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20篇
  2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 分析生长抑素联合奥曲肽治疗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疗效及其对凝血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 2017年7月~2019年5月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5例。给予对照组静脉滴注奥曲肽,给予观察组奥曲肽联合生长抑素静脉滴注治疗3~7 d,随访1 w。使用CS-5100型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血清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部分凝血酶活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结果 在治疗2 w末,观察组血清白蛋白水平为(33.5±3.1)g/L,显著高于对照组【(31.8±2.3)g/L,P<0.05】,而血清总胆红素和血氨水平分别为(30.9±10.2)μmol/L和(32.5±11.8)μ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41.4±14.3)μmol/L和(45.2±14.6)μmol/L,P<0.05】;观察组PT水平为(12.4±1.9) s,显著短于对照组【(14.1±2.3) s,P<0.05】, TT为(18.2±2.1) s,显著短于对照组【(20.4±2.5) s,P<0.05】, APTT为(34.5±4.8) s,显著短于对照组【(37.3±5.2) s,P<0.05】, FIB水平为(2.4±0.6) g/L,显著高于对照组【(2.1±0.5) g/L,P<0.05】;观察组止血时间和住院日为(20.7±3.1)h和(8.5±2.3)d,显著短于对照组【(24.6±3.9)h和(10.3±2.5)d,P<0.05】,72 h再出血发生率为5.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P<0.05)。结论 应用生长抑素联合奥曲肽治疗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能显著减少输血量,缩短止血时间和住院日,可能与改善了凝血功能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72.
华敏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8):2201-2201
目的:探讨根据不同的眼袋类型采取相应的手术方式,总结眼袋整形术的临床经验.方法:本组121例,其中,女107例(占88.42%)、男14例(占11.57%).年龄37~59岁,平均48岁.均无眼睑外伤及手术史.根据局部不同的病理解剖变化,采用将下睑复合肌瓣不同术式,以提吊固定整复.结果:121例共242只眼,术后眼睑外翻10例14只眼(占5.78%),小血肿形成5例(占4.13%),双眼不对称3例(占2.47%),切口疤痕7例12只眼(占4.95%).术后双眼对称,美容效果好,受术者满意96例(占79.33%).结论:眼袋整形术是很精细的手术,术前检查要精心仔细,术中操作要轻柔,术中应根据不同的局部病理变化而采取不同的下睑复合肌瓣悬吊的固定术式,力争取得满意的整复效果,达到美容目的.  相似文献   
73.
慢性单纯性鼻炎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鼻病,其主要症状为间歇性或交替性鼻塞,流粘液性梯,下鼻甲肿胀,表面光滑,呈暗红色,粘膜富有弹性。近年,我科采用盐酸川芎嗪作迎  相似文献   
74.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非发酵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状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法国生物梅里埃AP1鉴定系统进行细菌鉴定,K-B法做药敏试验。结果:2007~2009年从临床标本分离2267株病原菌,其中非发酵菌630株,占27.8%;分离最多的是铜绿假单胞菌(50.6%),其次是鲍氏不动杆菌(16.5%)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9.5%);3种常见非发酵菌在痰标本中检出率最高占84.5%;在临床科室分布中以老年病科为主占31.5%,其次是ICU占17.4%;铜绿假单胞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耐药率在50%以上,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达39.5%,检出3株泛耐药株(PDR-PA);亚胺培南和含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对鲍氏不动杆菌的抗菌活性较好,耐药率在8.7%~26.0%;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米诺环素、左氧氟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及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小于25%,而对临床常用的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高度耐药。结论:非发酵菌在临床检出率较高,并对常用抗菌药物有较高的耐药性,临床治疗非发酵菌感染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减缓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75.
华敏 《陕西中医》2011,32(9):1133-1134
目的:探讨应用纯中药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中药汤剂(萆、乌药、鸡内金、郁金、金钱草等)口服治疗本病185例。结果:185例泌尿系结石患者中,其中11例肾结石患者痊愈;127例输尿管结石患者痊愈;33例肾结石伴输尿管结石患者,输尿管结石排出;12例肾结石患者显效;2例肾结石患者无效。结论:经该方的治疗对1厘米以下(包括1厘米)的泌尿系结石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钠联合异丙托溴铵和布地奈德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12例支原体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6例和治疗组56例,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和异丙妥溴胺;治疗组额外加用孟鲁司特钠4 mg/天,7天为1个疗程.用药结束后评价疗效,记录患者的症状体征消除时间和FEV1、PEF和FEV1/PVC等肺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3%,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EV1、PEF和FEV1/PVC均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的体征(咳嗽、喘息、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其中咳嗽消失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孟鲁司特钠联合异丙托溴铵和布地奈德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显著,可明显缩短患者临床体征消失时间,改善肺功能,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严重低血糖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306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严重低血糖组78例及对照组228例,对2组患者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比较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低血糖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2型糖尿病病程更长(P=0.03),心脑血管病相关药物联用率较高(P=0.04),二甲双胍使用率偏低(P =0.002),而胰岛素使用率及口服降糖药(OAD)与胰岛素联用率较高(P=0.005和0.034);生化指标方面该组患者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偏高(P=0.021和0.007),血红蛋白偏低(P<0.001),肾功能相关指标均较高(P值均<0.05),低钾血症的发生率高(P =0.00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10年,胰岛素使用及与OAD联用,果糖胺水平≤2.5 mmol/L,血白细胞升高及肾功能受损可能与严重低血糖发生相关.结论:病程>10年,胰岛素使用及与OAD联用,果糖胺水平≤2.5 mmol/L及肾功能受损可能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严重低血糖的危险因素,且血白细胞升高与严重低血糖明显相关.在对此类患者进行降糖治疗时应对以上危险因素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78.
背景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在全世界大规模流行,已经演变成一场全球的灾难性公共卫生危机;目前关于COVID-19患者院内死亡危险因素的结论 尚不统一。目的 通过Meta分析探讨COVID-19患者院内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ScienceDirect、PubMed、Medline、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知网、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搜索已发表的关于COVID-19患者院内死亡的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10-01。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文献质量,采用Stata 15.1软件进行Meta分析,采用Meta回归探索可能的异质性来源。结果 最终纳入80篇文献,共405 157例患者,其中存活组349 923例(86.37%),死亡组55 234例(13.63%)。根据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评分,均为高质量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男性[OR=1.49,95%CI(1.41,1.57),P<0.001]、年龄大[WMD=10.44,95%CI(9.79,11.09),P<0.001]、呼吸困...  相似文献   
79.
吴茱萸敷脐疗癫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80.
目的: 探究结肠息肉内镜下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患者内镜下的止血效果,并分析止血失败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苏盛泽医院2013年1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121例结肠息肉内镜下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收集并整理患者的临床基数资料;患者均予以内镜下热活检钳电凝联合钛夹止血,根据患者止血术后1周大便潜血试验结局,将其分为止血成功组和止血失败组。以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结肠息肉内镜下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患者止血失败的危险因素。结果: 121例结肠息肉内镜下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患者中,11例(9.09%)术后再发出血,110例(90.91%)正常止血;止血失败组合并高血脂、高血压以及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结肠息肉直径>1.0 cm所占比例均高于止血成功组(P均<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脂、高血压、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结肠息肉直径>1.0 cm均为结肠息肉内镜下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患者止血失败的危险因素(P均<0.001)。结论:结肠息肉内镜下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止血效果佳,但仍存在部分患者术后出血,其中,高血脂、高血压、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结肠息肉直径>1.0 cm均为止血失败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