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8篇 |
免费 | 14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篇 |
儿科学 | 2篇 |
基础医学 | 1篇 |
口腔科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13篇 |
内科学 | 9篇 |
神经病学 | 2篇 |
特种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5篇 |
综合类 | 24篇 |
预防医学 | 8篇 |
眼科学 | 48篇 |
药学 | 11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5篇 |
2021年 | 12篇 |
2020年 | 10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9篇 |
2013年 | 9篇 |
2012年 | 9篇 |
2011年 | 7篇 |
2010年 | 10篇 |
2009年 | 3篇 |
2008年 | 10篇 |
2007年 | 4篇 |
2006年 | 5篇 |
2005年 | 4篇 |
2004年 | 2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在眼科常规检查诊断困难的视网膜脱离、脉络膜脱离及眼内肿块病例中鉴别诊断的应用。 方法 收集绵阳市中心医院眼科2012 年1月至2014年12月因屈光介质不清、瞳孔膜闭等因素导致眼科常规眼底检查及眼部B超诊断困难并采用超声造影检查的21例的临床资料,分析超声造影检查的影像学特征,并与最终手术中诊断结果及病理结果比较。 结果 21例诊断困难的病例经超声造影诊断为视网膜脱离8例,脉络膜脱离6例,玻璃体混浊4 例,脉络膜肿瘤3例;与最终手术中或病理检查结果相符合。常规检查漏诊及误诊6例。 结论 超声造影能成功的检查出视网膜脱离、脉络膜脱离及眼内肿块的临床特征,用于眼部检查安全有效,对于常规检查存在困难的病例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82.
【摘要】 目的 通过相干光断层扫描(OCT)观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行巩膜扣带术后黄斑区的结构
,分析其与视力变化的关系。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绵阳市中心医院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已累及黄斑区,经行巩膜扣带术视网膜成功复位的41例(41眼)患者。方法 分别于术后1周,1、3
、6、12个月行最佳矫正视力、眼底检查,OCT检查。对术后6个月OCT检查视网膜下液完全吸收者,
第9个月增加一次最佳矫正视力、眼底检查,OCT检查。主要指标 最佳矫正视力,OCT表现。结果
(1)术后1周,1、3、6、12个月最佳矫正视力≥0.3者分别为3眼(7.32%)、8眼(19.51%)、22
眼(53.66%)、28眼(68.29%)、31眼(75.61%);各时间点OCT检查黄斑区视网膜下液完全吸收
者分别为2眼(4.88%)、11眼(26.83%)、21眼(51.22%)、37眼(90.24%)、40眼(97.56%)。
(2)OCT显示首次黄斑区视网膜下液完全吸收者,较之前一次检查时间最佳矫正视力提高2行以上
者35眼(85.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术后6个月内OCT示黄斑区视网膜下液完全吸
收的37眼,其后1~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再提高2行以上者22眼(59.46%),而黄斑区视网膜下液完全
吸收3个月之后复查时,最佳矫正视力较黄斑区视网膜下液完全吸收3个月内提高均未超过1行,两
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结论 OCT检查可更好地判断黄斑区视网膜的解剖复位;视
网膜脱离术后解剖复位(黄斑区视网膜下液完全吸收)后功能恢复多在3个月内。(眼科, 2012,
21: 401-404) 相似文献
83.
84.
曾征宇王琳温俊雄代艳峰周丽珍郭晓磊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21,(5):570-576
目的分析我国部分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型和耐药性分布特点。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9年12月于广州金域检验中心有限公司进行HBV基因型和耐药突变检测的乙肝患者14374例,采集血液标本并分离血清,提取HBV DNA,通过PCR+Sanger测序法检测并分析HBV基因型和耐药突变,应用Person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4374例患者的血液标本中共检出7种HBV基因型,其中A基因型1例(占0.01%)、B基因型4728例(占32.89%)、C基因型9500例(占66.09%)、C/D重组基因型64例(占0.45%)、D基因型65例(占0.45%)、G基因型10例(占0.07%)、B/C重组基因型6例(占0.04%),以B、C型为主。B、C基因型在不同年龄和性别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488例发生耐药突变,耐药突变率为38.2%,B基因型中检出耐药突变1572例,突变率33.2%,NAs耐药株主要有FTC+LAM+LDT 846例(占17.9%)、FTC+ETV+LAM+LDT 348例(占7.4%)、ADV 315例(占6.7%);C基因型中检出耐药突变3868例,突变率40.7%,NA耐药株主要有FTC+LAM+LDT 1563例(占16.5%)、ADV 993例(占10.5%)、FTC+ETV+LAM+LDT 985例(占10.4%)。常见的单点耐药突变是rtM204I/V/S,共4093例(占28.5%),其次rtL180M有2970例(占20.7%),rtP237H、rtI169T、rtI233V、rtA194M/T位点的突变较少见。各地区HBV基因主要突变位点均为rtM204I/V/S、rtL180M、rtA181S/T/V,多发生在华东地区,分别为1073例(占37.8%)、838例(占29.5%)、449例(占15.8%),rtL80I/V、rtN/H238D/S/T位点突变主要发生在华南地区354例(占8.9%)、597例(占15%)。结论我国不同地区间HBV主要耐药突变位点存在差异,且突变模式复杂,应根据HBV基因型和耐药突变检测结果对乙型肝炎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5.
目的:罗氏cobas 6000e601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进行仪器性能验证.方法:依照罗氏公司提供的全自动免疫分析仪性能验证程序,对试剂仓温度准确性及波动、孵育盘温度准确性及波动、测量池温度准确性及波动、加样系统准确性与重复性、交叉污染及灵敏度共计7项性能进行验证.结果:罗氏co-bas 6000 e601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各项性能指标与厂商规定的分析性能基本一致,符合质量目标要求.结论:验证方案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强,除可用于实验室管理机构的相关认证及认可工作,还可为仪器故障的诊断及处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6.
目的 观察揿针对眼压控制后青光眼患者视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从各中心选取192例眼压控制后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揿针组及安慰针组,分别予以揿针、安慰针治疗。比较治疗前、治疗后2月及4月BCVA、眼压、MD、MS、RNFL。结果 治疗前两组间BCVA、眼压、MD与MS、RNFL无差异(P>0.05)。治疗后2月及4月,安慰针组BCVA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揿针组BCVA却未下降(P>0.05)。治疗后2月及4月,两组眼压无变化(P>0.05)。治疗后4月,安慰针组MS、MD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揿针组却未下降(P>0.05)。治疗后4月,安慰针组RNFL较治疗前下降(P<0.05),而揿针组RNFL却较治疗前无差异(P>0.05),且揿针组RNFL明显高于安慰针组(P<0.05)。结论 揿针可延缓眼压控制后青光眼患者视力下降及视网膜纤维层变薄,以改善眼压控制后青光眼患者视功能。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PDCA循环结合分阶段目标带教对培养护生胜任力的效果。方法:将2012~2013年的78名本科护生设为对照组,根据实习计划采用传统“一对一”带教;2013~2014年的86名本科护生设为观察组,采用PDCA循环结合分阶段目标带教,12个月后比较两组护生理论考核、操作考核以及胜任力的差异。结果:研究完成时,对照组完成资料收集57名,观察组完成资料收集64名。观察组的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胜任力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结合阶段目标带教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护生学习成效、临床护理教学质量以及护生胜任力。 相似文献
88.
角膜厚度对两种眼压测量方法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比较非接触眼压计 (non -contacttonometer ,NCT)和Goldmann压平眼压计测量眼压的差异 ,并分别探讨中央角膜厚度 (centralcornealthickniss ,CCT)对这两种测量方法的影响。方法 对 1 0 8例拟接受PRK或LASIK手术的患者行CCT ,NCT和Goldmann压平计眼压测量。结果NCT和Goldmann压平眼压计测得的眼压均值具有显著性差异 (F =89 .70 4 4,P <0 . 0 1 )。CCT与NCT和Goldmann压平眼压计测量值呈正相关 ,相关系数分别是r =0. 4 96 0 (t =8 .356 3,P <0 .0 0 1 )和r =0 . 2 1 1 3(t =3. 1 6 2 3,P <0 .0 0 1 )。结论 NCT和Goldmann压平眼压计测量眼压值有差异 ,NCT测量值大于Goldmann压平眼压计 ,CCT对NCT的影响大于Goldmann压平眼压计。 相似文献
89.
目的观察将无活性内皮细胞的保存角膜用于穿透性移植对角膜穿孔的治疗效果,方法-20度保存无活性内皮细胞的全层角膜做为穿透性移植供体角膜,在受体做特殊的深层桥状植床,尽量多的保存自体后弹力层和内皮,常规间断或连续缝合,观察植片存活状况、视力、排斥反应和并发症等情况。结果5例患者早期植片均透明、视力不同程度提高,2例患者晚期发生轻微排斥反应,经局部使用免疫抑制剂控制。结论在利用新的深层桥式穿透性移植手术最大限度保存自体角膜内皮的前提下,无活性内皮细胞保存角膜可望用于常规角膜穿孔治疗。 相似文献
90.
目的 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者血清miRNA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12月在本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单纯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及同期眼科住院治疗的DR患者各60例,比较两组患者空腹血清生化指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miRNA-451、miRNA-221、miRNA-200b的表达水平,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DR患者血清中3种miRNA与各生化指标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DR发生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单个miRNA及三者联合对DR风险预测的指导价值。结果 DM组患者血清中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尿白蛋白/肌酐(urinary albumin/creatinine,UACR)、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lc)均明显低于D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DM组中miRNA-451、miRNA-221及miRNA-200b水平均明显低于D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DR组患者血清中3种miRNA分别与UACR、HbAlc及FPG呈正相关关系(均为P<0.05),且三者之间相互呈正相关关系(均为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UACR、HbAlc、FPG、miRNA-451、miRNA-221及miRNA-200b 是D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miRNA-451、miRNA-221及miRNA-200b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2、0.823及0.761,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三者联合曲线下面积为0.938,优于单项miRNA检测结果,诊断价值最高。结论 DR患者存在着血清miRNA-451、miRNA-221及miRNA-200b异常高表达,并可能参与了DR的发生发展过程,可作为DM向DR发展风险的血清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