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173篇 |
免费 | 136篇 |
国内免费 | 6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2篇 |
儿科学 | 5篇 |
妇产科学 | 11篇 |
基础医学 | 125篇 |
口腔科学 | 30篇 |
临床医学 | 458篇 |
内科学 | 216篇 |
皮肤病学 | 22篇 |
神经病学 | 108篇 |
特种医学 | 120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7篇 |
外科学 | 225篇 |
综合类 | 869篇 |
预防医学 | 353篇 |
眼科学 | 8篇 |
药学 | 340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410篇 |
肿瘤学 | 5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0篇 |
2023年 | 55篇 |
2022年 | 66篇 |
2021年 | 68篇 |
2020年 | 65篇 |
2019年 | 58篇 |
2018年 | 79篇 |
2017年 | 46篇 |
2016年 | 48篇 |
2015年 | 55篇 |
2014年 | 162篇 |
2013年 | 127篇 |
2012年 | 122篇 |
2011年 | 131篇 |
2010年 | 161篇 |
2009年 | 164篇 |
2008年 | 151篇 |
2007年 | 143篇 |
2006年 | 147篇 |
2005年 | 141篇 |
2004年 | 132篇 |
2003年 | 160篇 |
2002年 | 104篇 |
2001年 | 140篇 |
2000年 | 106篇 |
1999年 | 83篇 |
1998年 | 87篇 |
1997年 | 72篇 |
1996年 | 73篇 |
1995年 | 81篇 |
1994年 | 52篇 |
1993年 | 41篇 |
1992年 | 44篇 |
1991年 | 16篇 |
1990年 | 25篇 |
1989年 | 19篇 |
1988年 | 18篇 |
1987年 | 20篇 |
1986年 | 20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9篇 |
1983年 | 8篇 |
1982年 | 8篇 |
1981年 | 5篇 |
1979年 | 3篇 |
1964年 | 4篇 |
1959年 | 3篇 |
1958年 | 4篇 |
1957年 | 3篇 |
1956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3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71.
72.
73.
目的探讨PVP在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过程中的细节处理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将67例分成两组,观察组36例,先对患者进行体位过伸牵拉复位,然后在操作过程中精细量化处理。对照组31例,常规PVP治疗。通过对患者椎体前缘高度的恢复率和骨水泥渗漏率比较,分析二者疗效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在椎体前缘高度的恢复率和骨水泥渗漏率(仅有2例骨水泥前缘微量渗漏)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选择合适的病例,体位过伸牵拉复位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可以部分恢复椎体前缘高度(24 mm)和降低后凸畸形的发生率。重视操作中的每一个细节,可明显减少骨水泥渗漏。 相似文献
74.
从组织驻留记忆CD4+T细胞(CD4+TRM)细胞入手,综述其生理病理特点及其在溃疡性结肠炎(UC复发中的作用,探讨UC复发过程中“伏邪”的生物学基础,为中医药抗UC复发提供新策略。CD4+TRM细胞在UC的发病机制中具有核心作用,参与了UC肠道炎症的反复发作。伏邪是感邪后藏伏于体内不立即发病的邪气,或湿热瘀血等邪气并未随疾病治愈根除而是潜伏于内的病邪,是UC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的主要病因。伏邪的致病特点与CD4+TRM细胞免疫记忆、感而引动、待机而发的特性暗相契合,因此CD4+TRM细胞可能是UC“伏邪”的生物学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75.
<正>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 NGS)投入临床使用的时间并不算长,但近些年随着诊断分子微生物学的飞速发展,m NGS因具有耗时短、检测范围广等优势受到检验科和临床的广泛关注。相较于传统的临床微生物的检测方法,m NGS不仅有效提高了病原微生物的检出率,也弥补了传统检测方法的不足,特别是在某些疑难重症感染性疾病的精准诊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6.
目的 分析初诊乳腺癌患者发生内乳淋巴结(IMLN)转移的危险因素,为内乳区放疗提供临床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014-01-01-2016-01-01就诊的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共纳入690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2~80岁,中位年龄48岁。应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IMLN转移的危险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分析预后。结果 初诊乳腺癌IMLN转移率为7.25%(50/690),其中84.00%(42/50)的乳腺癌患者合并腋窝淋巴结(ALN)阳性。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35岁(OR=3.236,P=0.003)、原发象限位于中央区或内象限(OR=2.347,P=0.008)、临床肿瘤长径>5 cm(OR=4.748,P=0.004)、ALN阳性≥4枚(OR=2.177,P=0.005)以及三阴性乳腺癌(OR=3.338,P=0.044)患者更易合并IMLN转移。内乳未转移和转移患者3年无进展生存(PFS)率分别为87.34%和74.00%(χ2=18.565,P&... 相似文献
77.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MSCT)平扫及三维重建技术在外伤性髋关节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2年9月于临沂市中心医院就诊的疑似外伤性髋关节骨折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MSCT平扫及三维重建技术检查。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分析MSCT平扫及三维重建技术检查结果,另分析MSCT平扫及三维重建技术在外伤性髋关节骨折中的诊断价值及一致性。结果:80例疑似患者经手术明确诊断为外伤性髋关节骨折患者75例,包括前柱骨折19例,后壁骨折15例,后柱骨折13例,复合骨折10例,前壁骨折18例;MSCT平扫检查诊断外伤性髋关节骨折符合率为77.33%(58/75),Kappa检验显示:MSCT平扫与“金标准”的一致性良好(Kappa值=0.724)。MSCT平扫及三维重建技术诊断外伤性髋关节骨折符合率为92.00%(69/75),与MSCT平扫符合率77.33%(58/7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Kappa检验显示:MSCT平扫及三维重建技术与“金标准”的一致性极好(Kappa值=0.936)。结论:MSCT平扫及三维重建技术在外伤性髋关节骨折诊... 相似文献
78.
脓毒症发病率高、病死率高,优化脓毒症治疗方案一直是重症医学领域研究的热点.在脓毒症发病过程中,炎症反应会兴奋交感神经并触发高代谢状态,加重机体负担,扰乱患者内分泌.将镇静治疗应用于脓毒症,能减轻患者交感神经系统的过度兴奋并降低代谢氧耗,使得机体组织维持在低代谢的"休眠"状态,从而减少各种应激及炎症损伤,减轻器官损害.因... 相似文献
79.
<正>多发性原发性恶性肿瘤(multiple primary malignant neoplasms,MPMNs)一词由Warren和Gates[1]首次在文献中报道,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定义为独立的原发性多部位恶性肿瘤[2]。随着现代癌症筛查项目的推广和治疗方法的发展,第一原发肿瘤患者的存活率得到提升,加之总体癌症发病率的增加,使得第二原发肿瘤的发病率也大大提高[3-5],有研究显示,患者第二原发肿瘤的发病终生风险高达33%[6], 相似文献
80.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托毒生髓方治疗慢性骨髓炎的疗效。方法:45只家兔随机分成4组:空白对照组正常饲养;其余3组制备慢性骨髓炎动物模型:右胫骨内侧钻开0.5cm×1.0cm骨窗,注入鱼肝油酸钠0.5ml和5×10^6CFu/ml金黄色葡萄球菌悬液0.5ml,骨蜡封闭骨缺损,3周后X线检查证实模型复制成功。托毒生髓方组以托毒生髓方提取液灌胃(5ml,每日2次)和局部外洗(10ml,每日4次),庆大霉素组和模型组分别以庆大霉素稀释液10m1或生理盐水10ml外洗,每日2次或4次。治疗2个月,于治疗开始后第20、40、60天行白细胞计数、血清溶菌酶含量检测和动物病变肢体X线检查。结果:模型组白细胞计数和血清溶菌酶含量于各观察时间点均较空白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庆大霉素组虽有所恢复,但仍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托毒生髓方组则较模型组和庆大霉素组明显升高(P〈0.01),治疗第60天均接近空白对照组(P〉0.05)。治疗第60天,托毒生髓方组X线诊断分型明显轻于模型组和庆大霉素组(P〈0.01)。治疗第20天X线影像显示,模型组则出现新的骨内脓肿及高密度坏死骨影像,庆大霉素组髓腔狭窄或消失,而托毒生髓方组炎症反应消退,原有的骨干畸形重新塑形。结论:托毒生髓方对于慢性骨髓炎兔模型病变部位的炎症控制以及骨结构恢复和髓腔再通有较好疗效,其机制可能与提高免疫力和促进成骨(没有检测促进成骨的指标,建议删除)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