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03篇 |
免费 | 63篇 |
国内免费 | 25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篇 |
儿科学 | 23篇 |
妇产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33篇 |
口腔科学 | 39篇 |
临床医学 | 135篇 |
内科学 | 59篇 |
皮肤病学 | 7篇 |
神经病学 | 17篇 |
特种医学 | 42篇 |
外科学 | 68篇 |
综合类 | 319篇 |
预防医学 | 79篇 |
眼科学 | 3篇 |
药学 | 231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90篇 |
肿瘤学 | 4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38篇 |
2022年 | 58篇 |
2021年 | 58篇 |
2020年 | 38篇 |
2019年 | 37篇 |
2018年 | 22篇 |
2017年 | 15篇 |
2016年 | 29篇 |
2015年 | 27篇 |
2014年 | 60篇 |
2013年 | 52篇 |
2012年 | 56篇 |
2011年 | 79篇 |
2010年 | 73篇 |
2009年 | 60篇 |
2008年 | 77篇 |
2007年 | 54篇 |
2006年 | 49篇 |
2005年 | 68篇 |
2004年 | 28篇 |
2003年 | 28篇 |
2002年 | 19篇 |
2001年 | 21篇 |
2000年 | 29篇 |
1999年 | 17篇 |
1998年 | 26篇 |
1997年 | 19篇 |
1996年 | 12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2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苗药吉祥草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IL-1β、COX-2、PGE2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苗药吉祥草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白介素(IL-1β)、前列腺素(PGE2)、环氧合酶(COX-2)水平的影响。方法将72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氨溴索分散片及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苗药吉祥草,疗程为15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1β、COX-2、PGE2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15 d后,治疗组血清IL-1β、COX-2和PGE2明显下降(P0.01),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苗药吉祥草能明显降低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IL-1β、COX-2、PGE2水平。 相似文献
32.
目的:对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 Cs)成虫酸性磷酸酶 (acid phosphatase, AP)进行克隆、表达、生物学特征分析、组织定位及膜抗原/排泄分泌抗原鉴定。方法:对CsAP进行生物信息学、分子生物学、免疫组化及明胶酶谱分析。结果:从Cs cDNA文库中筛选出编码AP新基因,全长1 410 bp,重组并由大肠杆菌表达、纯化,得到分子量为55 kD的重组蛋白CsAP。Western blotting分析表明,CsAP既是膜抗原又是分泌排泄抗原;免疫组化显示,CsAP荧光显示于成虫的表皮层和肠支,在囊蚴也有显示,在雷蚴和尾蚴未显示荧光;ELISA分析表明CsAP识别华支睾吸虫病人和日本血吸虫病人存在吸虫间的交叉免疫反应,CsAP及粗抗原识别轻、中、重度感染程度华支睾吸虫病人的差别不明显。重组蛋白免疫大鼠后,总IgG抗体滴度于3周达较高峰,抗体效价大于1∶25 600。明胶降解实验表明:CsAP具降解胶原能力。结论: 上述结果表明,CsAP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但血清诊断价值不理想;CsAP可能既是膜抗原,又是排泄分泌抗原。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噬血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2010年5月本院血液科收治的20例HLH患儿临床表现及血常规、肝功能、血液生化、病原学、免疫学检测、血清铁蛋白及骨髓涂片检查等实验室指标,参照HLH-2004治疗方案治疗.结果患儿主要表现为持续发热,肝、脾、淋巴结大,全血细胞减少,肝功能受损,凝血障碍,低纤维蛋白血症,高三酯甘油血症,自然杀伤细胞比例降低.12例中性粒细胞<1.0×109 L-1,16例Hb<90 g·L-1,18例血小板<100×109 L-1,血细胞二系降低者18例,三系同时降低12例.ALT升高20例,AST升高18例,LDH升高20例,胆碱酯酶升高13例.三酰甘油升高18例,血清铁蛋白>1 500 μg·L-1 8例,ESR增快9例;CRP增高11例,自然杀伤细胞比例降低12例,骨髓增生活跃17例,增生低下3例,12例骨髓涂片找到噬血细胞.20例发病与感染相关者中,与EB病毒感染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3例,巨细胞病毒感染相关4例,铜绿假单胞菌感染1例.治愈3例,好转15例,疗效不佳自动出院2例.结论 HLH临床表现多样,及时诊治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4.
目的 观察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患儿血辅助性T淋巴细胞17(Th17)的数量及功能,探讨Th17在再障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研究对象为新发再障患儿25例(再障组),选取非血液系统疾病患儿10例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组患儿骨髓单个核细胞IL-23受体(IL-23R)+CD4+/CD4+比例,ELISA法测定骨髓液上清IL-6、IL-23和IL-17水平,分析IL-23R+CD4+/CD4+比例.结果 再障组IL-23R+CD4+/CD4+比例为(3.5±2.9)%,明显高于对照组[(1.6±1.0)%](P<0.05).再障组骨髓液上清IL-6、IL-23和IL-17水平分别为(23.2±11.3 ) μg·L-1、(2.0±0.7) μg·L-1和(2.1±1.1) μg·L-1,明显高于对照组[(4.2±1.3) μg·L-1、(1.1±0.7) μg·L-1、(1.3±0.2) μg·L-1] (Pa<0.05).结论再障患儿Th17细胞数量增加,功能亢进,辅助性T淋巴细胞17参与再障的发病. 相似文献
35.
目的:应用蛋白质组学方法在患者血清中寻找与克罗恩病相关的蛋白质。方法: 采取克罗恩病患者以及正常成人血清蛋白样本各4例,用不同的CyDye荧光染料标记后进行胶内差异双向凝胶电泳(2-D DIGE),并对获得的图谱进行分析及对差异蛋白质进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 鉴定和生物学信息分析。结果: 通过2-D DIGE分析,发现了克罗恩病患者中存在29个表达异常蛋白质点,质谱分析和数据库检索共鉴定出22种蛋白质,包括SER/THR,CD45,APC等。结论: 蛋白质组学能很好显示克罗恩病患者与正常人血清蛋白质表达差异,本研究鉴定的蛋白质可能为研究克罗恩病的生物学行为提供新的分子标记物。 相似文献
36.
目的:观察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中性粒细胞Toll样受体- 4(TLR4)的表达及对炎症介质产生的影响, 探讨地塞米松(DEX)干预对RSV感染后中性粒细胞TLR4表达及炎症介质的作用.方法:RSV感染中性粒细胞, 流式细胞术(FCM)检测中性粒细胞TLR4表达及代表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功能的过氧化氢(H2O2), ELISA检测中性粒细胞培养上清的IL-6和IL-8水平, 并观察阻断TLR4信号通路及DEX干预对RSV感染中性粒细胞功能的影响.结果:(1) RSV感染中性粒细胞TLR4表达增加;RSV感染中性粒细胞IL-6的产生增加, 阻断TLR4信号传导, RSV感染组IL-6产生减少 (阻断组IL-6:391.307±43.45 ng/L;RSV感染组IL-6:466.03±36.478 ng/L;对照组IL-6:21.205±15.059 ng/L);RSV感染中性粒细胞IL-8和H2O2的产生均明显增加, 阻断TLR4信号传导对IL-8和H2O2的产生没有影响.(2)DEX下调RSV感染后中性粒细胞TLR4表达, 减少RSV感染的中性粒细胞产生IL-6、 IL-8和H2O2的产生;阻断TLR4, 与DEX协同抑制RSV感染中性粒细胞IL-6的产生, 逆转DEX对RSV感染中性粒细胞H2O2产生的抑制作用.结论:TLR4信号通路在RSV感染后中性粒细胞炎症介质产生及呼吸爆发功能中起重要作用;阻断TLR4信号通路和DEX联合作用可能成为临床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37.
38.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血清乙肝表面抗原定量水平与肝脏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我院272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超过6个月并接受肝脏穿刺活检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血清乙肝表面抗原定量、乙肝病毒基因型、ALT、HBV DNA、血常规、肝脏组织病理等各项资料,分别按照肝脏炎症活动程度(G0、G1、G2、G3、G4)和纤维化程度(S0、S1、S2、S3、S4)分组.观察分析乙肝表面抗原定量、HBV DNA与肝组织炎症活动程度和纤维化程度之间的关系.分析乙肝表面抗原定量与HBV DNA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乙肝表面抗原定量与HBV DNA之间的相关性是显著的,表面抗原定量对数是对肝脏纤维化有显著影响的变量.结论 乙肝表面抗原对数是较DNA定量对数特异度和灵敏度更高的诊断肝脏纤维化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39.
以低平均气道压和小潮气量为主要特征的高频震荡通气(HFOV),自出现以来备受医务、科研人员的关注。本文就HFOV通气技术方面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展望,重点介绍与分析了有关HFOV的通气模型、通气机制和通气模式方面的研究现状。并藉此提出,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对HFOV通气技术的研究将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建立多级、高阶、非线性的黏性阻力、惯性阻力和顺应性(RIC)通气模型;更为充分地揭示HFOV之所以能够有效通气的机制;研究实现低风险的无创HFOV。对HFOV通气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将为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提供一种不同于常频通气的通气方式。 相似文献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