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000篇
  免费   15016篇
  国内免费   7677篇
耳鼻咽喉   1193篇
儿科学   1913篇
妇产科学   730篇
基础医学   7901篇
口腔科学   2552篇
临床医学   14805篇
内科学   10790篇
皮肤病学   1188篇
神经病学   3143篇
特种医学   5704篇
外科学   10501篇
综合类   37316篇
现状与发展   29篇
预防医学   14837篇
眼科学   1727篇
药学   16124篇
  211篇
中国医学   15123篇
肿瘤学   5906篇
  2025年   22篇
  2024年   2102篇
  2023年   2290篇
  2022年   4728篇
  2021年   5768篇
  2020年   5042篇
  2019年   2859篇
  2018年   2752篇
  2017年   3735篇
  2016年   2897篇
  2015年   5294篇
  2014年   6638篇
  2013年   8524篇
  2012年   11739篇
  2011年   12682篇
  2010年   11571篇
  2009年   10095篇
  2008年   10279篇
  2007年   9732篇
  2006年   8758篇
  2005年   6746篇
  2004年   4633篇
  2003年   3738篇
  2002年   3008篇
  2001年   2681篇
  2000年   1855篇
  1999年   607篇
  1998年   151篇
  1997年   140篇
  1996年   137篇
  1995年   102篇
  1994年   86篇
  1993年   54篇
  1992年   53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2篇
  1966年   2篇
  1963年   3篇
  1962年   1篇
  195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目的总结针刺对脑缺血后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的调节作用,探讨其效应特点。方法基于近10年的现代实验研究文献,简述Bcl-2、Bax基因与脑缺血后细胞凋亡的相关性,着重从整体特征、时效特点及不同针刺治疗方案的作用比较等三方面,就针刺对脑缺血后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的调节作用进行总结评述。结果针刺对Bcl-2、Bax基因的作用具有整体、双向性的调衡特征,能促进抗细胞凋亡基因Bcl-2蛋白的表达,抑制促细胞凋亡基因Bax蛋白的表达,增大Bcl-2/Bax比值,达到抗细胞凋亡的作用。结论针刺对Bcl-2、Bax基因的调节作用具有一定的时效特点,起效快,维持时间较长,介入治疗的最佳时机应在脑缺血早期。在总体效应基本趋同的基础上,不同的选穴组方或针刺方法,其调节作用又存在优劣程度的区别。  相似文献   
132.
赵霞  刘旭  王学岭  马佐英 《河南中医》2015,35(1):200-203
脾阴虚证是具有阴虚证共性,且区别于脾阳(气)虚证,一种客观存在的脾虚证。脾阴虚证的现代研究,虽在动物模型、动物实验研究、病理实质、滋脾方剂作用机制、现代临床疾病应用、复方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仍需要进一步拓宽思路,更完整、全面认识脾阴虚证。  相似文献   
133.
目的:观察平衡针联合药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1—12月于广东省中医院急诊科就诊的颈性眩晕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予倍他司汀静脉滴注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平衡针、药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为18.75%,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痊愈率为9.37%,有效率为96.87%;两组痊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VSI评分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衡针联合药枕是治疗颈性眩晕的有效方法,能在短时间内减轻患者不适,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4.
中医药文化旅游是以丰富的药物资源和博大精深的传统中医药文化为旅游内容,让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获得中医药知识和体验中医药文化,具有健康、特色突出等优点。马王堆汉墓具有中医药文化价值高、地理位置好、旅游观赏条件优越等优势,是长沙市发展中医药文化旅游的一个重点景点,具有很好的中医药文化旅游价值。  相似文献   
135.
分析了敦煌遗书医药文献中涉及治疗白屑头风痒类疾病的5首古医方的组方含义,明确了5首敦煌古医方主治疾病包括白屑风、白秃疮、油风。证型可分虚实两大类,临床应当辨病辨证、分别虚实而择方使用。  相似文献   
136.
目的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磁场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raction,AMI)的保护治疗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空白对照组、磁场对照组、AMI组、AMI药物(心得安)治疗组和AMI磁场治疗组。采用电子计算机影像分析系统形态计量方法测量计算心肌梗死面积测定,并对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AMI磁场治疗组心肌梗死面积(infraction surface,IS)明显低于AMI组(P〈0.05)。通过光学显微镜对各组的观察表明:AMI组心肌梗死处肉芽组织增生,未见明显瘢痕形成,磁场治疗组心肌梗死处并可见部分瘢痕形成。结论磁场能减少AMI大鼠IS,有利于梗死处修复,对心肌具有保护作用,这也为磁场用于AMI的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7.
前列安丸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前列安丸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N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76例肝郁血瘀型CNP患者,采用数字表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8例,治疗组口服前列安丸,每次10 g,每天3次;对照组口服前列康片,每次5片,每日3次。两组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NIH-CPSI),中医症状积分,前列腺液参数和尿流率的变化。结果:两组经过4周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0.97%)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8.60%)(P0.01);治疗组NIH-CPSI总评分(9.75±3.67)分,中医症状积分(6.15±3.24)分,较对照组(15.83±3.71),(9.36±5.12)分,显著降低(P0.01);治疗组前列腺液白细胞和卵磷脂小体积分(0.86±0.74),(0.75±0.63)分,较对照组(1.54±0.37),(1.40±0.25)分,显著改善(P0.01),治疗组最大尿流率(MFR)和平均尿流率(AFR)(22.35±4.26),(12.35±2.24)m L·s-1,较对照组(16.54±2.73),(10.12±2.65)m L·s-1,显著提高(P0.01)。结论:前列安丸能够显著降低CNP患者的NIH-CPSI评分、中医症状积分、改善前列腺液参数和尿流率,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8.
目的:建立HPLC测定藏族药圆柏和刺柏中3种主要黄酮类成分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样品经70%甲醇超声,采用CAPCELL PAK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0.2%磷酸乙腈-0.2%磷酸水梯度洗脱,流速1.0 m L·min-1,检测波长360 nm,柱温40℃。结果:芦丁在0.004 9~0.146 4μg(r=0.999 9);槲皮苷在0.009 4~0.281 4μg(r=0.999 8);山柰酚在0.005 4~0.162 0μg(r=0.999 8)进样量与峰面积均成良好的线性关系;芦丁、槲皮苷和山柰酚的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12%(RSD 2.6%),96.35%(RSD 0.7%),96.13%(RSD 0.5%)。结论:3种黄酮在40 min内达到基线分离。该方法分析时间短、稳定性和准确度良好,对圆柏和刺柏药材的质量控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9.
目的通过观察心身疾病患者脑电信号慢波δ和θ波的功率值改变,探究心身疾病"刚柔辨证"四种常见证候与脑电慢波改变的相关关系。方法 "证病结合""以方测证"为研究方法,采用脑电地形图为技术手段,把经显效方剂对应治疗2~8周后疗效为显效和临床痊愈的"刚柔辨证"主证为心肝火旺、心肝阴虚、肝郁气滞、肝郁脾虚证的患者治疗前脑电信号δ和θ波功率值与健康人对照组脑电信号δ和θ波功率值进行对照分析。其中心肝火旺证20例、心肝阴虚证32例、肝郁气滞证27例、肝郁脾虚证21例和健康人对照组23例。结果心肝阴虚证与正常人对照组比较,δ波在额区和额极区功率值增高(在FP1、F3、F4,P0.005;在FP2,P0.05),θ波在除了双颞区之外所有10个脑区功率值增高(P0.005)。心肝火旺证、肝郁气滞证、肝郁脾虚证与正常人对照组比较,δ波和θ波功率值增高,以前头部为主,但此三组与对照组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初步揭示"刚柔辨证"四种常见证候与脑电慢波改变的规律性及特异性表现,初步从脑电生理学角度揭示"刚柔辨证"理论的物质基础和证候实质。  相似文献   
140.
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深吸气量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深吸气量测定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气流阻塞变化和呼吸困难严重程度的临床意义。方法对61例中度稳定期COPD患者进行常规肺功能检测,以Borg指数判断受试者呼吸困难的严重程度。所有患者在吸入400μg沙丁胺醇后重复检测肺功能和呼吸困难分级,36例在进行6min步行试验(6MWT)后重复肺功能检测和呼吸困难分级。结果吸入沙丁胺醇后,COPD患者的深吸气量和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分别为(1.6±0.5)和(1.3±0.4)L,均显著高于吸入前的(1.4±0.5)和(1.1±0.4)L,深吸气量平均改善率为(20±16)%,FEV。平均改善率为(1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70,P〈0.01);其中深吸气量改善率≥10%的占75.4%(46/61),FEV1改善率≥10%的占39.3%(24/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190,P〈0.01)。治疗后Borg指数(3.0±0.7)显著低于治疗前(3.9±0.8)。6MWT后,COPD患者深吸气量为(1.1±0.4)L,FEV1为(1.0±0.4)L,均显著低于6MWT前的(1.4±0.5)和(1.1±0.4)L,深吸气量平均恶化率为(26±8)%,FEV1平均恶化率为(1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79,P〈0.01),其中深吸气量恶化率≥10%的占100%(36/36),FEV1恶化率≥10%的占72.2%(2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613,P〈0.01)。运动后Borg指数(5.6±1.0)显著高于运动前(3.9±0.9)。治疗前后深吸气量差值与治疗前后Borg指数差值、运动前后深吸气量差值与运动前后Borg指数差值均呈显著正相关。静息状态未吸入沙丁胺醇时深吸气量与功能残气量、治疗前后深吸气量差值与治疗前后功能残气量差值、运动前后深吸气量差值与运动前后功能残气量差值均呈显著负相关。结论与FEV1比较,深吸气量检出稳定期COPD患者气流阻塞变化的敏感性比较高,能较准确地反映患者呼吸困难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