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984篇 |
免费 | 842篇 |
国内免费 | 452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94篇 |
儿科学 | 189篇 |
妇产科学 | 38篇 |
基础医学 | 630篇 |
口腔科学 | 197篇 |
临床医学 | 981篇 |
内科学 | 746篇 |
皮肤病学 | 95篇 |
神经病学 | 190篇 |
特种医学 | 378篇 |
外科学 | 774篇 |
综合类 | 2407篇 |
现状与发展 | 1篇 |
预防医学 | 1053篇 |
眼科学 | 115篇 |
药学 | 1019篇 |
12篇 | |
中国医学 | 941篇 |
肿瘤学 | 41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1篇 |
2023年 | 138篇 |
2022年 | 294篇 |
2021年 | 397篇 |
2020年 | 365篇 |
2019年 | 175篇 |
2018年 | 212篇 |
2017年 | 267篇 |
2016年 | 220篇 |
2015年 | 384篇 |
2014年 | 441篇 |
2013年 | 544篇 |
2012年 | 879篇 |
2011年 | 819篇 |
2010年 | 755篇 |
2009年 | 722篇 |
2008年 | 659篇 |
2007年 | 652篇 |
2006年 | 498篇 |
2005年 | 422篇 |
2004年 | 317篇 |
2003年 | 248篇 |
2002年 | 195篇 |
2001年 | 180篇 |
2000年 | 143篇 |
1999年 | 61篇 |
1998年 | 28篇 |
1997年 | 21篇 |
1996年 | 31篇 |
1995年 | 21篇 |
1994年 | 16篇 |
1993年 | 10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12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8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8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2篇 |
1978年 | 4篇 |
1976年 | 6篇 |
1975年 | 2篇 |
1973年 | 2篇 |
196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 探讨儿童头孢曲松相关尿路及胆囊假性结石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 方法 2011年3月收治头孢曲松相关尿路及胆囊假性结石患儿l例,男,6岁.入院前9d诊断为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予头孢曲松钠3 g/d[ll7 mg/(kg· d)]治疗,用药3d出现双侧腹痛、恶心、呕吐,遂停药.停药后2d腹部B超检查示右肾盂扩张,其内可见0.7 cm×0.4 cm强回声团,后伴弱声影.停药后4d复查B超示胆囊内数个强同声光点,未见声影;右肾盂扩张加重,肾盂输尿管交界处见1.6 cm较强回声,声影不明显,右侧输尿管扩张;左肾盂扩张1.1 cm,左侧输尿管扩张.SCr313μmol/L. 结果 行膀胱镜下双侧输尿管插管并冲洗,冲出较多胶冻样沉淀物.停药后6d复查SCr正常,复查B超示胆囊内强[回声光团体积较前增大;右肾盂扩张减轻;左肾盂扩张无明显改变,左输尿管扩张稍缓解.再次行膀胱镜下输尿管插管并冲洗,仍冲出较多胶冻状沉淀物.此后双侧腹痛间断发作,但较前有所缓解.停药后7d复查血、尿常规和肝肾功能未见明显异常.停药后10 d尿液变清亮、腹痛消失,复查CT未见尿路结石,双侧肾盂及输尿管无扩张,胆囊内可见较强回声团.停药后22 d复查B超示胆囊、双侧肾及输尿管均未见异常.随诊1个月,尿道及胆囊结石无复发.结论 头孢曲松相关尿路合并胆囊假性结石病例较少见.应用头孢曲松后出现尿路及胆道系统结行症状,应想到头孢曲松相关假结石病. 相似文献
52.
目的 探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在膀胱尿路上皮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收集81例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的新鲜尿液标本,分别行FISH和尿细胞学检测,并行膀胱镜检查;病理诊断泌尿系良性疾病12例合并8例临床诊断泌尿系良性疾病患者的尿液标本作对照.统计学分析FISH和尿细胞学检测诊断的特征值. 结果 81例均经病理检查确诊膀胱尿路上皮癌.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34例,肌层浸润性癌14例;低级别42例,高级别24例;由于送检组织不完整,无法准确分期、分级者分别为33例和15例.FISH、尿细胞学和膀胱镜检查诊断膀胱尿路上皮癌的敏感性分别为72.8% (59/81) 、27.2% (22/81)和97.5% (79/81),FISH诊断敏感性高于尿细胞学检测(P<0.05),但低于膀胱镜检查(P <0.05);FISH和尿细胞学检测诊断特异性分别为85.0%(17/20)、100.0% (20/20),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ISH和尿细胞学检测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5.2% (76/101)、41.6%(42/101),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FISH检测诊断膀胱尿路上皮癌敏感性高、特异性强、无创,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53.
目的:研究与不同类型肺癌存在关联的基因及其与肺癌的关联,为肺癌相关基因领域的研究学者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肺癌、基因进行命名实体识别、实体数据的标准化处理、肺癌-基因矩阵构建、肺癌-基因矩阵的聚类分析、文献回溯等,基于聚类的方法发现不同类型肺癌存在关联的基因及其在肺癌不同阶段的具体关联。结果:利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将肺癌大致分为A549 lung cancer,Advanced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四大类。高频基因主要是EGFR(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体内突变率较高)、P53(主要在NSCLC晩期患者中高水平突变表达)、KRAS(主要与NSCLC有关)。结论:基因、蛋白质、化学物质等实体对肺癌的产生与治疗至关重要。深入探究肺癌与基因的关系对肺癌的预防、诊断、治疗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4.
目的 检测宫颈鳞状细胞癌肿瘤出芽区及肿瘤中央区失巢凋亡因子Bcl2转录抑制因子1(Bit1)、上皮-间质转化(EMT)标志物E-钙黏蛋白及P16INK4a的表达情况,探讨Bit1、E-钙黏蛋白在宫颈癌获得高侵袭力过程中的意义及二者与P16INK4a表达的关系。方法 收集甘肃省肿瘤医院病理科2014-2018年宫颈鳞状细胞癌石蜡包埋标本77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宫颈鳞状细胞癌肿瘤出芽区及中央区Bit1、E-钙黏蛋白、P16INK4a的表达情况。以肿瘤中央区及出芽区各蛋白质表达评分的中位数作为分界点,将标本分为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分析在不同P16INK4a表达情况下Bit1及E-钙黏蛋白的表达差异及二者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在肿瘤中央区及出芽区Bit1与E-钙黏蛋白的相关关系。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或连续校正χ2检验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 77例宫颈鳞状细胞癌标本中,肿瘤中央区P16INK4a、E-钙黏蛋白、Bit1高表达率分别为32.5%(25/77)、67.5%(52/77)、63.6%(49/77),而在肿瘤出芽区分别为67.5%(52/77)、33.8%(26/77)、37.7%(29/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935、17.561、10.391,P均<0.01)。无论在肿瘤出芽区还是中央区,P16INK4a高表达组与P16INK4a低表达组Bit1及E-钙黏蛋白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肿瘤中央区Bit1低表达与脉管内癌栓及淋巴结转移有关(χ2=5.053、4.400,P均<0.05),肿瘤出芽区E-钙黏蛋白和Bit1低表达均与淋巴结转移有关(χ2=5.580、7.573,P均<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在肿瘤中央区及肿瘤出芽区E-钙黏蛋白与Bit1表达均呈正相关(r=0.287,P=0.011;r=0.236,P=0.039)。结论 宫颈癌侵袭力的增高与Bit1及E-钙黏蛋白表达降低及P16INK4a表达增高有关,宫颈癌细胞可能通过抑制Bit1获得失巢凋亡抗性并影响EMT的发生从而获得更高的侵袭能力,但P16INK4a并未参与此过程。 相似文献
55.
目的:初步探索以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患者常见临床化验指标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判断患者多种营养相关蛋白水平的可能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17年8月-11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NICU收治的急性脑损伤患者43例。采集入组第1天及第7天的血液标本并测评第7天APACHE II评分和SOFA评分,同步检测患者HB、HCT、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和转铁蛋白(TR)水平,分析HB与HCT与ALB、PA、TR之间测定值及变化值的相关关系,以及HB、HCT分别与APACHE II评分和SOFA评分之间的相关关系。也记录同步检测的动脉血血气分析中HB和HCT值,分析它们与静脉血检测值相关关系。同时,对HB与HCT测定值之间相关关系也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入组1 d和7 d的HB和HCT的测定值与同时间点ALB、PA和TR的测定值均呈正相关(r=0.521,P=0.000;r=0.306,P=0.004;r=0.420,P=0.000),且它们的变化值同样也呈正相关(r=0.581, P=0.000;r=0.496,P=0.001;r=0.527,P=0.000),同时HB、HCT与患者APACHE II评分和SOFA评分呈负相关(r =-0.735,P=0.000;r=-0.607,P=0.005)。HCT与HB实测值之间呈正相关(r=0.942,P=0.000),动静脉血所测得的HB/HCT值之间呈正相关(r=0.960,P=0.000;r=0.964,P=0.000)。结论:NICU临床常规检测的HB和HCT测定值可代表多蛋白水平,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6.
目的 探讨银杏叶片对服用奥氮平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脂代谢紊乱的影响。方法 选取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共80例,随机平均分为2组:单用组给予奥氮平(15±5)mg/d治疗,联合组给予奥氮平(15±5)mg/d+银杏叶片1.2 g/d治疗,共治疗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第2、4、8周末分别对2组患者进行血脂监测。结果 与治疗前对比,单用组第4周和8周末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均显著升高(P<0.05),高密度脂蛋白(HDL)显著降低(P<0.05);与治疗前对比,联合组8周末LDL和HDL无明显变化(P>0.05),TG和TC显著升高(P<0.05),但是8周末时联合组TG和TC显著低于单用组(P<0.05)。结论 服用奥氮平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会存在不同程度血脂水平的改变,而加用银杏叶片后能改善奥氮平所致的血脂异常。 相似文献
57.
58.
目的 微小miRNA-93-3p(miR-93-3p)对高糖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及炎症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肾小管上皮细胞,分为NC组、HG组、anti miR NC组、anti miR-93-3p组、HG+ miR NC组、HG+miR-93-3p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miR 93 3p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甲基噻唑基四唑(MTT)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蛋白1(CyclinD1)、活化的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 caspase-3)、磷酸化 磷脂酰肌醇激酶(p-PI3K)、磷酸化 蛋白激酶 B(p-AKT)表达量。结果 与NC组相比,HG组miR 93 3p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P<0.05),CyclinD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C caspase 3、p PI3K、p AKT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TNF α、IL 6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anti miR NC组相比,anti miR-93-3p组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C caspase 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TNF α、IL 6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HG+ miR NC组相比,HG+miR 93 3p组细胞存活率显著升高(P<0.05),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P<0.05),CyclinD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C caspase 3、p PI3K、p AKT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TNF α、IL 6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 miR 93 3p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高糖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及炎症因子分泌。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应用刺络拔罐联合麦肯基疗法治疗下背痛(lower back pain,LBP)对患者腰部屈伸活动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96例LBP患者,采取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实施麦肯基疗法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刺络拔罐疗法治疗,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评估两组疗效。治疗前后运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两组患者疼痛程度,采用日本骨科学会腰椎疾患治疗成绩评分标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JOA)评定患者腰椎功能状态,使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价患者机体功能状况;并测定两组腰部多裂肌表面肌电参数[时域指标均方根(root mean square,RMS)、频域指标中位频率(median frequency,MF)]值及测量腰部不同方向的屈伸活动度。同时记录两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5.8%(46/4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3%(39/48)(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ODI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而JOA评分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VAS、JOA、ODI评分改善效果较对照组同期均更显著(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腰部多裂肌RMS值均显著上升(P<0.05),MF值则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腰部多裂肌RMS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而MF值显著更低(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腰部屈伸(包括前屈、后伸及左右侧屈)活动度均显著增加(P<0.05)。但观察组腰部屈伸活动度增大更显著(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事件。结论:刺络拔罐联合麦肯基疗法治疗LBP的整体疗效确切,能明显减轻患者疼痛,改善腰椎功能及机体功能状态,增加腰部屈伸活动度,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该联合疗法显著改善患者腰部核心肌群的肌肉功能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60.
[目的]研究小茴香挥发油对在体小鼠胃肠运动及对家兔大鼠离体肠管收缩活动的影响。[方法] 1)小鼠在体实验:腹腔注射硫酸阿托品建立小鼠胃肠运动功能障碍模型,甲硫酸新斯的明腹腔注射建立小鼠胃排空和肠推进亢进模型,营养性半固体糊灌胃法观察小茴香挥发油对正常小鼠及上述两种模型小鼠小肠推进率和胃排空率的变化。2)离体肠道平滑肌实验:使用PowerLab15T生物信号采集系统观察小茴香挥发油对大鼠和家兔离体肠管运动的影响。[结果]小茴香挥发油不同浓度可以抑制正常小鼠的肠推进及甲硫酸新斯的明所致的肠推进亢进(P0.05);但对甲硫酸阿托品所致的小鼠胃肠运动抑制模型作用不明显,小茴香挥发油对大鼠和家兔离体小肠运动的频率和张力有极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结论]小茴香挥发油具有抑制小鼠胃肠动力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拮抗乙酰胆碱的作用,从而缓解胃肠道痉挛,为今后小茴香的制剂开发及临床用药的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