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734篇 |
免费 | 219篇 |
国内免费 | 87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99篇 |
儿科学 | 25篇 |
妇产科学 | 18篇 |
基础医学 | 206篇 |
口腔科学 | 37篇 |
临床医学 | 413篇 |
内科学 | 389篇 |
皮肤病学 | 19篇 |
神经病学 | 65篇 |
特种医学 | 184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309篇 |
综合类 | 1554篇 |
预防医学 | 456篇 |
眼科学 | 75篇 |
药学 | 375篇 |
10篇 | |
中国医学 | 670篇 |
肿瘤学 | 13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0篇 |
2023年 | 158篇 |
2022年 | 136篇 |
2021年 | 187篇 |
2020年 | 170篇 |
2019年 | 106篇 |
2018年 | 183篇 |
2017年 | 98篇 |
2016年 | 102篇 |
2015年 | 137篇 |
2014年 | 278篇 |
2013年 | 309篇 |
2012年 | 321篇 |
2011年 | 318篇 |
2010年 | 256篇 |
2009年 | 259篇 |
2008年 | 216篇 |
2007年 | 160篇 |
2006年 | 213篇 |
2005年 | 160篇 |
2004年 | 163篇 |
2003年 | 146篇 |
2002年 | 128篇 |
2001年 | 99篇 |
2000年 | 98篇 |
1999年 | 79篇 |
1998年 | 50篇 |
1997年 | 48篇 |
1996年 | 44篇 |
1995年 | 59篇 |
1994年 | 36篇 |
1993年 | 31篇 |
1992年 | 29篇 |
1991年 | 19篇 |
1990年 | 22篇 |
1989年 | 27篇 |
1988年 | 13篇 |
1987年 | 15篇 |
1986年 | 16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9篇 |
1983年 | 9篇 |
1982年 | 9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12篇 |
1979年 | 5篇 |
1976年 | 1篇 |
1966年 | 1篇 |
1965年 | 2篇 |
196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0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目的探究在肠镜检查患者中推行品管圈活动对其肠道准备的改善作用。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11月~2016年5月某三甲医院消化内科行肠镜检查100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对照组50例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50例接受品管圈活动干预,评估经两种方案干预后患者的肠道清洁率。结果干预组的肠道清洁率96%,显著高于对照组(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肠镜检查过程中积极推行品管圈活动,对提高肠道清洁率、提升护理质量有重要意义,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维吾尔族与汉族慢性胃炎患者与幽门螺杆菌不同抗体的关系。
方法纳入2014年1至8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诊断为慢性胃炎的患者198例,维吾尔族96例,汉族102例,均行幽门螺杆菌、幽门螺杆菌分型检测及胃十二指肠镜检查并活检,用χ2检验分析两组间幽门螺杆菌不同抗体的阳性率是否存在差异,对有差异者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本研究中幽门螺旋杆菌5种不同抗体阳性率,维吾尔族较汉族明显增高;维吾尔族与汉族间CagA-128KD、VacA-110KD、VacA-90KD、UreB-66KD及UreA-30KD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agA-128KD、VacA-110KD、VacA-90KD、UreB-66KD及UreA-30KD与维吾尔族慢性胃炎患者相关,其中与CagA-128KD密切相关(r=0.506、0.410、0.273、0.285、0.277,P<0.001、<0.001、<0.05、<0.05、<0.05)。
结论维吾尔族慢性胃炎患者较汉族慢性胃炎患者幽门螺旋杆菌5种不同抗体阳性率明显高,维吾尔族慢性胃炎患者与CagA-128KD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3.
目的总结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胃底折叠术中巡回护士的护理配合体会,便于指导临床手术配合工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5年9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280例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胃底折叠术巡回护士的手术配合及护理措施。
结果280例患者手术顺利,无中转开腹或开胸。
结论巡回护士充分的术前准备、准确的体位摆放、密切的术中巡回配合是保证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胃底折叠术顺利完成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94.
95.
背景:纤维蛋白是一种天然的可生物降解、组织相容性好的高分子材料,是一种能促进细胞和外源性生长因子释放的载体,其中血纤维蛋白稳定因子ⅩⅢ已证明有利于未分化的间充质干细胞在高度交联的凝胶支架内迁移,并且促进这些细胞的增殖与分化能力。
目的:观察大鼠间充质干细胞在纤维蛋白凝胶内的行为。
方法:无菌条件下分离大鼠胎肢细胞获得间充质干细胞,取第3代细胞分别接种于0,5,10,20 g/L纤维蛋白凝胶内,用倒置相差显微镜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分析细胞在凝胶内的形态学变化; 酶标仪和Von Kossa染色分析碱性磷酸酶活性和钙盐沉积。
结果与结论:5 g/L低浓度纤维蛋白凝胶有利于细胞形态的发生,20 g/L高浓度凝胶有利于细胞的成骨分化。20 g/L纤维蛋白凝胶碱性磷酸酶活性高于对照组,10和20 g/L浓度纤维蛋白凝胶矿化结节出现在21至28 d,而对照组无矿化结节出现。提示大鼠间充质干细胞的形态与成骨分化依赖于纤维蛋白凝胶浓度,提示纤维蛋白凝胶有助于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96.
97.
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误诊4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气管支气管异物多见于小儿,为进一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减少误诊率,现将我科1990~2000年收治住院的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中误诊误治48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结核菌株进行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the multiple locus VNTR analysis,MLVA)。方法选择2010年至2011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资料,采用经典24位点方法进行基因分型。并采用Bio Numerics5.0数据库进行基因聚类分析。将结核分枝杆菌原始株,取一菌环溶于400μl TE中悬菌,80℃1 h灭活,12 000 r/min离心10 min,弃上清,600μl TE重新悬菌,进行多位点串联重复序列分析。结果新疆99株结核分枝杆菌分为2个基因群:分别为基因群Ⅰ和基因群Ⅱ,基因群Ⅰ66株(66.7%),基因株Ⅱ33株(33.3%);基因群Ⅰ是北京家族,基因群Ⅰ的66株结核分枝杆菌有65种不同的基因型,有2株结核分枝杆菌属于同一簇,成簇率为1.5%,基因群II33株结核分枝杆菌菌株的MLVA图谱不同,成簇率为0。结论新疆结核分枝杆菌菌株存在明显的基因多态性,以北京基因型菌株为主,同时还存在一定比例的非北京基因型,应加强对主要流行菌株流行的监控及管理。 相似文献
99.
吐尔逊·乌甫尔 斯拉甫·艾白玉苏甫·买提努尔 古再丽努尔·库尔班 热孜万·吾买尔 艾则孜·亚森·阿米娜卡斯木 艾合买提·买买提 艾尔肯·满苏尔 艾尼瓦尔·加玛力 卡哈尔·卡迪尔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8,14(8)
白癜风是以表皮内黑色素细胞损伤和消失为特点的色素减退性皮肤病,是在内外因素的影响下,体液失衡,支配器官功能减弱,累及肤表所致的,局限性或全身性白斑为主要特征的病症,其中异常黏液质所致的尤为多见。1诊断依据白癜风在临床上可分巴哈克和白热斯2类。1.1巴哈克(早期白癜风或不完全性白癜风):体内少量的异常黏液质沉着皮肤,阻碍皮肤的正常血压循环及代谢等生理功能,使黑色素细胞不能正常生长发育而所致。(1)白斑出现前发生轻度体液型气质失调。(2)可发生在身体任何部位,或斑或点,形状大小不一,有时可连在一起。(3)可见白斑,但底部淡红色或淡棕色,隐性者日晒时可以暴露。(4)白斑无痛痒,可出现微少鳞屑。(5)白斑部位皮毛不发白。(6)白斑无光泽,用手敲或手揉时容易发红,涂药时容易吸收。按上述临床表现可作出诊断。1.2白热斯(完全性白癜风):体内过剩的异常黏液质沉着在皮肤底部,破坏皮肤局部气质,阻碍皮肤的正常血压循环、代谢等生理功能,使黑色素细胞生理功能完全受损而所致。(1)出现白斑之前明显发生液型气质失调。(2)可发生在身体任何部位,出现白斑或白点,形状大小不一。(3)白斑部位光泽,有明显界限。(4)白斑部位的毛发变白。(5... 相似文献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