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0934篇 |
免费 | 5645篇 |
国内免费 | 3256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596篇 |
儿科学 | 936篇 |
妇产科学 | 337篇 |
基础医学 | 3648篇 |
口腔科学 | 1106篇 |
临床医学 | 7293篇 |
内科学 | 4859篇 |
皮肤病学 | 974篇 |
神经病学 | 996篇 |
特种医学 | 2255篇 |
外科学 | 5922篇 |
综合类 | 16728篇 |
现状与发展 | 7篇 |
预防医学 | 7464篇 |
眼科学 | 683篇 |
药学 | 7511篇 |
93篇 | |
中国医学 | 5784篇 |
肿瘤学 | 264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15篇 |
2023年 | 700篇 |
2022年 | 1806篇 |
2021年 | 2307篇 |
2020年 | 2182篇 |
2019年 | 1089篇 |
2018年 | 1156篇 |
2017年 | 1662篇 |
2016年 | 1219篇 |
2015年 | 2259篇 |
2014年 | 3117篇 |
2013年 | 3756篇 |
2012年 | 5598篇 |
2011年 | 6071篇 |
2010年 | 5395篇 |
2009年 | 4834篇 |
2008年 | 4912篇 |
2007年 | 4854篇 |
2006年 | 4346篇 |
2005年 | 3429篇 |
2004年 | 2514篇 |
2003年 | 1817篇 |
2002年 | 1461篇 |
2001年 | 1285篇 |
2000年 | 998篇 |
1999年 | 301篇 |
1998年 | 72篇 |
1997年 | 49篇 |
1996年 | 55篇 |
1995年 | 57篇 |
1994年 | 49篇 |
1993年 | 34篇 |
1992年 | 19篇 |
1991年 | 21篇 |
1990年 | 12篇 |
1989年 | 21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11篇 |
1985年 | 11篇 |
1984年 | 8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12篇 |
1966年 | 1篇 |
1964年 | 1篇 |
1963年 | 2篇 |
1962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老年认知功能障碍与脑结构CT测量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脑萎缩与老年认知功能障碍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开滦集团公司1063名离退休职工进行健康查体,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定认知功能,按分界值将本次研究对象分为认知功能障碍组和认知功能正常组,同时用CT线性测量脑的相关部位以诊断脑萎缩情况,并对各型脑萎缩与认知功能的相关系数及提示老年认知功能障碍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进行分析。结果1063名观察对象中符合入选标准并资料完整者共计511名,其中108名有认知功能障碍,髓质脑萎缩55名、皮质萎缩5名、混合型萎缩30名;认知功能正常者403名,髓质脑萎缩214名、皮质萎缩13名、混合型萎缩62名。认知功能障碍组脑萎缩的发病率高于认知功能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2组间颞叶海马钩回间距(26.86mm±3.73mmvs25.95mm±3.80mm)及海马钩回间距/大脑左右径的比值(0.21±0.02vs0.20±0.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海马钩回间距、皮质脑萎缩、混合型脑萎缩与认知功能障碍呈负相关(分别为r=-0.094,P=0.034,r=-0.156,P≈0.000,r=-0.147,P≈0.000),以海马钩回间距20mm提示老年认知功能障碍的敏感度最高(98.14%),混合型脑萎缩的特异度(84.86%)、准确度最高(72.80%)。结论CT测量相关脑结构,判断脑萎缩类型可以为老年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2.
13.
14.
腮腺间隙良性肿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腮腺间隙常见良性肿瘤的影像特征及其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良性肿瘤20例,包括多形性腺瘤13例、乳头状淋巴囊腺瘤3例、淋巴管瘤2例、血管瘤1例、脂肪瘤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15例,穿刺活检证实4例,典型MR特征结合病史确诊1例。结果13例多形性腺瘤中有11例位于腮腺浅叶,2例位于深叶;9例表现为均匀等T1长T2信号.4例在T2WI上信号明显不均匀;静脉注射Gd—UIPA后3例瘤实质均匀强化,4例增强后明显不均匀强化。3例Warthin瘤中2例发生于一侧,1例累及双侧腮腺,在T1WI上呈低信号,T2WI上信号等于或低于正常腺实质,增强后无明显强化。2例淋巴管瘤呈明显长T1长T2信号,并有多房现象。1例血管瘤信号不均质,呈明显长T1长T2信号,静1脉注射Gd—DTPA后病变往往显著异常强化。1例脂肪瘤在T1WI及T2WI上均表现为明显高信号强度。结论运用MR成像研究腮腺间隙的良性肿瘤,有利于疾病的定位,有助于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5.
复发性胶质瘤再手术治疗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复发性胶质瘤患者再手术的效果。方法 对22例复发性胶质瘤患者再手术前的功能状态、两次手术间隔时间及手术切除的程度与术后存活期等资料进行临床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第二次手术前生活能自理或半自理的病人(Kamofsky计分≥60)平均生存期约16月,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Kamofsky计分〈60)平均生存期约6月(P〈0.01)。两次手术间隔时间大于1年者平均生存期约17月,间隔时间小于半年者平均生存期约6月(P〈0.01)。手术肿瘤全切除者平均生存期约15月,次全切除者平均生存期约10月(P〈0.05)。结论 术前功能情况好,手术间隔时间大于1年及术中全切肿瘤者再手术治疗可获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17.
柯萨奇病毒诱发实验性多发性肌炎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别用不同量的柯萨奇病毒B1、2、3感染和兔肌匀浆加完全弗氏佐剂免疫正常豚鼠;拟建立多发性肌炎模型。结果发现:0.1ml毒力为10-5TCID50柯萨奇病毒B1感染豚鼠组,3周后出现多发性肌炎症状。肌酶谱异常与其它组有明显差异,病理检查证实为多发性肌炎改变。单纯兔肌匀浆免疫对照组未发病。提示柯萨奇病毒B1感染及感染的病毒量与多发性肌炎的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18.
19.
介绍一种操作简单、成本较低、便于医生确定靶肌肉的肌电引导治疗仪.该仪器经过临床初步试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直视下经尿道内切开术治疗尿道狭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直视下经尿道内次切开术治疗尿道狭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总结直视下经尿道内切开术治疗68例尿道狭窄和闭锁患者的疗效和经验,63例1次手术成功;3例行2次、2例行3次成功。结果:68例中,57例术后随访3~71个月,平均28.3个月,43例(75%)均排尿通畅;2例暂时性尿失禁者分别于术后3~6月内恢复。结论:直视下经尿道内切开术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确切,是尿道狭窄和闭锁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