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271篇
  免费   14680篇
  国内免费   7743篇
耳鼻咽喉   1192篇
儿科学   1912篇
妇产科学   730篇
基础医学   7901篇
口腔科学   2552篇
临床医学   14805篇
内科学   10790篇
皮肤病学   1188篇
神经病学   3143篇
特种医学   5704篇
外科学   10503篇
综合类   37317篇
现状与发展   29篇
预防医学   14837篇
眼科学   1727篇
药学   16124篇
  211篇
中国医学   15123篇
肿瘤学   5906篇
  2025年   22篇
  2024年   2102篇
  2023年   2290篇
  2022年   4728篇
  2021年   5768篇
  2020年   5042篇
  2019年   2862篇
  2018年   2752篇
  2017年   3735篇
  2016年   2897篇
  2015年   5294篇
  2014年   6638篇
  2013年   8524篇
  2012年   11739篇
  2011年   12682篇
  2010年   11571篇
  2009年   10095篇
  2008年   10279篇
  2007年   9732篇
  2006年   8758篇
  2005年   6746篇
  2004年   4633篇
  2003年   3738篇
  2002年   3008篇
  2001年   2681篇
  2000年   1853篇
  1999年   607篇
  1998年   151篇
  1997年   140篇
  1996年   137篇
  1995年   102篇
  1994年   86篇
  1993年   54篇
  1992年   53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2篇
  1966年   2篇
  1963年   3篇
  1962年   1篇
  195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赵景颇  韩硕  胡文玉  张阳  李慧敏 《临床荟萃》2007,22(13):941-943
目的了解输血传播病毒(TTV)与丙型肝炎病毒(HCV)重叠感染的发生率,探讨TTV感染与HCV感染的相互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乙型肝炎病毒(HBV)、HCV、庚型肝炎病毒(HGV)及TTV标志物,应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PCR)技术检测血清TTV DNA,用速率法或终点法检测血清肝功能指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用超声诊断仪检查肝胆脾形态及动态指标;应用SPSS 11.0软件分析比较肝功能检测结果、肝纤维化指标检测结果及肝脾形态和动态指标改变的差异。结果TTV/HCV重叠感染占TTV感染的69.6%(39/56),占HCV感染的61.9%(39/63)。TTV、HCV感染与TTV/HCV重叠感染肝功能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纤维化指标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TV/HCV重叠感染存在很高的发生率,感染者肝损程度较重,临床进程加快,有肝纤维化趋势。  相似文献   
142.
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像在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中对肝功能评价的价值。方法健康志愿者20例作为对照组,急性病毒性肝炎(AVH)患者56例(其中肝功能正常组26例,肝功能异常组30例)作为研究组。分别测量各例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并与转氨酶对比分析。结果在扩散敏感系数(b值)取200、400、600 s/mm2时肝功能正常组及异常组的ADC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肝功能异常组的ADC值与转氨酶呈正相关。结论在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中,DWI是一种具有潜力无创的评价肝功能的重要手段,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和提高。  相似文献   
143.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发生二尖瓣脱垂样改变的超声心动图特点,并分析其对治疗策略的影响.方法 选取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同时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与二尖瓣手术的17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将其分为A组(病变支数≥3支,n=98)与B组(病变支数1~2支,n=73).另选取我院同期收治的二尖瓣脱垂无冠心病行二尖...  相似文献   
144.
目的 对心房颤动患者先予静滴硫酸镁,然后再予低能量的电转复;或对心房颤动直接予低能量电转复.了解这两种方法对心房颤动的转复情况.方法 随机分组,56例心房颤动患者先予硫酸镁静滴,再予低能量电转复为治疗组;40例心房颤动患者直接予低能量电除颤为对照组,观察转复情况.结果 治疗组平均电转复能量为20 J,转复成功率96%;对照组平均电转复能量50 J,转复成功率80%.两组转复能量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 加用硫酸镁静滴,能降低电转复能量,对心脏损害少,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5.
目的:探讨多种方法综合治疗口腔及面颈部大面积静脉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患者的年龄、病变部位、病变大小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采用多种药物联合注射,结合病变周围环形缝扎、激光、手术等方法综合治疗口腔颌面部大面积静脉畸形134例。结果:134例中治疗效果优79例(58.96%),良45例(33.58%),显效10例(7.46%),差0例。结论:采用多种方法综合治疗口腔颌面部大面积静脉畸形,对提高疗效、改善面部形态、维持局部功能、减少不良反应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6.
肝胆管结石是肝胆外科较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做好患者术前、术后护理对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减少手术后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有非常重要意义.自2005年12月至2006年12月我科共收治肝内外胆管结石手术患者142例,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术前、术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7.
推拿掌振法对局部皮肤温度场红外热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毅  孙鹏  郑娟娟  程珂  安光辉 《辽宁中医杂志》2007,34(11):1624-1626
目的:通过红外热像技术,分析确定振法的热效应及操作时间的客观化标准。方法:利用红外热像技术采集初学者、低年资医师及高年资医师三组操作者采用的空置、掌振及空振法所得的相应红外热像数据,比较不同组别的温度差异。结果:三组操作者在空置后3min,心俞穴和大杼穴处温度均出现变化,且与操作前温度有显著差别(P<0.05);在空置3min后,被操作者的心俞处以及大杼处的温度呈自然下降趋势;而在行掌振法时,被操作者心俞处以及大杼处的温度变化,不仅发生在3min后,而且可延续到振法停止后的1min到3min内,与操作前温度相比,有显著差别(P<0.05);在空振中,高年资医师的劳宫处和中冲处温度呈现逐渐上升趋势,在振法进行到90 s时,中冲处温度出现显著变化,与开始温度相比,有显著差别(P<0.05),而劳宫处的温度则是在120 s时,出现显著变化,与开始温度相比,有显著差别(P<0.05)。结论:推拿手法有一定的热传导作用,但振法产热不仅仅是热传导作用,还有可能是激发了受试者体内的某种产热机制(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从空振试验模块推拿医师手部的升温现象分析,振法的持续操作时间至少应该达到90 s,最佳操作时间可能在3min以上。  相似文献   
148.
目的 分析破裂和未破裂腹主动脉瘤(AAA)曲率和血流动力学参数差异,探讨AAA破裂相关风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0年1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35例AAA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瘤体破裂13例,未破裂22例。依据患者CTA影像资料,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分析比较两组患者解剖学因素和血流动力学参数间差异和相关性。结果 破裂组AAA破裂处壁剪切应力(WSS)显著小于最大血流冲击处WSS[0.025(0.049/0.018) Pa比0.549(0.839/0.492) Pa,P=0.01]。未破裂组瘤体最大血流冲击处WSS显著大于破裂组[(1.378±0.255) Pa比0.549(0.839/0.492) Pa,P<0.01]。破裂组与未破裂组瘤体最大直径[(79.847±10.067) mm比(52.320±14.682) mm,P<0.01]、曲率[(0.139±0.050)比0.080(0.123/0.068),P=0.0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瘤体最大直径与瘤颈直径呈负相关(r=-0.732,P<0.01),与曲率呈正...  相似文献   
149.
升降散源自清代杨栗山所著《伤寒温疫条辨》一书,该书以其为治温疫十五方之“总方”。该方由白僵蚕、蝉蜕、姜黄、大黄4味药组成,僵蚕味辛苦气薄,喜燥恶湿,轻浮而升阳中之阳,能胜风除湿,清热解郁;蝉蜕性寒无毒,味咸而甘,为轻虚之品,能祛风胜湿,涤热解毒;姜黄气味辛苦,行气散郁;大黄味苦,大寒无毒,上下通行。全方取僵蚕、蝉蜕之气分药来生阳中之清阳,取姜黄、大黄之血分药降阴中之浊阴,寒热并用,升降同施,表里双解,以行升清降浊、宣郁散邪、活血通络之功。根据临床运用和观察,升降散治疗多种皮肤病及内科疾病均有较好的效果,现整理临证验案4则如下。  相似文献   
150.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对白介素-1β损伤的关节软骨细胞的作用及对细胞内一氧化氮体系的影响。方法:在无菌环境下消化得到3月龄雌性新西兰白兔膝关节软骨细胞,实验用细胞为第2代软骨细胞。软骨细胞与IL-1β(5μg/L)、IL-1β(5μg/L)+地塞米松(10-7、10-6、10-5mmol/L)、IL-1β(5μg/L)+银杏叶提取物(40mg、80mg、160mg/L)共同孵育,分别在72h后MTT法检测软骨细胞的增殖受到的影响;24h后测定受损伤软骨细胞培养液中的NOi、NOS,逆转录扩增(RT-PCR)检测iNOSmRNA。结果:MTT法显示IL-1β对软骨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地塞米松同银杏叶提取物均有对抗IL-1β的效应;地塞米松和EGb均能显著减少iNOSmRNAi、NOS、NO的生成(P<0.01);EGb761的这种效应有剂量依赖性。结论:银杏叶提取物通过抑制软骨细胞内的NO生成以保护IL-1β损伤的膝关节软骨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