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6篇
神经病学   65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8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81.
目的:报告13例斜坡区肿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各例肿瘤的临床表现、神经放射学的特点和不同的手术入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其中8例全切,5例次全切除。术后死亡1例:3例颅神经症状完全恢复,3例颅神经功能有所改善,2例无变化,4例出现新的神经受损体征。结论:手术入路选择,上斜坡及中上 肿瘤可取幕上下联合岩周入路切除,中斜坡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下斜坡可经枕下极外侧穿髁入路或经口入路切除肿瘤。  相似文献   
182.
目的探讨脑血管畸形(AVMs)血管自动调节功能异常的分子机制.方法14例AVMs及周边脑组织行显微外科手术切除,标本提取总RNA,应用RT-PCR检测脑AVMs中ppET-1和ETA表达变化,并与8例正常脑血管标本进行比较.结果在脑血管畸形血管中,发现ppET-1mRNA和ETA mRNA表达较正常脑血管下降.结论脑AVMs中ppET-1 mRNA表达的下降可能会导致AVMs中ET-1的下降,而脑AVMs中ET-1下降很可能是畸形血管自动调节功能异常的主要原因之一;ETA mRNA表达较正常脑血管下降,可能阻止外源性ET-1,并加强脑AVMs中ET-1的抑制作用,导致脑AVMs血管自动调节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183.
海绵窦-眶尖区的显微外科解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供海绵窦-眶尖区手术的显微解剖学基础。方法观测20例(40侧)成人干性头颅标本眶尖区骨性结构。在显微镜下对15例(30侧)成人尸头标本暴露眶尖区及海绵窦,观察并测量其内容及毗邻关系。结果①30侧(75%)标本可见中床突,8侧(20%)标本前、中床突尖端在海绵窦上壁前部形成颈动脉床突孔?②总腱环附着于视神经管上、内和下壁,以及眶上裂外缘中点骨突.包绕视神经孔颅口和穿行眶上裂的结构.并将眶上裂分隔为三部分。③眼上静脉于上直肌和外直肌起点间经总腱环外面穿眶上裂外侧区注入海绵窦前下间隙.且与总腱环粘连紧密.磨除前床突,横行切开上、下硬膜环,则可显露床突间隙、海绵窦前下间隙、颈动脉穴和颈内动脉床突段,结论海绵窦-眶尖区内容物相对集中、关系复杂,熟知此区骨硬膜结构及血管神经关系有利于安全有效的处理此区的病变.  相似文献   
184.
囊性脑膜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分析囊性脑膜瘤形成的机理、诊断及手术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囊性脑膜瘤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合献讨论术前诊断、病因以及外科治疗。结果 MRI和CT常发现近硬膜的囊性病变伴或不伴囊壁强化,术中切除瘤结节及其附着的硬膜,在不损伤脑功能的情况下尽可能切除囊壁。结论 准确的术前诊断和术中病理诊断是制定外科手术策略和获得良好预后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5.
目的研究神经外科围手术期脑血流动力学变化,以期为麻醉和手术提供依据.方法将29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分成颅内手术组(A组)与脊柱、脊髓手术组(B组),应用经颅多普勒诊断仪(TCD)对术前、麻醉、术始、术中、术毕和术后六个时程连续监测脑血流速度.结果麻醉后脑血流速度显著下降,峰值血流速度及平均血流速度分别下降22.78%和22.85%,搏动指数无显著性变化;TCD可监测手术对颅内压的影响、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颅高压和脑血管痉挛.结论TCD可监测麻醉及手术对脑血流的影响,并可监测颅内压.  相似文献   
186.
目的:探讨脑血管畸形(AVMs)血管自动调节功能异常的分子机制。方法:14例AVMs及周边脑组织行显微外科手术切除,标本提取总RNA,应用RT-PCR检测脑AVMs中ppET-1和ETA表达变化,并与8例正常脑血标本进行比较。结果:在脑血管畸形血管中,发现ppET-1mRNA和ETA mRNA表达较正常脑血管下降。结论:脑AVMs如ppET-1mRNA表达的下降可能会导致AVMs中ET-1的下降,而脑AVMs中ET-1下降很可能是畸形管自动调节功能异常的主要原因之一;ET1mRNA表达较正常血管下降,可能阻止外源性ET-1,并加强脑AVMs中ET-1的抑制作用,导致脑AVMs血管自动调节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187.
诱发电位监护下手术治疗颈髓髓内肿瘤(附17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髓作为连接脑和周围组织器官的重要通道,结构精密,功能重要,可代偿的余地非常小.髓内一旦出现肿瘤,因手术致残率高,在裸眼手术时代多数作者持保守态度,采取姑息治疗.  相似文献   
188.
目的 评估幕下小脑上入路切除松果体区肿瘤的优点和缺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53例用该种手术入路所切除肿瘤的临床表现、手术方法 、肿瘤全切程度和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28例显微镜下全切,15例大部切除,8例部分切除,2例活检.术后所有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气颅,但在3-5d后消失.术后38例患者出现眼球上视和会聚功能受限,均在术后2周内恢复.4例出现进行性加重脑积水需行脑室-腹腔分流术.2例患者术后肿瘤残腔出血,虽经积极手术治疗仍死亡.结论 幕下小脑上入路能克服经枕穿幕入路牵拉枕叶、切开小脑幕的缺点,术中解削定位清晰,但暴露范围有限,不适于肿瘤向幕上或偏侧生长者.  相似文献   
189.
差别显示聚合酶链反应筛选出血性中风相关基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及鉴定出血性中风相关基因。方法:应用差别显示聚合酶链反应(differential display PCR,DD—PCR)技术比较出血性中风病人脑组织出血部位及正常边缘部位的基因表达,并用RT—PCR研究其出血部位及周边正常部位基因的mRNA水平表达情况。结果:经DD-PCR筛选到17个差异片段,其中1个可能为出血性中风相关基因,即人类E2A/HLF融合蛋白mRNA,此基因经RT-PCR证实在出血性中风病人脑组织中高于正常组织。结论:E2A/HLF可能为出血性中风相关基因,在后发病机制中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0.
目的:阐述连续体感诱发电位监测指导手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效果.方法:15例患者,采用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手术,手术中持续监测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EP).结果:平均随访半年,手术后9例症状体征消失,4例明显改善,1例无改变.1例髂骨取骨处疼痛,3月后好转.8例患者术中SEP出现显著改变,经采取措施后,在15分钟内恢复正常.结论: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手术结合术中SEP监测,获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