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9篇
口腔科学   23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5篇
药学   2篇
  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探讨应用除皱切口联合颞浅筋膜瓣在腮腺全切除术中应用的意义。方法:回顾92例腮腺全切除术。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S型切口,未行修复;实验组62例采用除皱切口联合颞浅筋膜瓣覆盖腮腺床,术后复诊了解是否存在味觉-出汗综合征。术区面部外形分级评定。结果:术后平均随访期18个月。术后味觉-出汗综合征对照组8例(27.0%),实验组4例(6.5%)。面部外形评级对照组Ⅲ级22例,Ⅳ级8例;实验组Ⅰ级16例,Ⅱ级46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除皱切口联合颞浅筋膜瓣在腮腺全叶切除术后对面部外形的恢复及味觉-出汗综合征的预防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32.
 目的 初步探讨脉压对难治性感染性休克患者组织灌注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12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连续收治的68例难治性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入科休克复苏24 h血流动力学指标[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中心静脉压(CVP)、脉压、脉压/收缩压、脉压/舒张压、脉压/MAP、脉压/心率、收缩压与MAP差值(SMP)、MAP与舒张压差值(MDP)]、动脉血乳酸水平及28 d生存状况。结果 (1)死亡者复苏24 h时间点心率和乳酸水平高于存活者,24 h乳酸清除率(rLac)低于存活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以24 h时间点心率进行分组,心率≥100次/min组病死率(56.25%)高于心率<100次/min组(36.1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6),两组中死亡者24 h时间点乳酸水平高于存活者,rLac低于存活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心率≥100次/min组中,死亡者脉压、脉压/心率、脉压/MAP、脉压/收缩压、脉压/舒张压、SMP及MDP高于存活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心率<100次/min组中,死亡者与存活者各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以24 h时间点MAP进行分组,MAP≥85 mmHg(1 mmHg=0.133 kPa)组病死率(42.42%)与MAP<85 mmHg组(48.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1),两组死亡者24 h时间点乳酸水平高于存活者,rLac低于存活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MAP≥85 mmHg组中,死亡者心率高于存活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P<85 mmHg组中,死亡者脉压、脉压/MAP、脉压/收缩压、脉压/舒张压、SMP及MDP高于存活者,舒张压低于存活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对难治性感染性休克患者以特定方案进行复苏,24 h后的脉压在不同心率、MAP时对其预后的影响不同,快心率和低MAP时,其对组织灌注及预后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33.
骨髓基质干细胞与PDPB体外构建组织工程骨的适宜条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背景: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中PDPB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骨移植材料,目前多采用体外培养的骨髓基质干细胞与支架材料构建组织工程骨后修复骨缺损.目的:实验拟验证骨髓基质干细胞与PDPB体外构建组织工程骨的最佳浓度及移植入体内的最佳时机.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分组设计,对照观察,于2007-10/12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完成.材科:2周龄日本大耳兔,体质量2.0 kg左右,用于培养骨髓基质干细胞.取新鲜的猪椎骨制备PDPB.方法:传代培养骨髓基质干细胞,矿化液对兔骨髓基质干细胞进行分化鉴定后,取不同浓度(1×1010L-1、5×109L-1、1×109L-1、5×108L-1)的兔骨髓基质干细胞与PDPB复合体外构建组织工程骨.主要观察指标: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生长形态:扫描电镜观察骨髓基质干细胞在PDPB上的黏附情况: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各浓度骨髓基质干细胞在PDPB上的生长情况.结果:①原代培养24 h部分细胞开始贴壁,6 d后贴壁生长的细胞数量增多,10~12 d集落逐渐增大,并融合为单层.经矿化液诱导培养21 d后,行矿化沉积茜素红染色及碱性磷酸酶细胞化学染色,可见大量细胞呈碱性磷酸酶阳性及大量钙结节形成.②扫描电镜观察骨髓基质干细胞在PDPB上黏附良好,第8天时细胞和材料结合紧密,第10天细胞呈梭形生长,部分细胞突起翘起.③各浓度组骨髓基质干细胞在PDPB上的生长曲线形态基本相同,呈"S"形.2~6d细胞开始在支架材料上大量增殖,第6天后细胞活力逐渐降低,其中5×109 L-1浓度骨髓基质干细胞复合PDPB后细胞可以很好的黏附,细胞活性好.结论:骨髓基质干细胞和PDPB复合的最佳浓度是5×109 L-1,移植的最佳时机为6d.  相似文献   
34.
血管瘤内皮细胞增殖机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管瘤内皮细胞活跃增生与猿猴病毒 40大T抗原、端粒酶活性表达及端粒长度变化的关系 ,明确血管瘤发病的相关机制。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基于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的端粒重复末端扩增分析法及端粒限制性片段分析化学发光、原位杂交法检测血管瘤、鳞状细胞癌、人胚肾内皮细胞的猿猴病毒 40大T抗原、端粒酶活性表达及端粒长度变化。结果 :5 4%和 45 %的血管瘤中分别检出端粒酶、猿猴病毒 40大T抗原的表达 ,猿猴病毒 40大T抗原阳性内皮细胞散在分布。血管瘤端粒长度位于 6.8~ 13 .2kb之间。结论 :猿猴病毒 40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与血管瘤的发生有关 ;血管瘤端粒酶活性高于一般良性肿瘤 ,该结果解释了其突出的增殖活性  相似文献   
35.
目的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 研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2 (HDAC2) 蛋白在人舌正常粘膜, 不典型增生及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 并分析其与患者的临床指标及生存状况的相关性.方法 标本分为:舌鳞状细胞癌组 (n=96) 、舌粘膜不典型增生组 (n=24) 、正常舌粘膜组 (n=13) 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阳性细胞占比≥5%为阳性.Kaplan-Merier生存分析法分析患者生存状况.结果 96例舌鳞状细胞癌样本中有86例为阳性表达 (89.6%) , HDAC2的过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烟酒嗜好、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等因素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但与癌症的TNM分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24例不典型增生组织中有14例 (58.3%) 呈阳性表达, 正常舌粘膜组织中有7例 (53.8%) 阳性表达样本.HDAC2蛋白在舌鳞状细胞癌患者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不典型增生组和正常舌粘膜组 (P<0.00) .HDAC2的表达与患者术后生存情况之间无相关性 (P=0.184) , 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术后生存时间明显短于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 (P<0.000) .结论 HDAC2在人舌鳞状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不典型增生组和正常舌粘膜组.HDAC2阳性表达的患者肿瘤分期级别较高, 并且有淋巴结转移者的术后生存时间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提示HDAC2可作为舌鳞癌预后的一个可靠的分子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6.
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颈部淋巴管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平阳霉素治疗口腔颌面颈部淋巴管瘤的疗效和适应症。方法:195例口腔颌面颈部淋巴管瘤患者的200个瘤体采用平阳霉素瘤内局部注射治疗。毛细管型和海绵型淋巴管瘤在瘤体内作分点注射;囊肿型淋巴管瘤则抽出部分囊液后,再注射药液。治疗周期及用药量根据淋巴管瘤的部位、大小、类型和患者年龄而定。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总有效率为5415%(109/200),其中囊肿型淋巴管瘤疗效最好,有效率为100%(51/51),而海绵型和毛细管型及其混合型的有效率分别为46136%(51/110),16166%(3/18),19105%(4/21)。结论:平阳霉素局部注射疗法可作为口腔颌面颈部淋巴管瘤,尤其是囊肿型淋巴管瘤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7.
腺泡细胞癌(Acinic cell Carcinoma)系涎腺低度恶性肿瘤之一。占涎腺肿瘤的1%一3%,约80%~90%发生在腮腺,其次为颌下腺,发生于小涎腺者极为罕见。近年偶见发生于上腭、颊粘膜、下唇、颌骨等部位的个案报道,国内尚未见发生于上唇部位的报道。现我科遇见1例上唇腺泡细胞癌(经病理确诊),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8.
目的 用4-硝基喹啉-1-氧化物(4NQO)诱导C57BL/6小鼠舌黏膜癌变。方法 将85只小鼠随机分为蒸馏水对照组(n=5)、1,2丙二醇对照组(n=5)、实验组(n=75),分别给予蒸馏水、1,2丙二醇及4NQO溶液饮用。实验组小鼠再分为15笼,每2周处死一笼,对照组小鼠于28周处死。对小鼠进行称质量和大体观察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实验组死亡1只。实验组小鼠体质量在24周后体质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实验动物的舌、口底、上颚、颊部共出现79处肉眼可见的病变,其中舌部病变70处(88.6%)。实验组动物在不同时间点黏膜病变不同,28周时均发生高分化鳞状细胞癌。对照组未见病变。结论 舌癌动物模型被成功建立。实验12~16周及20~28周可作为研究舌黏膜癌变早期和中晚期阶段的时间点。  相似文献   
39.
背景:前期实验在大鼠脂肪干细胞培养中发现了梭形细胞中混杂一种特异细胞,呈巢状生长,形成铺路石样形态。这种细胞和脂肪干细胞关系密切,有必要明确其性质。 目的:分析这种特异细胞的表型及诱导成骨特性以判断这种细胞的性质。 方法:采用Ⅰ型胶原酶分离大鼠脂肪干细胞,置于含有胎牛血清的培养基中培养,免疫荧光法检测培养梭形细胞、多角细胞的CD34、CD133 、CD90,Flk-1表面标志;取第2代细胞,以成骨诱导液诱导分化,于培养14 d进行碱性磷酸酶和钙染色检验特异细胞的成骨分化特性。 结果与结论:①胎牛血清培养的脂肪干细胞可见大量多角细胞呈巢状生长,形成铺路石样形态,间或有梭形细胞存在。②梭形细胞CD90为阳性,CD34、Flk-1、CD133 为阴性;多角形细胞CD34、Flk-1均为阳性,CD133 部分为阳性,CD90为阴性。③碱性磷酸酶染色多角状细胞多数死亡,形成空白区,梭形细胞呈碱性磷酸酶阳性。④茜素红染色多角状细胞死亡,形成空白区,梭形细胞集聚形成红色钙结节影。结果证实脂肪干细胞培养中的特异细胞为血管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40.
背景:血管内皮细胞可有力支持脂肪干细胞向成骨方向转变,还可以加快血管的发生,为干细胞成骨提供营养支持。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和脂肪干细胞体外联合培养对混合细胞增殖的影响。 方法:设立单纯血管内皮细胞培养组、脂肪干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按3∶1,1∶3,1∶1混合培养组、单纯脂肪干细胞培养组,加入含胎牛血清的L-DMEM,置于37 ℃、体积分数为5%的CO2饱和湿度培养箱中。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改良MTT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 结果与结论:脂肪干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按3∶1,1∶1混合培养14 d,细胞之间出现许多突触连接,部分细胞融合成团块状,其余培养方式均未见细胞团出现。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各培养方式下细胞吸光度值均逐渐升高,单纯脂肪干细胞培养、脂肪干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按3∶1,1∶3,1∶1混合培养12 d时细胞吸光度值达高峰,且按1∶1混合培养的吸光度值最高;而单纯血管内皮细胞培养10 d吸光度值达高峰;随后各培养方式下细胞吸光度值逐渐下降。提示血管内皮细胞与脂肪干细胞体外联合培养,细胞能够相互促进增殖,1∶1混合比例条件下细胞增殖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