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6篇
神经病学   65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8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显微手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岩斜区脑膜瘤为神经外科最困难手术之一。随着显微外科技术在神经外科的广泛应用,手术效果明显改善,致残率显著降低,国内外学者对该区域手术的兴趣倍增[1]。本文就我科收治的11例岩斜区脑膜瘤作一分析报道。临床资料1993年9月~1998年3月我科收治岩斜脑...  相似文献   
212.
颅内表皮样肿瘤占颅内肿瘤的0.6%~1.8%,多发于小脑桥脑角,鞍区也较常见,但位于鞍内非常罕见,现报告1例如下。男性,32岁,因头痛、乏力、性欲减退4年,于1996年4月以鞍区颅咽管瘤入院。体查:神志清楚,乏力,面色苍白,皮肤细腻,胡须腋毛阴毛脱落...  相似文献   
213.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cconlprcssion,MVD)治疗老年三叉神经痛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了27例65岁以上老年三叉神经痛患者微血管减压术后的疗效及其并发症,并与同时期65岁以下患者相比较。结果本组27例患者术后25例疼痛完全消失.2例疼痛减轻.用常规止痛药治疗症状得到控制。对照组术后疼痛全部消失,但术后低颅压症状年龄轻者表现突出.且持续时间长。结论结合现代有效的围手术期处理,用MVD可治愈或缓解老年三叉神经痛。  相似文献   
214.
单侧颈动脉阻断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临床治疗中有时不得已要牺牲一侧颈动脉。由于颈内动脉是大脑主要供血动脉,要阻断颈动脉而又不造成神经功能缺损,一直是个棘手的问题。文章介绍了近年来各种颈动脉阻断试验及其检测手段和阻断后大脑生化变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15.
视神经胶质瘤罕见 ,大部分视神经胶质瘤发生于 2 0岁内。临床自然发展病程为 :因肿瘤生长引起视力障碍甚或死亡。本文就其病理学特点、生长部位、临床表现、与神经纤维瘤病的关系、治疗方法及预后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16.
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在脑瘤术后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在颅内恶性肿瘤手术中的应用并与地塞米松常规治疗作比较。方法:术前首次1.0g静推,术中每4h用1.0g,术后每4-6h1次,剂量为500mg/次,维持2-3d,第3-4天开始减量,约8-10d左右停用。维持剂量可视病情采用80mg每4-6h或40mg每4h静脉推注。结果:甲强龙组对脑水肿的疗效优于地塞米松组。甲强龙组30例与地塞米松组24例的不良反应,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结论:大剂量甲强龙疗效好。不良反应与常规剂量地塞米松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别。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17.
鞍侧腔是位于蝶鞍外侧区骨膜-硬膜间隙内成对的结构,由海绵窦、颅神经、交感神经、颈内动脉及其内的胶原纤维网所组成,其结构大部分在胎儿出生前形成。海绵窦是仅由一层内皮构成的静脉管样空腔结构。颅神经由胶原纤维束包裹、走行于鞍侧腔基质中;胎儿期颈内动脉在鞍侧腔中直行向前,并不形成明显的“S”形弯曲。鞍侧腔结构复杂,从胚胎发育角度研究鞍侧腔的组织学特点及其内诸结构解剖关系,是介入此区疾病外科入路的基础。  相似文献   
218.
近年来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 ,人们对脑血管疾病的基因治疗进行了积极而有益的探讨 ,本文就脑血管疾病基因治疗策略、基因转移载体、转移途径、基因靶向及其应用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