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7篇 |
免费 | 1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口腔科学 | 91篇 |
临床医学 | 3篇 |
内科学 | 1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外科学 | 1篇 |
综合类 | 24篇 |
药学 | 8篇 |
肿瘤学 | 1篇 |
出版年
2022年 | 1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6篇 |
2013年 | 9篇 |
2012年 | 4篇 |
2011年 | 9篇 |
2010年 | 7篇 |
2009年 | 1篇 |
2008年 | 9篇 |
2007年 | 13篇 |
2006年 | 5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2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正>头颈部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极易侵袭神经并循神经扩展,镜下常可见神经周围间隙甚至神经纤维内有肿瘤细胞侵犯,从而被描述为头颈部最具破坏性和不可预见性的肿瘤之一[1]。 相似文献
52.
53.
头颈部黏膜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并评估头颈部黏膜恶性黑色素瘤(MMHN)的病理、临床特点、治疗方法的效果及其影响愈后的因素。方法:对1985~2009年内收治31例原发性MMHN患者的发病特点,好发部位以及颈淋巴转移的规律以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好发部位以上颌牙龈和腭部多见,所有患者均行外科手术切除,范围包括原发灶的扩大切除和颈淋巴清扫术,术后1、3、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67.74%、54.83%和35.48%,局部复发率48.38%,远处转移率16.12%。结论:早期的诊断和治疗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术前切忌切取活检,以术中冰冻病理切片为妥;对术中广泛安全切除和颈淋巴清扫应持积极态度;术后辅助治疗未能显示有肯定性的价值。 相似文献
54.
如何修复颌骨缺损是目前口腔颌面外科重点研究方向之一。骨组织工程成为修复颌骨缺损的重要手段,核素骨显像技术则为及时准确地判断缺损修复成功与否、成骨活性和骨组织是否具有再血管化带来了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55.
目的 评估3种牙髓生物活性材料——三氧化聚合物(MTA)、Bioaggregate(BA)和Biodentine(BD)的生物相容性并观察其各自对小鼠间充质干细胞(MSCs)向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XTT实验和ALP染色检测小鼠MSCs生存能力、分化矿化能力,观察MTA、BA及BD对小鼠MSCs向成骨分化的影响。结果 BD的细胞生存能力在浓度1、1/2、1/4时明显低于MTA和BA(P<0.001),3种材料的细胞生存能力在材料浓度降至1/10和1/50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TA、BA和低浓度BD在显示分化矿化能力的ALP染色检测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染色值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TA、BA以及低浓度BD与小鼠MSCs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MTA、BA和低浓度BD在小鼠MSCs向成骨方向分化过程中有促进分化矿化作用,可以作为根管的根尖封闭材料。 相似文献
56.
下颌骨中枢性血管瘤的外科治疗李容新叶茂昌洪礼琳王来平作者单位:安徽省立医院口腔科,合肥230001颌骨中枢性血管瘤是一种以血管高度增生为特征的良性疾病。临床虽不多见,但由于具有严重的致死性出血倾向,故有潜在危险,常可因拔牙、局部活检、轻微创伤或突发的... 相似文献
57.
选择行桩核修复后再行烤瓷冠修复残根残冠103例,患者充分知情同意后随机分为两组,其中51例用牙用根管钉光固化树脂进行桩核修复,52例行牙行玻璃纤维桩核修复,经过6~12个月的随访观察,牙用根管钉桩核组出现了2例冠根折断,4例脱落,成功率为88.24%(45/51),纤维桩核组出现了1例冠根折,1例脱落,成功率为96.15%(50/52)。纤维桩核烤瓷全冠修复是目前修复残根残冠的最佳选择,但牙用根管钉光固化树脂核经济、简单,易操作,适合基层使用。 相似文献
58.
目的:分析影响口腔鳞癌预后及复发的临床病理因素,为进行综合治疗及其预后评价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407例原发口腔鳞癌患者以病变部位、肿瘤厚度、临床T分期、区域淋巴结转移、治疗方式、手术方式、术后组织学分级等指标研究与口腔鳞癌术后及复发相关的因素。结果:口腔鳞癌术后的复发率与病变部位、肿瘤厚度、临床T分期、区域淋巴结转移及组织学分级等因素有关,诱导化疗联合手术的综合治疗可有效降低口腔鳞癌的复发率。结论:临床工作中,我们应综合分析各种临床病理因素,对与术后复发关系较为密切的因素进行仔细评估,制定出有效的预防措施,提高口腔鳞癌的手术治愈率及生存率,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59.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