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761篇
  免费   7128篇
  国内免费   4167篇
耳鼻咽喉   1177篇
儿科学   1053篇
妇产科学   840篇
基础医学   9374篇
口腔科学   1540篇
临床医学   8788篇
内科学   12428篇
皮肤病学   1334篇
神经病学   4077篇
特种医学   4300篇
外国民族医学   8篇
外科学   11498篇
综合类   14380篇
现状与发展   15篇
一般理论   16篇
预防医学   6153篇
眼科学   1954篇
药学   8434篇
  55篇
中国医学   4290篇
肿瘤学   6342篇
  2024年   153篇
  2023年   750篇
  2022年   1872篇
  2021年   3214篇
  2020年   2370篇
  2019年   2170篇
  2018年   2436篇
  2017年   2331篇
  2016年   2435篇
  2015年   3651篇
  2014年   4656篇
  2013年   5165篇
  2012年   7617篇
  2011年   7750篇
  2010年   5789篇
  2009年   5009篇
  2008年   5830篇
  2007年   5638篇
  2006年   5289篇
  2005年   4558篇
  2004年   3564篇
  2003年   3388篇
  2002年   2937篇
  2001年   2240篇
  2000年   1618篇
  1999年   1092篇
  1998年   519篇
  1997年   509篇
  1996年   365篇
  1995年   303篇
  1994年   260篇
  1993年   170篇
  1992年   254篇
  1991年   274篇
  1990年   205篇
  1989年   190篇
  1988年   167篇
  1987年   179篇
  1986年   144篇
  1985年   128篇
  1984年   87篇
  1983年   86篇
  1982年   53篇
  1979年   72篇
  1978年   43篇
  1977年   46篇
  1975年   46篇
  1974年   46篇
  1973年   44篇
  1969年   4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81.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比较自体与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HSCT)治疗白血病和非霍杰金氏淋巴瘤 (NHL)的疗效和移植相关死亡。方法  2 2 2例白血病和NHL中 ,112例接受自体HSCT、110例接受异体HSCT ,其中38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M3 )和 36例NHL均为自体HSCT。移植预处理方案包括 :14 9例TBI +Cy、2 3例改良Bucy、5 0例MACC方案。 结果 全部患者均获得造血重建 ,在自体与异体移植后白细胞>1.0× 10 9/L和血小板 >2 0× 10 9/L的时间 ,二组分别为 (14 .3± 6 .1)d和 (17.8± 9.2 )d与 (15 .1±4 .6 )d和 (19.6± 10 .3)d ,二组比较造血重建时间无差异 (P >0 .0 1)。非M3 白血病自体与异体移植后 5年估计无病生存率为 (5 2 .0± 5 .8) %和 (6 2 .4± 6 .2 ) %、复发率为 (44 .7%和 14 .5 % ) ,M3 白血病自体移植无病生存率 (93.6± 4 .4 ) %、复发率 5 .3% ,NHL自体移植无病生存率 (6 6 .3± 8.0 ) %、复发率 2 2...  相似文献   
982.
 目的 探讨环氧化酶 2 (COX 2 ) ,Ⅱ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基因蛋白在食管癌上的表达以及与食管癌的分化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定量检测 6 5例食管鳞状细胞癌上COX 2、iNOS的蛋白表达量 (用荧光指数FI表示 )。结果 COX 2、iNOS在低分化型 (G3)鳞癌上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分化型 (G1、G2 )鳞癌 (其P值分别为 0 .0 0 0 1、0 .0 385 ) ;二者之间呈明显正相关。这两种基因蛋白的表达强弱均与淋巴结转移无关。结论 COX 2、iNOS的表达强弱与食管癌的分化密切相关 ;COX 2与i NOS在促食管癌的发生发展中有互相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83.
目的 观察高表达的p73基因对肺腺癌细胞生长曲线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 ,探讨高表达 p73基因在肺腺癌血管生成中的作用。 方法 将 p73α、p73 β以脂质体法转染A5 49细胞、H12 99细胞 ,采用细胞计数法绘制转染前后两种细胞生长曲线 ,RT PCR法半定量分析转染前后两种细胞中VEGF、bFGFmRNA的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转染p73基因后 ,A5 49细胞、H12 99细胞生长受到抑制 ,VEGF、bFGFmRNA表达水平下降 ,较未转染 p73基因的细胞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其中 p73 β对VEGFmRNA表达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 (P <0 .0 1)。 结论 高表达的 p73基因能够抑制肺腺癌细胞生长 ,降低肺腺癌细胞中VEGF、bFGFmRNA表达水平 ,提示高表达的 p73基因可能参与调控人肺腺癌VEGF和bFGF基因表达 ,从而起到一个抑癌基因的作用  相似文献   
984.
PURPOSE: To evaluate the potential of the new prognostic information gained by analyzing the coexpression of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 and cyclooxygenase-2 (COX-2) in cervical cancer patients. EXPERIMENTAL DESIGN: Sixty-eight patients with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 stage IIB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uterine cervix, who underwent concurrent chemoradiotherapy between 1993 and 1996, were divided into the following four groups according to their immunoreactivities for EGFR and COX-2 in paraffin-embedded sections: (a). the EGFR-negative/COX-2-negative group (n = 11); (b). the EGFR-negative/COX-2-positive group (n = 8); (c). the EGFR-positive/COX-2-negative group (n = 27); and (d). the EGFR-positive/COX-2-positive group (n = 22). The clinical features, patterns of treatment failure, and survival data in the four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Positive immunoreactivity for EGFR and COX-2 was observed in 49 of 68 (72%) and 19 of 68 (28%), respectively. However, no strong cor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the levels of EGFR and COX-2 immunopositivity (R(2) = 0.05, P = 0.07). Patients in the EGFR-positive/COX-2-positive group had a higher likelihood of locoregional recurrence than those in the other three groups (P = 0.02). Of the patients in the four groups, patients positive for both oncoproteins were found to have the worst prognosis with an overall 5-year disease-free survival rate of 55% compared with 91% for the EGFR-negative/COX-2-negative patients, 88% for the EGFR-negative/COX-2-positive patients, and 69% for the EGFR-positive/COX-2-negative patients (P = 0.05, log-rank test). In addition, the synchronous coexpression of the EGFR and COX-2 oncoproteins was found to be an independent prognostic factor by univariate and multivariate analyses (relative risk = 4.0, P = 0.03). CONCLUSIONS: Given these observations, we conclude that the coexpression of EGFR and COX-2 immunoreactivity may be used as a potent molecular risk factor for predicting the poor survival of patients with the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 stage IIB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uterine cervix.  相似文献   
985.
986.
复方藤梨根制剂上调PG细胞间隙连接通讯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复方藤梨根制剂对高转移性人肺癌细胞(PG)的生长及细胞间隙连接通讯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体外观察不同浓度复方藤梨根制剂对PG细胞的杀伤作用;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用药后细胞间隙连接通讯功能(GJIC)的变化。结果:4个浓度的复方藤梨根制剂对PG细胞均有杀伤作用,呈剂量依赖关系。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一定浓度的复方藤梨根制剂能上调GJIC。结论:复方藤梨根制对PG细胞具有生长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细胞间隙连接通讯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987.
988.
目的 探讨银环蛇毒素及其若干组分在体外对白血病K562细胞株的凋亡诱导作用。方法 采用阳离子交换层析法分离纯化银环蛇粗毒,应用MTT法、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术等研究毒素对K562细胞株的凋亡作用。结果 除Ⅳ峰毒素外,银环蛇粗毒及分离的部分组分IV峰、Ⅶ峰和Ⅷ峰等毒素的荧光显微图末见特征性的凋亡小体,DNA含量分布组方图中的二倍体峰前末见Gl细胞群。结论 银环蛇毒对K562细胞具有杀伤作用,但并非是细胞凋亡作用,而是致细胞坏死,而粗毒中的某些组分可能具有促K562细胞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989.
目的:探讨多药耐药蛋白(MRP)、谷胱甘肽转移酶Pi(GST—π)和肺耐药蛋白(LRP)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MRP、GST—π和LRP在90例胃癌及30例正常胃黏膜中的表达。结果:MRP、GST—π及LRP在胃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2.2%、99.0%和93.3%,均显著高于其在正常胃黏膜中的表达(P<0.05),且MRP、GST—π和LRP在高、中分化腺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在低分化腺癌和黏液癌中的表达(P<0.05)。但它们的表达与胃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无关。结论:MRP、GST—π和LRP在胃癌中高表达,在胃癌的原发性耐药中起重要作用。这可能是胃癌化疗效果差、死亡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90.
目的 :研究细胞周期蛋白D1与E在非小细胞肺癌 (NSCL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 :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87例NSCLC肿瘤组织中细胞周期蛋白D1、E的表达及PCNA估计增殖指数 (PI) ,并将上述结果与临床病理及预后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87例NSCLC中细胞周期蛋白D1、E阳性率分别为 4 4 .8% (39/87)、4 8.3% (42 /87) ,细胞周期蛋白D1阳性组的PI值显著高于阴性组 (P〈0 .0 5 ) ,细胞周期蛋白E阳性组PI值与阴性组无显著差异 (P〉0 .0 5 ) ;细胞周期蛋白D1阳性组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率和生存率均与阴性组有显著差异(P〈0 .0 1、〈0 .0 5、〈0 .0 1) ,细胞周期蛋白E阳性组淋巴结转移率、临床分期和生存率均与阴性组有显著差异 (P〈0 .0 5、〈0 .0 5、〈0 .0 1) ;细胞周期蛋白D1阳性组中细胞周期蛋白E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其阴性组 (P〈0 .0 5 ) ;细胞周期蛋白D1与细胞周期蛋白E双阳性组的PI值、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率显著高于非双阳性组 (P值均〈0 .0 5 ) ,生存率显著低于非双阳性组 (P〈0 .0 1)。结论 :细胞周期蛋白D1、细胞周期蛋白E均参与NSCLC的发生、发展 ,并影响其预后 ,但两者在其中所起作用不同 :细胞周期蛋白D1是调节NSCLC增殖的主要因素 ,细胞周期蛋白E主要与NSCLC进展有关 ;细胞周期蛋白D1可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