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3篇
  免费   160篇
  国内免费   71篇
耳鼻咽喉   19篇
儿科学   17篇
妇产科学   23篇
基础医学   95篇
口腔科学   164篇
临床医学   357篇
内科学   146篇
皮肤病学   17篇
神经病学   16篇
特种医学   129篇
外科学   122篇
综合类   565篇
预防医学   280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234篇
  3篇
中国医学   292篇
肿瘤学   54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88篇
  2021年   107篇
  2020年   83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120篇
  2013年   156篇
  2012年   144篇
  2011年   159篇
  2010年   150篇
  2009年   109篇
  2008年   117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98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研究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在体外定向分化为骨骼肌细胞的干预条件。方法取健康4周龄Wistar大鼠MSCs制成细胞悬液接种于培养瓶中,置于37C、5%CO2恒温培养箱中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布满瓶底即为1代,取第3代MSCs,以5-氮杂胞苷10μmol/L、成肌分化因子0.1ng/ml、转化生长因子β1 0.1ng/ml、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2ng/ml进行联合诱导,使之分化。诱导后第9天,收集细胞,行MTT比色法、流式细胞仪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鉴定细胞。结果原代培养的MSCs呈贴壁生长,3~5d呈集落样生长,5~7d后有体积不等的多突成纤维细胞、较大的扁平多角形细胞、中等的多角形细胞和较小的三角形细胞。培养12d后,细胞融合,铺满瓶底,MSCs形态变化不明显。联合诱导后,部分细胞死亡,生长缓慢;7d后见细胞明显增殖,体积逐渐增大,呈椭圆形、梭形或不规则形状;14d后,大量增殖的长梭形细胞开始增多;18~22d后,肌管数量增多,体积增大,核数亦明显增多,初生肌管与长梭形成肌细胞呈平行排列,间隔分布。MSCs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CD44反应阳性,胞质呈棕褐颗粒,核周明显,CD34呈阴性反应;诱导后MSCs结蛋白、骨骼肌特异肌球蛋白均为阳性表达。流式细胞仪测定MSCs和诱导后MSCs大部分处于G0/G1期,分别占79.4%、62.9%,而G2/S/M期仅占20.6%、36.1%。根据MTT绘制生长曲线,可见MSCs生长速度明显高于诱导后的MSCs。两种细胞并未达到平台期,都有继续增殖的趋势。结论在体外,MyoD、5-氮杂胞苷可以诱导MSCs向骨骼肌细胞定向分化,并伴有结蛋白和骨骼肌肌球蛋白阳性表达;定向诱导后MSCs增殖期比例大,向骨骼肌细胞分化纯度更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肩锁关节脱位应用锁骨钩钢板内固定结合植骨融合治疗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总结20例完全性肩锁关节脱位应用锁骨钩钢板内固定结合植骨融合治疗的疗效并与传统治疗方法进行比较。[结果]随访18例,最长6年,最短6个月,平均3.6年。优14例,良3例,差1例。[结论]此手术方法能消除传统手术方法部分并发症。长期随诊观察对上肢功能无明显不良影响,具有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体重、体质指数、腰围和腰臀比对正常成人骨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体重、体质指数(BMI)和腰围、腰臀比(WHR)对正常成人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采用MarcomMx8000多层螺旋CT测定560例正常成人腰椎松质骨密度,将受试者按年龄不同分为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然后在同年龄组根据BMI及腰围的不同将受试者分为肥胖组和正常体重组,分析骨密度与体重、BMI、腰围及WHR的关系。结果①以BMI分组,老年肥胖组BMD高于体重正常组(P<0.05);②以腰围分组,中年女性肥胖组BMD低于非肥胖组(P<0.05);③青年组和中年组BMD与腰围及WHR呈负相关,老年组BMD与体重和BMI呈正相关与腰围和WHR不相关。结论预防骨质疏松症在中青年应提倡运动锻炼,避免肥胖,在老年人不应该过分强调降低体重减少肥胖以避免骨量的丢失。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复杂髋臼骨折的最佳手术入路.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复杂髋臼骨折的治疗方法及临床结果.结果:38例获得随访,优25例,良8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为86.84%.结论:前后联合入路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5.
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的常见急症,病情危重,处理困难,常使临床医生感到棘手。近年来,由于新的诊疗技术的开展,如急症内窥镜检查、血管内栓塞法的应用等,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诊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尤其对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病因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治疗小儿复杂创伤性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应用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治疗小儿下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11例,包括小腿1例、踝后伴跟腱缺损3例、足部7例。结果 10例皮瓣顺利成活,1例出现静脉危象,探查处理后成活;供区植皮全部成活。术后随访3~24个月,皮瓣质地柔软,外形良好,4例吻合皮神经后恢复保护性感觉。结论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治疗小儿下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可明显提高保肢成功率,缩短治疗周期,最大限度恢复患肢功能,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静脉输注供者特异性抗原联合抗白细胞介素2受体(IL 2R)γ链单克隆抗体诱导移植免疫耐受的可行性。方法 在C57BL/6小鼠建立H Y皮肤移植模型,术前7 d给予5×106个供者脾细胞静脉输注,并分别于术前6 d和4 d给予抗白细胞介素2受体γ链单克隆抗体(4G3、3E12及TUGm2各0.5 mg)和抗IL 2Rβ单克隆抗体(TM β1,0.5 mg)混合液2.0 mg腹腔注射,以单纯行H Y皮肤移植模型和静脉输注供者特异性抗原的H Y皮肤移植模型为对照,观察皮肤移植物的存活时间。结果 联合给予抗白细胞介素2受体γ链单克隆抗体和供者特异性抗原输注组的皮肤移植物存活时间均超过100 d,显著长于单纯H Y皮肤移植组的33.42 d(P<0.01)及仅输注供者特异性抗原H Y皮肤移植组的14.71 d(P<0.01)。结论 在H Y皮肤移植模型中,静脉输注供者特异性抗原联合抗白细胞介素2受体γ链单克隆抗体可以成功地诱导受者对皮肤移植物的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18.
探讨抗γ公共链单抗诱导移植免疫耐受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抗γ公共链单抗在诱导移植免疫耐受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实验动物分为2组,每组20只。实验组:在Balb/c裸小鼠(H-2d)体内用CFSE标记的Balb/c小鼠(H-2d)T细胞(3×107个)重建其免疫系统,同时给予经丝裂霉素C处理的供者C57BL/6小鼠(H-2b)脾细胞(5×106个)静脉输注,24h后实验组受鼠经腹腔注射抗γc单克隆抗体(4G3,3E12,TUGm2,各0.5mg)和抗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β链单克隆抗体(TM-β1,0.5mg)混合液;对照组:以IgG2a2.0mg作为同型对照代替抗体腹腔注射,余处理与实验组相同。经上述处理后12h和48h后处死受鼠,取其脾细胞及外周血,利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T细胞的增殖及凋亡。结果经抗体处理12h和48h后,实验组T细胞未发生明显增殖;而对照组两时间点均可观察到CFSE标记细胞荧光强度明显地减低,表明T细胞发生了分裂增殖。同时AnnexinV法可见,实验组标记有CD3-PE单抗的T细胞12h发生了明显的凋亡,但48h却几乎无明显的凋亡细胞;而对照组两时间点则均未检测到明显的细胞凋亡。两组间12h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48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移植术前给予抗γ公共链单抗联合供者细胞特异性输注,通过有效抑制针对供者抗原发生效应的T细胞增殖,可进一步促使其发生凋亡而被有效清除,从而最终实现免疫耐受,且此种耐受具有抗原特异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建立一种快捷、灵敏的检测方法,即反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RT-LAMP)用于仙台病毒(SeV)的检测。方法: 根据GenBank 公布的SeV序列,在其保守区域设计了多套LAMP引物,利用LAMP Real Time Turbidimeter LA-320C仪监测反应进程并筛选最佳引物、反应条件,建立对SeV核酸进行特异性扩增的RT-LAMP 检测方法,并可通过加入目测荧光检测试剂肉眼判断结果。对所建立的方法进行了敏感性、特异性评估并对92份样品进行了检测。结果: 该方法在63℃恒温下作用60min,SeV RNA获得了高效率的特异性扩增,与其余常见小鼠病毒无交叉反应;其敏感性高,最低检出量为2.1TCID50SeV,比RT-PCR方法高102倍。在反应结束后加入荧光检测试剂肉眼判断结果,与RealTime Turbidimeter LA-320 仪监测结果一致。通过对92份样品的RT-LAMP,RT-PCR和间接ELISA方法的检测比对,三者符合率为100%。 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SV RT- LAMP 检测方法具有快速、特异、灵敏,操作简单的特点,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为了更直观的了解实验动物质量控制情况,本文引“感染指数”这一评估指标。探索测算感染指数的最佳方法,以便更加科学的反映实验动物的感染状况。方法 感染指数,也称感染度,它是对实验动物质量监测的定性指标。通过加工汇总实验动物的病原体感染率,综合反映某一特定实验动物群体的病原体感染状态或趋势的一种指标。结果 总体上,小鼠病原体感染指数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而大鼠的病原体感染指数则逐年上升。分别比较各类病原体感染指数发现,小鼠中寄生虫感染指数最高,而大鼠中细菌感染指数最高。结论 感染指数分析揭示了实验动物质量的基本状况,需要加强对小鼠寄生虫的监测,而大鼠的细菌检测需要投入更多关注。小鼠病原体感染情况得到控制,大鼠各类病原体的控制情况均逐年趋于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