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20篇
  2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目的:以Eichner分类法代表牙缺失状况,研究上海市老年人牙缺失、修复情况及口腔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现状,同时探讨生命质量与牙缺失、义齿修复与否的相关性。方法:以65~74岁年龄组为研究对象,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抽取747名受试者纳入研究。使用第四次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的检查方法及问卷,收集受试者的缺牙状况、生命质量等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包进行非参数检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结果:79.1%的受试者存在牙缺失,35%的受试者未曾接受义齿修复。Eichner分组后,仅A1、A2和C3组受试者的老年口腔健康评价指数(general oral health assessment index,GOHAI)得分高于平均分,B组得分最低。GOHAI得分与受试者修复与否,全身健康状况及Eichner分组有显著相关性(P<0.05)。Eichner分组中,除C2组因样本量原因出现偏差外,其余Eichner组中,未修复受试者的GOHAI得分均低于已修复受试者。而在有缺牙未修复的人群中,81.2%的受试者认为自己牙没有问题或牙病不重。结论:上海市65~74岁老年人中牙缺失问题严重,但进行义齿修复的老人少。老年人的口腔健康相关生命质量与牙缺失状况、义齿修复与否及全身健康相关。应加强对缺牙老年人的口腔健康宣教,及时修复缺失牙,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52.
目的构建江苏省沿江血吸虫病传播风险监测预警系统,以加强沿江地区的血吸虫病控制。方法采用专家咨询及多维综合评价等方法,以江苏省沿江滩块为单位建立血吸虫病传播风险监测预警指标体系,并以镇江扬中–常州新北段江滩为试验区,建立血吸虫病传播风险监测预警数据库,计算获取各滩块血吸虫病传播风险指数,据此进行风险预警分级;采用Google Earth制作江滩血吸虫病传播风险预警地图。结果初步建立了江苏省沿江血吸虫病传播风险监测预警指标体系,其中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12项、三级指标48项。调查镇江扬中至常州新北段江滩96块,有6个滩块风险指数≥2.0,有10个滩块风险指数≥1.5但<2.0,有26个滩块风险指数≥0.9但<1.5,其余均<0.9。分别以红色、橙色、黄色、白色标示不同风险指数等级,并制作血吸虫病传播风险预警地图,其中红色和橙色均含有感染性钉螺、疫水阳性等高风险指标。结论建立的血吸虫病传播风险监测预警指标体系可以提供分级预警管理,也为血吸虫病传播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内镜下结直肠息肉切除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以提出最佳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8月该院行内镜下结直肠息肉切除术16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1年,根据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与未复发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引起术后复发的差异,包括:性别、年龄、肠息肉数目、肠息肉直径、肠息肉生长位置及组织病理类型等,并对筛选出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男性、年龄≥60岁、肠息肉≥3个、肠息肉直径≥2 cm和腺瘤性肠息肉是影响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操作时应充分考虑引起内镜下结直肠息肉切除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术后针对危险因素的分级及患者实际状况制定个性化的随访方案,有利于降低复发的风险。  相似文献   
54.
在妊娠妇女心电图常规检查中,中晚期妊娠妇女的P—R间期缩短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妊娠妇女和早期妊娠妇女。本文对此现象进行观察,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5.
坐骨神经痛是指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的疼痛综合征,临床上有真、假坐骨神经痛之分,属中医痹症范畴,中医称之为“腰股痛”、“腰胯痛”、“腰腿痛”、“腰痛”。好发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笔者自1995年4月至2007年2月应用水针剂穴位注射及中药内服、熏洗治疗该病112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6.
目的 分析宫颈癌的MRI表现,评价MRI对宫颈癌术前诊断与分期的价值.方法 搜集本院2009年1月~2013年1月50例经病理证实的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MRI资料.年龄32~75岁,平均45岁.主要临床症状为阴道不规则流血,包括接触性、性交后和绝经后.病理诊断:鳞癌42例,腺癌6例,腺鳞癌2例.50例患者中21例行手术治疗,其余行放疗.回顾性分析其MRI影像特征,观察肿瘤的位置、大小、信号特征以及对周围组织的侵犯情况.结果 宫颈癌MRI表现:T1WI呈低或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与正常宫颈基质(低信号)及宫旁脂肪(高信号)形成良好的对比,GD-DTPA增强呈轻度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同时显示宫体、宫旁、阴道、盆壁、器官侵犯及淋巴结转移等.结论 MRI显示宫颈癌瘤灶、侵犯范围与途径,明显优于其他影像学检查,对发现宫旁侵犯情况明显优于临床,应作为宫颈癌术前常规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7.
目的 调查西安市第九医院5年来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并分析其耐药状况.方法 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推荐的纸片扩散法初筛和确证实验检测ESBLs,用K-B法做药敏试验.结果 2005~2008年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逐年上升,分别由41.6%、32.4%升至66.3%、44.1%;而2009年两者检出率有所下降,分别为59.8%和37.5%;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有很好的抗菌活性,耐药率0~13.3%.结论 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仍较高,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均有较高水平的耐药,治疗药物首选亚胺培南,其次为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相似文献   
58.
目的:总结肠镜下钛夹联合高频电切除与氩离子凝固治疗大肠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对长蒂息肉以钛夹夹闭蒂部后行高频电套切治疗;亚蒂息肉套切治疗后再行钛夹闭合创面;广基无蒂息肉粘膜下注射肾上腺素盐水致局部隆起,套切后钛夹夹闭创面。部分息肉套切残端予以氩离子凝固术治疗。结果:大肠息肉34例共有息肉36枚,均1次性切除。术中出血3例经钛夹夹闭创面及氩离子局部凝固后出血停止。术后12小时出血1例,肠镜探查见创面有活动性渗血,予以加用钛夹止血,肾上腺素注射后出血停止。结论:肠镜联合钛夹、高频电和氩离子凝固术治疗结肠息肉效果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胺碘酮在治疗老年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我院150例年龄≥65岁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90例给予小剂量胺碘酮,对照组60例给予普鲁帕酮治疗,随访一年,观察疗效及其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51.1%、90.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5.0%、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小剂量胺碘酮治疗老年性室性心律失常疗效显著,值得临床采用。  相似文献   
60.
目的评价伊贝沙坦对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恢复窦性心律(复律)后的维持作用。方法持续性房颤患者5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6例。两组经正规抗凝治疗3周后均给予胺碘酮200mg,q8h,用1周后继以200mg,q12h,1周后改为200mg·d1,治疗组同时给予伊贝沙坦150mg·d1。分别观察两组中成功复律者中的复发率。结果随访6个月,治疗组复律19例中有2例复发,17例维持窦性心律;对照组复律17例中有8例复发,9例维持窦性心律。治疗组房颤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伊贝沙坦能降低房颤复发率,有效维持窦性心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