F=47.33,P<0.05)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2)OCD组和A/D组VOCI总分均与自我不和谐、描述情感的能力(TASDDF因子)、识别情感及区分情感与躯体感受的能力(TASDIF因子)呈正相关(r=0.38~0.83,P<0.01);正常对照组VOCI总分与自我不和谐和TASDDF因子呈正相关,与幻想(TASDDR因子)呈负相关(r=-0.37~0.58,P<0.01)。(3)OCD组中自我不和谐、TASDIF因子是VOCI总分的独立预测变量(t分别为4.58、2.24,P<0.01);A/D组和正常对照组中,自我不和谐是VOCI总分的独立预测变量(t分别为6.28、5.15,P<0.01)。结论:个体的自我不和谐对强迫症状的存在具有贡献,这种影响与个体是否患有神经症无关;其自我不和谐的水平一定时,强迫障碍个体识别情感及区分情感与躯体感受的能力越差,其强迫症状越突出。  相似文献   
27.
目的:比较睡眠知觉障碍者与原发性失眠症患者、睡眠正常者的睡眠生理、睡眠感觉和人格差异。方法:于2003-01/2004-01选择到北京市第二医院睡眠障碍治疗中心门诊就诊的睡眠知觉障碍者12例,以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工作性质(脑力和体力)为参照配对,选择12例原发性失眠症门诊患者和12例睡眠正常者,构成3组观察对象。用夜间多导睡眠图检测观察对象的客观睡眠指标,记录睡眠潜伏期、睡眠总时间、睡眠效率、醒觉时间和睡眠结构。同时让观察对象回忆自己昨晚大约用多长时间入睡,总共睡眠时间,即睡眠潜伏期和主观睡眠总时间的判断,以作为主观睡眠指标。白天进行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量表测量,评估观察对象的疑病、抑郁、癔病、精神病态、性度、偏执、精神衰弱、精神分裂、轻躁狂、社会内向性共10个临床量表因子分。结果:3组观察对象都完成了实验调查的全部过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睡眠知觉障碍者的客观睡眠指标中睡眠潜伏期、睡眠总时间、睡眠效率、醒觉时间和睡眠结构与睡眠正常者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睡眠知觉障碍者的主观睡眠潜伏期和睡眠总时间与客观多导睡眠记录差值很大,显著大于睡眠正常者和原发性失眠症患者(P<0.05)。②睡眠知觉障碍者的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量表的精神病态和轻躁狂因子分显著高于原发性失眠症和睡眠正常者(P<0.01)。结论:睡眠知觉障碍者的客观睡眠状态与睡眠正常者基本相同,主观睡眠与睡眠正常者和原发性失眠症比较存在很大异常。睡眠知觉障碍者的人格特征既有别于睡眠正常者也不同于原发性失眠症患者,并可能对其异常的主观睡眠行为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8.
自我意识及其在心理卫生保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了自我意识的形式、发展途径及影响因素 ,以及自我意识的组成、功能、特点和相关量表 ;并从提高自我意识的水平、改变不良认知、生物反馈中自我控制、治疗精神障碍四方面强调了自我意识在心理卫生保健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9.
当心理医生在试图帮助患者解决个人心理问题时,往往比较详细地了解患者的个人生活史,对社会的态度和应对方式,而忽略了患者的家庭或亲人是否也存在心理问题,即便是了解到了有问题,也只是跟患者本人分析讨论家庭成员对患者心理发育有何影响,而不是把解决患者个人心理问题与改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网络成瘾症(简称IAD)的高职学生的内部个性特征和外部家庭教养方式等两大类因素对网络成瘾行为的贡献率。方法采用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量表(MMPI),共10个临床分量表和7个附加量表;家庭教养方式量表(EMBU),父亲教养方式6个分量表和母亲教养方式5个分量表,构成28个分量表。采用主因素分析法与主分量分析软件来分析青少年的内部个性特征和外部家庭教养方式等两大类因素对网络成瘾行为的贡献率。结果父母教养方式作为独立影响因素对网瘾行为影响的独立贡献率为55.49%,父母教养方式对IAD起主要影响作用的是来自父亲母亲的过度保护、严厉和拒绝;个性行为特征的独立贡献率为35.03%。个性特征对IAD起主要影响作用的是精神衰弱、依赖和支配性,并与责任感负相关。结论父母教养方式对IAD学生网瘾成瘾行为的影响显著大于学生本身个性特征的影响。后者可能在网络成瘾行为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次要和配合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