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95篇
  免费   894篇
  国内免费   457篇
耳鼻咽喉   125篇
儿科学   223篇
妇产科学   114篇
基础医学   661篇
口腔科学   246篇
临床医学   1078篇
内科学   955篇
皮肤病学   123篇
神经病学   250篇
特种医学   410篇
外科学   1017篇
综合类   2419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1087篇
眼科学   127篇
药学   1076篇
  12篇
中国医学   937篇
肿瘤学   485篇
  2024年   62篇
  2023年   144篇
  2022年   307篇
  2021年   422篇
  2020年   379篇
  2019年   191篇
  2018年   237篇
  2017年   284篇
  2016年   260篇
  2015年   422篇
  2014年   484篇
  2013年   622篇
  2012年   970篇
  2011年   920篇
  2010年   808篇
  2009年   780篇
  2008年   736篇
  2007年   718篇
  2006年   560篇
  2005年   483篇
  2004年   361篇
  2003年   288篇
  2002年   244篇
  2001年   191篇
  2000年   156篇
  1999年   69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3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5篇
  1975年   2篇
  1973年   2篇
  196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评价对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实施双侧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治疗后运动功能的改善情况,以及对左旋多巴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03-09/2004-11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神经外科行双侧丘脑底核慢性高频脑深部电刺激的帕金森病患者6例。采用磁共振导向立体定向方法,将刺激电极分别植入双侧丘脑底核,同期植入刺激发生器。术后1个月用程控计算机在体外调整刺激参数,以达到最佳疗效。术后3个月分别在开、关状态进行帕金森病联合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评分评估肢体震颤,肌强直,运动减少等症状的改善。并对术前术后左旋多巴制剂用量进行了比较。结果:6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6例患者术后均获得了显著的疗效,震颤完全消失,肌强直、步态、姿势障碍以及药物所致的并发症明显改善。②药物开状态时(指药物开始起作用时,患者活动自如)日常生活活动评分、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总评分、运动评分:慢性高频脑深部电刺激术后刺激器开状态均明显优于刺激器关状态[(7.9±3.2),(23.5±5.3)分;(37.8±3.4),(45.2±5.4)分;(30.5±3.1),(42.1±5.4)分,(P<0.05~0.01)]。药物关状态时日常生活活动评分、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总评分、运动评分:慢性高频脑深部电刺激术后刺激器开状态均明显优于刺激器关状态[(8.6±2.8),(35.3±4.8)分;(42.6±4.9),(78.4±7.7)分;(35.2±4.7),(70.7±6.8)分,(P<0.05~0.01)]。③左旋多巴制剂的用量:慢性高频脑深部电刺激后3个月时明显低于刺激前[(346.3±182.8)mg/d,(880.6±254.9)mg/d,(P<0.01)]。结论:慢性高频脑深部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可明显控制肢体震颤,肌张力障碍、步态、姿势等运动障碍,减少患者左旋多巴的用量。  相似文献   
992.
刘颖  安孝梅 《磁共振成像》2016,7(11):876-880
慢性疼痛是一种关乎人体生理和心理的疾病,近年来学者应用功能MRI技术(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对慢性疼痛进行了大量研究,作者从慢性疼痛的特点、静息态fMRI对慢性疼痛的研究方法、实验和分析等方面对慢性疼痛的静息态fMRI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93.
2103例脑卒中登记患者发病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评价我院脑卒中单元运行以来登记的连续住院的脑卒中患者发病危险因素的构成情况。方法选择2005年5月~2007年4月在我院连续登记住院的脑卒中患者2103例,其中脑梗死1 568例,脑出血311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9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34例,对已知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所有类型脑卒中患者中,高血压的发生率排序第一,是各类脑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吸烟是排序第二位的危险因素。不同性别脑卒中患者危险因素的构成情况有所不同,男性患者中吸烟和酗酒的比例高于女性患者,而女性患者中血脂异常和肥胖的比例高于男性患者。心房颤动患者更容易发生前循环栓塞。男性患者发生脑动脉狭窄的概率高于女性患者。结论降压治疗仍是脑卒中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的重点工作。应当重视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有针对性地进行个体化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994.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value of ictal 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and VEEG in localization of epileptogenic foci for intractable epilepsy. Method The data of ictal SPECT and VEEG were reviewed from 48 patients with intractable epilepsy, all the results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with each other. Surgical treatment were performed on 48 cases. Results The positive rate of ictal SPECT and VEEG localization was 94% and 96% respectively. The rate of complete coincidence of the two methods was 46% (22/48), partial coincidence was 29% (14/48). Comparing ictal SPECT with video EEG in the ratio of lateral and focal epileptic foci localization, twenty - seven of 48 patients had an Engel Class Ⅰ outcome after surgery and an additional ten patients had rare seizure (Engel Class Ⅱ), and eight patient had a decrease in seizure frequency (Engel Class Ⅲ) , no marked chang (Engel Class Ⅳ) in three patients. In Engel Class Ⅰ and Class Ⅱ outcome cases, there were 33 (out of 37) cases came from its coincidence of ictal SPECT and VEEG localization. Conclusions VEEG combined with ictal SPECT can increase the accuracy on localization of epileptogenic foci for intractable epilepsy.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探讨先天性阴茎显露不良的诊断与治疗特点.方法 阴茎显露不良患者89例,平均年龄10.6(5~45)岁.其中隐匿型32例(36%)、埋藏型42例(47%)、混合型15例(17%),轻度38例(43%),中度27例(30%)、重度24例(27%).36例中、重度者住院行手术矫正.53例轻、中度患者采取非手术治疗观察,其中38例获随访平均30(12~48)个月.结果 36例手术患者.手术前后阴茎长度分别为(1.37±0.58)、(4.05±0.52)cm,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68,P<0.01),阴茎外观满意.38例轻、中度非手术患儿随访至青春期14~16岁,阴茎显露长度由(2.60±0.40)cm增至(4.90±0.50)cm.结论 根据阴茎显露不良的分型、分度采用相应的手术指征、适当的治疗方案治疗效果满意;轻中度患者随访观察显露不良症状多可自然改善.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探讨新疆南部维吾尔族人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460位点基因多态性与泌尿系结石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基因测序等方法检测200例尿石症患者的VEGF-460基因多态性,200例健康人群体检标本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VEGF-460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结果 2组VEGF-460位点CC、TT、CT基因型和等位基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1.5%、29.0%、69.5%和0.5%、27.5%、72.0%,等位基因C、T分别为36.2%、63.7%和36.9%、63.1%,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 新疆南部地区维吾尔族人群VEGF-460基因多态性与尿石症无关,VEGF-460位点可能不是维吾尔族尿石症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改良Pfannenstiel切口在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中的疗效和优势.方法:随机对63例BPH患者采用改良Pfannenstiel切口行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观察术后切口的愈合情况、手术平均时间,术后患者的体位、切口的疼痛、切口的张力、生活质量、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的差异.结果:采用下腹部改良Pfannenstiel切口,完全可以替代直切口,切口暴露好,张力小,感染率明显下降,并发症少,切口小而美观,对合并腹股沟斜疝者无须另取切口,可一次完成.结论:改良Pfannenstiel切口在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的治疗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它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愈合速度快,出血量少,恢复快的优点,从解剖学上避免了下腹部腹直肌后鞘不完整造成的弊端,降低了切口疝的发生率;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评价辛伐他汀预先给药对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96只,体重220~280 g,随机分为3组(n=32):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辛伐他汀预先给药组(Si组).IR组和Si组采用夹闭腹主动脉45 min后开放的方法制备脊髓缺血再灌注模型,Si组制备模型前3 d开始以辛伐他汀20 mg·kg-1·d-1灌胃,连续3 d.分别于再灌注6、12、24 h时取8只大鼠,进行后肢运动功能评分.分别于再灌注2、6、12、24 h时取8只大鼠,采集静脉血样,测定血清脑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BB)活性.取完血样后取大鼠脊髓组织,测定Toll样受体4(TLR4)mRNA表达、NF-κB活性、TNF-α含量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含量,光镜下观察脊髓的病理学结果.结果 与S组比较,IR组和Si组后肢运动功能评分降低,血清CK-BB活性、脊髓TLR4mRNA表达、NF-κB活性、TNF-α和ICAM-1含量升高(P<0.05或0.01).与IR组比较,Si组后肢运动功能评分升高,血清CK-BB活性、脊髓TLR4 mRNA表达、NF-κB活性、TNF-α和ICAM-1含量降低(P<0.05或0.01).Si组脊髓病理学损伤程度轻于IR组.结论 辛伐他汀预先给药可减轻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与下调TLR4表达、抑制NF-κB激活,从而减轻炎性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探讨小肠移植后亚临床型细胞性排斥反应(SCR)的临床表现、肠镜下改变和病理特点.方法 小肠移植1例,受者为女性,34岁,供者为男性.应用抗CD52单克隆抗体行诱导治疗,术后单用他克莫司(Tac)、无皮质激素的维持治疗方案.怀疑发生可疑排斥反应(IND)级至I级排斥反应时,提高血Tac浓度,行短程小剂量皮质激素治疗,排斥反应控制不佳时,则行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发生中度排斥反应时提高血Tac浓度,给予甲泼尼龙2 g,随后应用皮质激素递减方案.术后头2个月内,每周行2次肠镜和病理学检查,之后频次减为1次/周.结果 至随访结束患者已存活19个月(611 d),期间共发生有临床症状的急性排斥反应6次,亚临床排斥反应3次.3次亚临床排斥反应时,2次肠镜下未见明显改变,1次表现为斑点状的充血、水肿,放大肠镜下绒毛数量轻度减少.3次亚临床排斥反应的病理检查中,1次以黏膜上皮剥脱为主,隐窝上皮损伤较轻,组织学改变符合轻度急性排斥反应;而另2次以隐窝上皮的损伤为主,为可疑急性排斥反应.结论 SCR可能是临床排斥反应的早期阶段,无明显临床症状,肠镜下改变不明显,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学检查,但必须排除移植肠血管病变、肠梗阻、各类炎症等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