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1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19篇
皮肤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64篇
预防医学   28篇
药学   55篇
  5篇
中国医学   19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建立健全具有较强服务能力的基层卫生服务模式是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课题。梳理了美国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之家和加拿大患者之家模式的概念内涵、团队组成、质量管理等内容,基于两种模式的实践经验,从深化“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完善基层跨学科医疗团队建设、建立基层医疗质量改进机制等方面为我国基层卫生事业发展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72.
目的比较琼脂稀释、纸片及基因检测法鉴定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的方法。方法按2004年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推荐的头孢西丁纸片扩散(K-B)法、琼脂二倍稀释(MIC)法,从中筛选出表型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再将受试的葡萄球菌进行多重聚合酶链反应的体外扩增检测mecA基因。结果从临床分离的180株葡萄球菌中,mecA基因阳性葡萄球菌98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SA)mecA基因阳性26株,阳性率为36.1%;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mecA基因阳性72株,阳性率为66.7%,mecA阳性的MRS只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敏感。结论mecA基因的PCR检测能够尽早准确诊断,便于及时治疗MRS造成的感染。  相似文献   
73.
目的:研究并提高五子衍宗片的质量控制标准,确保药品质量。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五子衍宗片中菟丝子、枸杞子、车前子、覆盆子进行定性鉴别,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主药五味子进行五味子醇甲的含量测定,色谱条件为Diamonsil C18色谱柱,乙腈-0.5%磷酸溶液(45:5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0nm。结果:薄层色谱法鉴别的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精密度、重现性均良好;五味子醇甲在0、08205.0.4102m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收率试验为99.5%(RSD=2.28%)。结论:鉴别项增加菟丝子、枸杞子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可行,斑点清晰,含量测定项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五味子中五味子醇甲的含量,方法可行,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74.
75.
于倩 《河南医学研究》2014,23(1):130-131
目的:对应用静脉溶栓疗法对患有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抽取78例患有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39例。采用常规方案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静脉溶栓方式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病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心脏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和接受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病情复发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应用静脉溶栓疗法对患有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6.
77.
目的探讨IL-21及其受体在斑块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PBMC和皮损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斑块型银屑病58例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PBMC中IL-21、IL-21R的表达;采用实时定量RT-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RT-PCR)法检测25例银屑病和15例正常人外周血PBMCs和皮肤组织中IL-21、IL-21R mRNA的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皮肤组织中IL-21和IL-21R的表达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PBMC培养上清液中IL-21的分泌水平。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银屑病患者PBMC中IL-21和IL-21R占CD4+T细胞的百分率明显增加(P<0.01);Real-time PCR发现IL-21、IL-21R mRNA在银屑病患者的PBMC和皮肤组织中表达均较健康对照者增高(P<0.01,P<0.05);Western印迹法显示IL-21和IL-21R蛋白在银屑病患者的皮损中表达增高(P<0.01);ELISA检测发现培养上清中IL-21分泌水平增加(P<0.01)。结论斑块型银屑病患者PBMC和组织中IL-21和IL-21R的表达水平均较健康对照者升高,IL-21可能参与了银屑病的发病过程,并可能成为一个潜在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益赛普联合甲氨蝶呤(methotrexate, MTX)治疗中重度斑块型银屑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筛选中重度斑块型银屑病患者30例,随机分为益赛普联合MTX治疗组(联合用药组)和单用益赛普治疗组(单药组)。两组患者用药24周。治疗第2、6、12、18、24周时记录银屑病严重程度指数(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 PASI) 评分,分别统计达到PASI 50、PASI 75、PASI 90的患者比例,记录医生对病情的总体评价(physicians global assessment, PGA)、患者对病情的总体评价(patients global assessment, PtGA)和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ermatology life quality index, DLQI),同时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沉和C反应蛋白,评价患者不良反应(adverse event, AE)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前,联合用药组和单药组PASI评分分别为(28.97±7.09)、(30.31±9.32)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时联合用药组的PASI评分显著低于单药组[(5.31±2.35)分vs(7.10±2.9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两组达到PASI 75的比例分别为66.7%和46.7%;24周分别为80.0%和66.7%,联合用药组疗效优于单药组。联合用药组AE发生率为60%,单药组为33.3%。但AE均为轻中度,治疗期间无严重感染及肿瘤的发生。结论益赛普联合MTX疗效优于单用益赛普,不良反应轻,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79.
目的:寻找天然防龋药物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文中研究伊犁黑蜂蜂胶对口腔常见致龋细菌毒力因子的作用,探讨其防龋效果。方法①通过液体稀释法测定伊犁黑蜂蜂胶对口腔常见致龋菌的最小抑菌浓度(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②以MIC以下的4个浓度配置成初始pH为7.0的含药培养基,以空白液体培养基作为对照组,加入菌液厌氧培养后测其pH值,并计算pH变化值(ΔpH值)以检测不同浓度黑蜂蜂胶对测试菌产酸能力的影响;③蒽酮法测定MIC以下4个浓度(包括MIC浓度)的黑蜂蜂胶对变形链球菌、黏性放线菌产生胞外多糖的影响,空白液体培养基作为阳性对照组。结果①伊犁黑蜂蜂胶对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嗜酸乳杆菌、血链球菌、黏性放线菌、内氏放线菌的MIC分别是0.78、0.39、1.56、0.39、0.2、0.2 mg/mL;最低杀菌浓度分别为1.56、0.78、3.125、0.78、0.39、0.39 mg/mL;②蜂胶可使各测试菌ΔpH降低,蜂胶各组与阳性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在MIC浓度时,蜂胶可使变形链球菌、黏性放线菌合成胞外多糖的能力降低,蜂胶组与阳性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伊犁黑蜂蜂胶对口腔主要致龋细菌的生长、产酸、产糖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是具有一定防龋效果的天然药物。  相似文献   
80.
目的比较单用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加用西格列汀或吡格列酮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19例单用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用二甲双胍+西格列汀治疗,B组用二甲双胍+吡格列酮治疗,疗程均为24周。两组治疗前后检测血糖、血脂及肝肾功能指标,测量BMI和血压,记录低血糖等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疗程结束后,两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均低于治疗前(P均〈0.05);2hPG降幅A组大于B组,FPG降幅、体质量增加B组大于A组(P均〈0.01);两组血压、肝肾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单用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加用西格列汀或吡格列酮均能有效控制血糖,且安全性良好;但在降低2hPG方面西格列汀优于吡格列酮,降低FPG方面吡格列酮优于西格列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