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4篇 |
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13篇 |
妇产科学 | 2篇 |
基础医学 | 1篇 |
口腔科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17篇 |
内科学 | 16篇 |
神经病学 | 4篇 |
特种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5篇 |
综合类 | 15篇 |
预防医学 | 10篇 |
眼科学 | 13篇 |
药学 | 15篇 |
中国医学 | 4篇 |
出版年
2023年 | 4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5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6篇 |
2011年 | 9篇 |
2010年 | 10篇 |
2009年 | 4篇 |
2008年 | 7篇 |
2007年 | 4篇 |
2006年 | 7篇 |
2005年 | 4篇 |
2004年 | 6篇 |
2003年 | 8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4篇 |
1998年 | 2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目的探讨瘦素在结核与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41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观察组)与25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对照组)胸腔积液中瘦素及γ-干扰素(1-IFN)水平,酶法测定腺苷脱氨酶(ADA)水平。对三项指标均行ROC曲线分析,计算各指标诊断结核性胸腔积液的临界值,并比较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观察组瘦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γ-IFN、ADA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ROC曲线分析示瘦素水平以13.84μg/L为诊断结核性胸腔积液临界值,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是85.4%、96%;γ-IFN以169.35pg/mi为诊断临界值,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2.7%、100%;ADA以41.5U/L为诊断临界值,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5.4%、96%。结论瘦素水平对结核性与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及鉴别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肝肾综合征329例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肝肾综合征(hepatorenal syndrome,HRS)的诱因、临床特点及预后,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水平。方法对2004年1月-2009年7月解放军第三。二及解放军第二六。医院收治的329例HR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分析指标有血清Na+、Cr、ALB、PTA和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结果HRS多发于40~60岁男性,主要发生于乙型肝炎所致的肝硬化、慢性重型肝炎患者。感染(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及消化道出血为常见诱因。配对t检验显示,HRS发生前后患者血清Na+、Cr、ALB、VIA和MELD评分的变化显著(P均〈0.05)。本组患者中好转仅16例(4.86%)。结论HRS预后极差,好转率〈5%;MELD评分变化对HRS患者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4.
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大量腹腔积液病人发生脐疝,是由于长期大量腹腔积液使腹内压增加,腹壁张力大,脐部结缔组织薄弱所致[1],加之肝脏合成蛋白能力降低,体内清蛋白下降、水钠潴留,导致皮肤营养状况差,而脐疝凸出过高、脐部表面皮肤菲薄,加之衣物反复摩擦极易发生脐疝处皮肤破损、溃疡、糜烂,甚至破裂而致腹腔积液外溢,或在腹腔积液消退过程中,因腹压降低,腹环张力下降,内径变小,极易脐疝嵌顿、绞窄[2],导致病人增加感染的几率及不必要的痛苦甚至死亡。为预防脐疝给病人造成的种种问题,我科采用液体敷料+瓶塞纱布卷+IV3000透明敷料联合护理干预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20.
目的分析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不同二级预防措施后再出血的临床表现、急诊内镜诊治情况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二级预防后(内镜、外科、介入预防)再出血行急诊内镜诊治的254例患者临床资料,对照同期单纯药物二级预防再出血的419例患者,观察临床特点,对比分析异同。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法。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254例二级预防后再出血的患者中,有144例(56.69%)曾行内镜预防,40例(15.75%)行手术预防,33例(12.99%)行介入预防,37例(14.57%)联合预防以内镜联合其他预防措施为主。分析出血距最近一次预防时间,手术预防组有57.50%再出血患者距预防时间在5年以上,介入预防组有69.70%发生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后的1年内。内镜和联合预防组的患者再出血,分别有40.28%和35.14%发生在预防结束的1年内。再出血时,介入预防组和联合预防组的肝性脑病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组(P值均0.001),介入预防组的腹水情况较其他组控制显著(P值均0.05)。各组再出血时多项临床指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值均0.001),两两比较提示,内镜预防组的血红蛋白和白蛋白显著高于手术组(P值分别为0.001、0.001)和药物预防组(P值分别为0.001、0.001)。手术组的血小板水平显著高于介入组(P=0.037)、联合预防组(P0.001)和药物预防组(P=0.012)。药物预防组的总胆红素水平显著高于内镜组(P=0.037)、介入组(P=0.025)和联合预防组(P0.001);手术预防组的肌酐水平显著低于其他组(P值均0.05);联合预防组的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显著优于药物组(P值均=0.002)。药物预防组的活动性出血比例(68.02%)显著高于内镜组(P0.001)、介入组(P=0.004)和联合预防组(P=0.008)。手术预防组和药物预防组的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比例显著高于其他组(P值均0.05)。介入预防组的消化性溃疡出血比例显著高于其他组(P值均0.05)。药物预防组的内镜治疗不满意率和失败率显著高于内镜组(P0.001)、介入组(P=0.007)和联合预防组(P0.001)。药物预防组的42 d内再出血率和病死率均显著高于其他组(P值均0.05)。结论介入、内镜或联合二级预防,较单纯的药物预防能显著减轻食管胃静脉曲张再出血的程度,提高急诊内镜止血率,显著降低42 d内再出血率和死亡率。需考虑不同二级预防后再出血的临床特点,对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二级预防后再出血患者实施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