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02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71.
目的 比较自锁和传统托槽非减数矫治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畸形后牙弓及头影测量项目的变化,探讨各自解除拥挤的机制.方法 选取40例非减数矫治的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分别使用自锁托槽(自锁组,20例)和传统托槽(传统组,20例)解除牙列拥挤.测量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模型和头影测量项目,比较每组治疗前后差异及治疗差值的组间差异,并分析两组牙列拥挤解除的相关因素.结果 自锁组上颌第一前磨牙区牙弓宽度增加量[ (4.45 ±2.60) mm]和上颌牙弓周长增加量[(6.69±3.65) mm]显著大于传统组[分别为(2.41 ±2.74)和(3.60±2.82) mm] (P<0.05).回归分析显示两组拥挤解除的相关因素均是牙弓宽度及牙弓长度的增加,但自锁组牙弓宽度对拥挤解除的贡献大于牙弓长度.结论 非减数矫治安氏Ⅱ类2分类牙列拥挤时,自锁组和传统组均通过牙弓宽度及牙弓长度的增加来解除拥挤,但自锁组更倾向于通过牙弓宽度增加解除拥挤,表现出更强的扩弓效果.  相似文献   
72.
73.
74.
目的 利用Beagle犬建立一种类似人自体牙移植术后进行正畸施力的动物模型.方法 将Beagle 犬上颌第一切牙(UI1)和第二切牙(UI2)、下颌第二切牙(LI2)和第三切牙(LI3)作为实验对象,拔出实验牙后经体外根管治疗,移植入同颌对侧牙槽窝中.分别于术后1周、2周和4周在移植牙面粘接托槽,并使用螺旋推簧施加50g持续的水平力.术后进行定期观察并进行X线检查及组织学分析.结果 所有实验犬均可耐受整个手术过程;加力装置在观察期间固位稳定,未发生变形、断裂;将托槽直接粘结在牙面上安置弓丝进行加力,对牙周组织的刺激较小,降低了对牙周愈合的干扰;并避免了取印模制作带环的过程,减少了动物的麻醉次数.结论 本研究所建模型符合犬的解剖特点,易操作,重复性高,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白体牙移植动物模型,为进一步研究移植牙正畸加力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5.
76.
目的 建立种植体支抗承载Ⅱ类颌间牵引进行上下颌骨矫形治疗的动物模型.方法 选取替牙期雄性恒河猴为实验动物,在自行研制的导板引导下,在上下颌骨的牙槽间隔区植入微螺钉,并以微螺钉作为支抗,通过连接在上下微螺钉之间的钛镍拉簧施加对上颌骨向后、下颌骨向前的牵引力,持续作用6个月;通过动物口内观察、模型分析及X线头影重叠描记的方法观察施力结果.结果 微螺钉安全植入并在实验期间保持稳定;实验动物的双侧磨牙关系由Ⅰ类变为Ⅲ类,切牙由深覆盖变为反殆;上颌骨前界有轻度向下向后移位,下颌骨及下牙弓有明显向下向前变化.结论 本实验建立了种植体支抗承载Ⅱ类颌间牵引上下颌骨的动物模型,结果表明种植体支抗承载Ⅱ类颌间牵引可为矫治Ⅱ类颌骨不调的治疗提供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77.
目的 探讨自锁托槽解除牙列拥挤后牙弓与牙齿的三维变化.方法 通过DamonQ自锁托槽系统对16例安氏Ⅰ类中度拥挤患者行不拔牙矫治,在上颌牙列排齐前后分别拍摄CBCT,运用Amira ResolveRT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并测量牙弓和牙齿的三维变化.结果 运用自锁托槽系统排齐后,上颌的基骨弓宽度、牙槽嵴宽度和牙尖宽度有不同程度的增宽,牙弓前段的增宽量大于牙弓后段;牙槽部的宽度与基骨弓的宽度相关性较高;除第一磨牙外,上颌牙齿均发生不同程度颊倾.结论 在牙弓前段,自锁托槽可能体现出少量基骨弓扩大的效果,越靠近牙弓后段,基骨弓的宽度基本维持;牙槽部宽度的变化以基骨弓的宽度为基础,对于牙槽部较窄的个体,自锁托槽系统可能将通过牙齿的倾斜代偿使牙弓宽度在一定程度上增加.  相似文献   
78.
目的研究德莱尔式前方牵引面弓治疗安氏III类伴上颌后缩患者对髁突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替牙期和恒牙初期上颌后缩需前方牵引患者10例(年龄10~13岁。男性4名,女性6名)。采用Declaire氏前方牵引面弓,每侧牵引力量约为700g,每天戴用时间大于12h。在前方牵引前后采用CADIAX记录髁突运动轨迹,对前伸后退运动进行定量分析,统计学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治疗后双侧髁突前伸后退运动中矢状向位移明显增加(P0.05),最大位移显著增加(P0.05);治疗后矢状倾斜度左侧关节明显减小(P0.05),其余结果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前方牵引矫形力治疗后,髁突前伸后退的运动能力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79.
无托槽隐形矫治是一项新兴的正畸治疗技术,它凭借美观舒适的特点越来越多地受到广大医生和患者的青睐。随着模型重构技术和计算机辅助设计功能的不断发展,无论是从错胎畸形的复杂程度还是从患者的年龄上,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的适应证都逐渐扩大。作为辅助矫治器固位和牙齿移动的附件装置也是该技术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相似文献   
80.
浅谈口腔正畸学理论课教学难点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口腔正畸学是一门发展迅速的热门专业。由于其专业特点,在世界范围内的口腔医学教育中,都把口腔正畸学的教学重点放在本科毕业后的研究生及进修教育中,而在大学本科的课程设置中所占比重不大。由于口腔正畸学是一门理论体系复杂且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大学阶段专业基础打得是否牢靠,直接关系到有志于从事这一专业的毕业生能否顺利地进行更深入地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