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70篇 |
免费 | 18篇 |
国内免费 | 11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2篇 |
妇产科学 | 2篇 |
基础医学 | 19篇 |
口腔科学 | 14篇 |
临床医学 | 55篇 |
内科学 | 37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神经病学 | 6篇 |
特种医学 | 9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15篇 |
综合类 | 95篇 |
预防医学 | 45篇 |
眼科学 | 7篇 |
药学 | 55篇 |
中国医学 | 33篇 |
肿瘤学 | 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25篇 |
2022年 | 26篇 |
2021年 | 24篇 |
2020年 | 11篇 |
2019年 | 8篇 |
2018年 | 16篇 |
2017年 | 12篇 |
2016年 | 7篇 |
2015年 | 9篇 |
2014年 | 38篇 |
2013年 | 12篇 |
2012年 | 19篇 |
2011年 | 20篇 |
2010年 | 11篇 |
2009年 | 9篇 |
2008年 | 10篇 |
2007年 | 7篇 |
2006年 | 8篇 |
2005年 | 15篇 |
2004年 | 9篇 |
2003年 | 14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7篇 |
2000年 | 11篇 |
1999年 | 10篇 |
1998年 | 11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9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195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5 毫秒
91.
92.
反应瓶中加镁、无水溶剂和几滴二溴乙烷与碘的混合物 ,控制中等回流量滴加卤代烃 ,回流至镁完全反应 ,反应速度较单用二者之一为快 ,并适用于单一引发剂难以进行的反应。格氏试剂以二溴乙烷与碘为引发剂@LiJ
@周琦奕
@岑均达 相似文献
93.
94.
婴幼儿重症肺炎高危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婴幼儿重症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2003年6月~2004年6月住院的369例婴幼儿肺炎进行病例对照分析。结果 在单因素分析中,达到显著性水平的危险因素为年龄、先天性心脏病、营养不良、生活环境不良、家庭有兄弟姐妹、反复感染史、多重耐药菌株、既往严重感染和贫血。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重要的有统计学显著意义的重症肺炎危险因素为年龄、先天性心脏病和生活环境不良。结论 患有肺炎的婴幼儿若具备以下高危因素之一:年龄≤3个月、有先天性心脏病、生活环境不良,应加强监护和防治,以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95.
我国已进入全面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任务阶段, 但在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支付制度改革中存在限制创新医疗技术发展的问题。笔者介绍了国际上对创新医疗技术的定义及范围, 总结了DRG付费制度下的创新医疗技术短期支付前提条件与支付方式政策;并提出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建议, 包括明确创新医疗技术的定义, 设置额外支付或据实支付准入条件, 针对高值创新药品设置专项过渡基金, 明确创新医疗技术支付金额, 以及制定创新医疗技术支付策略。 相似文献
96.
目的 探讨异丙托溴铵联合醋酸泼尼松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102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联合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醋酸泼尼松片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 相似文献
97.
98.
近年来,大量临床及动物实验表明,糖尿病患者具有明显的血小板功能异常。这种异常是糖尿病患者形成血栓或微血栓的重要因素,与糖尿病血管病变密切相关。 1 血小板的主要功能 1.1 粘附功能 是指血小板粘附于血管内皮下层或其他异物表面的特性。参与粘附的成份有:①胶原和微纤维;②血小板膜糖蛋白(GPI_b),在粘附过程中起Von Willebrand Factor(VWF)的受体作用;③VWF,血小板通过VWF作为桥梁粘附于胶原。 1.2 聚集功能 指粘附的血小板互相作用聚集成团的特性。聚集开始时,血小板由圆盘形变成球形,并伸出一些貌似小刺的伪足:同时血小板“脱粒”,原来储存于致密颗粒内的ADP、5-羟色胺等活性物质被释放出来。ADP释放和某些前列腺素的生成,对聚集起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在诊断前列腺癌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疑似前列腺癌患者62例,均超声引导下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分析不同穿刺法的阳性检出情况。结果本组研究62例患者,穿刺活检病理结果为前列腺癌患者25例(40.32%),其中34例接受10针法穿刺,28例接受12+1针法穿刺,两种穿刺的阳性率分别为35.29%(12/34)和46.43%(13/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体积≥90 mL患者10针法阳性检出率为33.33%(5/15),明显低于12+1针法的87.50%(7/8),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10针法和12+1针法在不同年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及指诊情况下阳性检测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针法和12+1针法穿刺后血尿、血便、疼痛、尿潴留及感染发生比例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取穿刺方法,当患者前列腺体积超过90 mL时,应采取12+1针法穿刺,有助于前列腺癌的检出,而当<90 mL时,选取10针法穿刺较适宜。 相似文献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