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228篇
  免费   16522篇
  国内免费   9073篇
耳鼻咽喉   1411篇
儿科学   2560篇
妇产科学   842篇
基础医学   10331篇
口腔科学   3220篇
临床医学   19122篇
内科学   14038篇
皮肤病学   1656篇
神经病学   3926篇
特种医学   6333篇
外国民族医学   11篇
外科学   15307篇
综合类   42412篇
现状与发展   35篇
预防医学   18050篇
眼科学   1971篇
药学   17917篇
  223篇
中国医学   15623篇
肿瘤学   7835篇
  2025年   25篇
  2024年   2194篇
  2023年   2553篇
  2022年   5247篇
  2021年   6501篇
  2020年   5577篇
  2019年   3484篇
  2018年   3320篇
  2017年   4409篇
  2016年   3523篇
  2015年   6116篇
  2014年   7991篇
  2013年   9890篇
  2012年   14117篇
  2011年   15075篇
  2010年   13442篇
  2009年   12092篇
  2008年   12566篇
  2007年   11937篇
  2006年   10539篇
  2005年   8410篇
  2004年   6039篇
  2003年   4920篇
  2002年   3764篇
  2001年   3384篇
  2000年   2734篇
  1999年   1078篇
  1998年   283篇
  1997年   322篇
  1996年   290篇
  1995年   228篇
  1994年   204篇
  1993年   101篇
  1992年   68篇
  1991年   94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39篇
  1987年   42篇
  1986年   35篇
  1985年   28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20篇
  1981年   3篇
  1965年   3篇
  1962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颞下窝咽侧区肿瘤的诊断与手术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寻求颞下窝咽侧区肿瘤的早期诊断及有效的手术途径。方法1978~2002年我院手术治疗颞下窝咽侧区肿瘤75例。手术采用4种进路:①颌下进路。②截断下颌骨颌下联合进路。③耳前颌下进路。④经上颌窦前外进路。绝大多数采用第1种手术入路。恶性肿瘤术后行放疗或化疗;继发性肿瘤在切除原发性肿瘤的同时予以切除。结果手术效果良好,无并发症。良性肿瘤38例术后6个月~18年(其中26例超过5年以上),1例复发。恶性肿瘤37例中,12例死亡,5例失访,余20例观察3~5年无复发及转移。结论①颞下窝咽侧区肿瘤CT扫描及针吸细胞病理检查是有效的诊断手段。②颌下进路是该区肿瘤较好的手术途径。③术中彻底止血、尽可能消灭死腔及负压引流对预防切口感染和预防呼吸道阻塞都相当重要。  相似文献   
102.
枕下远外侧入路解剖研究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枕下远外侧入路的相关解剖研究和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用 2 0例成人头颅湿标本进行显微解剖测量。应用枕下远外侧入路切除枕大孔区和前外侧肿瘤 10例。结果 枕骨髁为术中重要的解剖标志 ,枕下三角为显露椎动脉的重要标志 ,枕下三角由三条肌肉形成 ,即头后大直肌、头上斜肌和头下斜肌。枕下三角内有椎动脉及肌支 ,椎静脉丛和颈 1神经。测量寰椎横突孔外缘至椎动脉入颅处距离 ,左侧 (16 .87± 2 .0 8)mm、右侧 (16 .79± 1.90 )mm。枕大孔区肿瘤 10例手术中 ,肿瘤全切 6例 ,次全切 3例 ,大部分切除 1例 ,无手术死亡。结论 枕下远外侧入路手术应了解枕大孔区的相关解剖参数和局部解剖结构 ,该入路优点能增加术野空间 ,最大程度上显露肿瘤组织 ,减少对脑干和重要血管神经牵拉。  相似文献   
103.
鼻内镜下治疗真菌性鼻窦炎9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真菌性鼻窦炎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真菌性鼻窦炎病例,经鼻内镜下手术治疗的疗效及有关问题.结果93例患者术后经随访3月~2年,窦口引流通畅,无1例复发.结论非侵袭型鼻窦真菌病宜行鼻内镜手术,以彻底清除窦腔病变,术后应继续反复冲洗窦腔,术后不必全身应用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104.
使用多媒体辅助医学影像设备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路工作程序分析是<医学影像设备学>学习中的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如何搞好该环节的教学是我们思考最多的一个问题,经过不断的尝试,我们引入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5.
以PA08和PA84的实际应用为例,阐述了PA系列高压功率放大器在设计和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着重探讨了放大器在医学仪器输出级的应用中的电源旁路和过压保护、电流限制、输出保护、放大器的安装和机械考虑等几个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106.
重组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重组人类表皮生长因子 (rh EGF)滴眼液对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后泪膜的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两组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后患者 ,A组 (74只眼 )术后给予 rh EGF眼液 ;B组 (87只眼 )术后给予赋形剂。分别于术后第 1天、7天、15天、30天进行干眼症状、角膜荧光素染色、泪膜破裂时间 (BU T)及泪液分泌试验观察加以比较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第 7天两组患者的干眼症状、BU T、泪液分泌量及角膜荧光素着色均有好转 (P<0 .0 1) ,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而术后第 15天、30天 A组各项检查结果均有反复 ,与术后第 1天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B组各项检查结果反复较小 ,与术后第 1天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结论  rh EGF滴眼液对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后泪膜的修复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探讨铅对分离的小鼠海马细胞内游离钙的影响及其及L型钙通道的作用。方法 采用低浓度胰蛋白酶消化法分离小鼠海马细胞 ,并以莹光指标剂 (Fura 2 )作Ca2 荧光探针 ,用双波长荧光法测定海马细胞 [Ca2 ] i。结果 铅可致分离的小鼠海马细胞 [Ca2 ] i 升高 [由静息时的 (2 0 3 4± 10 86)nmol L升至 (4 2 3 3± 19 2 6)nmol L] ,而不论胞外是否有钙 ;铅可抑制钾诱发海马细胞 [Ca2 ] i 升高 ,尼莫地平可加强这种抑制作用 ,而BayK864 4则可部分消除这种抑制作用。结论 铅可致分离的小鼠海马细胞 [Ca2 ] i 升高作用与胞内钙库释放有关 ;铅的抑制钾诱发海马细胞 [Ca2 ] i 升高作用与其抑制L型钙通道有关。  相似文献   
108.
哮喘患儿血一氧化氮及血型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 (NO)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及血型与哮喘的相关性 ,以提高对哮喘的诊治水平。方法 采用比色法测定 87例哮喘患儿和 3 0例健康儿童血浆亚硝酸根离子 /硝酸根离子 (NO2 - /NO3- )含量。对 113例哮喘患儿和 1872例健康儿童行血型测定。结果 哮喘患儿急性期及缓解期血浆NO2 - /NO3 - 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儿童。急性期血浆NO2 - /NO3 - 含量高于缓解期。哮喘患儿和健康儿童血型构成无显著差别(P >0 .0 5)。结论 NO参与哮喘发病的病理生理过程 ,缓解期气道炎症仍存在。血浆NO2 - /NO3 - 水平可作为判定哮喘病情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血型与哮喘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小儿严重烧伤早期综合防治休克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5例小儿严重烧伤临床资料,按早期是否进行休克综合治疗划分为两组(进行综合防治为Ⅰ组,不进行则为Ⅱ组),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Ⅰ组与Ⅱ组比较,患者年龄、烧伤面积与深度无明显差异(P>0.05),Ⅰ组治愈率明显提高(P<0.01),并发症明显下降(P<0.01)。结论小儿严重烧伤早期防治休克综合治疗明显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研究人巨细胞病毒HCMV UL14 0基因在临床低传代分离株中的多态性及其与致病性的关系。方法 对 4 0株HCMV临床低传代分离株进行UL14 0基因全序列的PCR扩增 ,对 12株进行了测序及结果分析。结果  4 0株HCMV UL14 0基因PCR扩增均阳性。测序的 12株HCMV UL14 0开放阅读框架 (ORF)均在Toledo株UL14 0 ORF的第 174位核苷酸处 ,插入一个胞嘧啶核苷酸C ,造成移码突变。与Toledo株相比 ,临床分离株新增了ScAMP磷酸化SPS和酪蛋白激酶Ⅱ磷酸化CKP两种重要功能位点 ,且其所位于的氨基酸位点可能是UL14 0蛋白的蛋白质作用位点。结论 临床分离株UL14 0基因的ORF较Toledo株多出 2 31个核苷酸 ,故两者的核苷酸及其编码产物氨基酸序列明显不同。临床分离株存在SPS及CKP两种新的重要功能位点 ,可能在HCMV UL14 0编码蛋白的生物学功能方面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