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7篇 |
免费 | 1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口腔科学 | 91篇 |
临床医学 | 3篇 |
内科学 | 1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外科学 | 1篇 |
综合类 | 24篇 |
药学 | 8篇 |
肿瘤学 | 1篇 |
出版年
2022年 | 1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6篇 |
2013年 | 9篇 |
2012年 | 4篇 |
2011年 | 9篇 |
2010年 | 7篇 |
2009年 | 1篇 |
2008年 | 9篇 |
2007年 | 13篇 |
2006年 | 5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2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讨预制型无机诱导因子复合性工程支架材料在骨大型缺损中的修复能力,及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在此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实验山羊15只按第4、8、12周时间点分为3组。采用自身配对设计,左侧置入支架材料,右侧空白对照。术后4、8、12周分别通过放射性核素99mTc-MDP骨显像进行监测。结果放射性核素骨显像中感兴趣区(ROI)计数和摄取比值显示:对照组在3个时间点均未见明显核浓聚性的再血管化及明显成骨现象,而实验组则随时间呈单驼峰状,在8周时达峰值,而到12周时血管化已完成,转为以成骨为主,故出现ROI和摄取比值的轻度下降趋势。结论99mTc-MDP监测到新生骨的良好成骨效能和再血管化状况,是一种较好的骨组织工程构建骨的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22.
23.
目的观察无机诱导因子在狗牙槽骨缺损修复中的作用效果。方法在5只狗双侧下颌第1、2前磨牙牙周,制备1.0cm高的全牙槽骨缺损,植入无机诱导因子,在术后2、3个月随机选取2只狗,分次取材后进行影像和组织学评价。结果无机诱导因子植入1周后,软组织愈合正常,2个月后缺损区X线影像开始出现阻射,牙槽嵴高度变化不明显,部分牙周膜影消失,硬组织切片观察到新生牙槽骨与牙根直接连接,形成骨结合,3个月时尚可见到未完全降解材料。结论无机诱导因子促进了牙槽骨成骨,可作为修复牙槽骨缺损的人工骨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24.
目的:评价Bio-oss人工骨与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hBMP-2)复合体修复异种再植牙周围骨缺损的效果。方法:拔除3只普通狗下颌第3前磨牙,扩大牙槽窝,造成颊舌侧牙槽骨完全缺损,将临床拔除的锥形多生牙根、经Ca(OH)2根充并干燥植入后,在牙根周围缺损区植入Bio-oss/rhBMP-2复合体,术后2、3个月通过X线影像学、硬组织切片进行组织形态学定性分析。结果:2个月时,骨缺损区新骨逐渐开始替代Bio-oss并钙化,新骨与再植牙根面和基骨形成骨性结合;3个月时新生骨骨小梁的面积(B.Ar)增加,骨小梁周长(B.Pm)减小(P<0.05),骨小梁厚度增大,未完全降解的Bio-oss颗粒被逆根向转移。结论:Bio-oss/rhBMP-2复合体可有效促进再植牙周围骨缺损区骨组织再生,并促使牙根与牙槽骨形成根-骨结合。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口腔黏膜扁平苔藓(OLP)癌变的诊断和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的效果。方法:对1998—2007年间收治的经临床初诊并经病理学证实的64例OLP癌变患者,从临床角度进行回顾性分析。为便于观察,均选择位于颊黏膜的患者,在PVP诱导化疗21d后选择根治性手术。结果:术后1、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7.50%和75.00%,局部复发11例(17.18%)。结论:探讨OLP癌变的诊断标准,解决了Krutchkoff等提出的不同意OLP癌变的3点质疑;OLP癌变治疗的重点在于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70岁以上老年人口腔黏膜鳞癌综合治疗的疗效及其围手术期的处理原则。方法 收集1991—2001年行计划性诱导性顺铂为主综合治疗的年龄≥70岁(≥70岁组)的72例患者治疗情况,与同期同治疗方案年龄(70岁((70岁组)72例患者和同期单纯手术根治的26例患者(单纯手术组)的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70岁组12、24、36个月生存率分别是84.6%、73.0%和68.5%,(70岁组为85.8%、75.3%和69.1%,手术组为52.7%、48.5%和39.7%。≥70岁组和〈70岁组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0岁组和手术组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70岁以上老年人口腔黏膜鳞状细胞癌采用以顺铂为主的综合治疗,可提高患者3年生存率,60-80mg的顺铂剂量70岁以上老年人能够耐受。 相似文献
27.
颅底翼区肿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近7年外科治疗22例位于颅底翼区肿瘤的体会。经病理证实:原发肿瘤以神经源性肿瘤多见;而继发肿瘤则以晚期癌肿的浸润为主。治疗结果均属临床完全切除,无手术死亡。出现的难止性渗血、感染等并发症经对症治疗后解决。作者并就颅底翼区的解剖概念、肿瘤的特点、CT在诊断上的意义以及手术径路和经验体会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8.
根治性颈清扫术后产生的颅高压症 ,预防的关键在于切除颈内静脉前要有一种有助于判断侧支代偿的方法 .本研究随机选择 33例颈清扫患者 ,对颈内静脉结扎前 JVP ,结扎后 JVPs 的静脉压力测定 ,结合颈内静脉结扎前后的管径测量 .结果 :1.JVP和 JVPs平均值分别是 10 .2 4和 30 .39mm Hg,P<0 .0 1;2 .右侧 19例分别是11.74和 4 2 .79mm Hg,P<0 .0 1;3.左侧 14例分别是 8.2 1和 13.57,P>0 .0 5;4 .右、左两侧 JVP~JVPs平均升高31.2 3和 5.36 ,P<0 .0 1.表明 :颈内静脉结扎前后静脉压的升高是有临床意义 ;同时提示右侧可能是功能侧 ;颅高压与 JVPs有关 相似文献
29.
顺铂与卡铂为主的联合化疗疗效及毒副反应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近十年间行金属铂诱导化疗84例,其中顺铂 平阳霉素 长春新碱(PVP)组53例;卡铂 平阳霉素 长春新碱(CVP)组31例。治疗结果:PVP和CVP方案的近期疗效相接近,总有效率分别是86.79%和77.41%,两组差异无显著意义。毒副反应的比较表明:PVP以肾毒性、胃肠毒性和耳毒性为主,发生率分别为13.2%、79.24%和11.32%;而CVP则以骨髓毒性和肝毒性为特征,分别为38.70%和12.90%。两组分别出现的毒副反应及其并发症尚未影响诱导化疗的使用。 相似文献
30.
唇癌切除后组织缺损的即时重建安徽省立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30001)叶茂昌,王来平,吴冰,张志宏,罗永祥唇癌好发于下唇,以手术治疗为主,其中远期疗效较口腔粘膜其它部位癌肿为好,但是广泛切除所遗缺损常造成患者在咀嚼语言功能上的障碍和外观畸形。为此,探索...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