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291篇 |
免费 | 888篇 |
国内免费 | 502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94篇 |
儿科学 | 148篇 |
妇产科学 | 74篇 |
基础医学 | 479篇 |
口腔科学 | 162篇 |
临床医学 | 1029篇 |
内科学 | 561篇 |
皮肤病学 | 62篇 |
神经病学 | 190篇 |
特种医学 | 378篇 |
外科学 | 668篇 |
综合类 | 2406篇 |
现状与发展 | 1篇 |
预防医学 | 995篇 |
眼科学 | 80篇 |
药学 | 969篇 |
19篇 | |
中国医学 | 921篇 |
肿瘤学 | 44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4篇 |
2023年 | 122篇 |
2022年 | 293篇 |
2021年 | 379篇 |
2020年 | 339篇 |
2019年 | 176篇 |
2018年 | 193篇 |
2017年 | 253篇 |
2016年 | 206篇 |
2015年 | 343篇 |
2014年 | 437篇 |
2013年 | 557篇 |
2012年 | 823篇 |
2011年 | 860篇 |
2010年 | 780篇 |
2009年 | 638篇 |
2008年 | 643篇 |
2007年 | 564篇 |
2006年 | 590篇 |
2005年 | 426篇 |
2004年 | 275篇 |
2003年 | 214篇 |
2002年 | 167篇 |
2001年 | 144篇 |
2000年 | 97篇 |
1999年 | 28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1957年 | 3篇 |
1956年 | 2篇 |
1955年 | 1篇 |
1954年 | 1篇 |
194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6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立体定向脑内病灶活检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先进图像引导立体定向脑组织活检术方法 ,明确其在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7年12月至2009年1月立体定向脑内病灶活检的1187例病历资料,其中男性694例(58.5%),女性493例(41.5%);年龄1~85岁(平均39.7岁).CT(含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引导活检607例,MRI(含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成像)引导活检580例;采用常规框架立体定向活检手术726例,采用无框架立体定向机器人活检手术461例(含定向引导神经内镜活检).早期450例立体定向手术定位,采用CT或MRI图像测量靶点坐标方法 ,不能立体显示穿刺途径;后期737例立体定向手术定位,采用计算机三维重建病灶方法 ,能够立体显示穿刺路径.结果 活检明确组织病理学诊断1156例(活检阳性诊断率97.4%).本组中983例(82.8%)获得肿瘤学病理诊断,主要包括神经胶质瘤、转移性肿瘤、原发性淋巴瘤、生殖细胞瘤等;173例(14.6%)为非肿瘤性病变,其中包括多发硬化和瘤样脱髓鞘病变、神经变性疾病、炎性病变、寄生虫病等.活检穿刺手术并发少量血肿(<10 ml)而无神经功能障碍20例(1.7%),较大血肿(>10ml)需要外科处理(置管引流或开颅血肿清除)9例(0.8%);活检出血导致死亡3例(0.3%).本组无颅内感染病例.结论 先进影像技术引导的立体定向脑组织活检术是一种微侵袭、可靠的脑内疾病确定诊断手段.生化成像、功能成像技术的发展,为立体定向引导的活检技术赋予了崭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肾脏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常规超声诊断为肾脏占位或可疑肾脏占位的患者应用超声造影、螺旋CT检查,并将结果与术后病理对比。结果:超声造影鉴别肾脏良、恶性肿瘤的准确率为96.7%(29/30)。螺旋CT准确率是90%(27/30)。结论:超声造影能明确显示肾脏肿瘤的存在,对鉴别肾脏良、恶性肿瘤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3.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发生率近年来不断增加,已成为继假体松动和复发性脱位之后导致髋关节翻修的第3位最常见原因。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治疗难度大,手术失败率高,有一定致死率。认识并避免导致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危险因素,正确掌握各类型骨折的治疗原则,准确判断股骨假体的稳定性,并选择适当的内固定或翻修方法,是获得可靠治疗疗效的保证。 相似文献
104.
IBL教学法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实施与效果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目的 探讨IBL教学方法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85名在呼吸内科实习的护生随机分为实验组(43名)和对照组(42名).实验组采用以质疑为基础的IBL教学方法,对照组实施传统教学,于实习2周后向护生发放教学方法评价表,实习3周后向患者发放护生满意度调查表.结果 住院患者对实验组护生的工作态度、健康教育、生活护理、解决问题4个方面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均P<0.01);两组护生对教师教学方法效果评价中,实验组对提高思维表这能力和学习积极性及增强团队意识的评价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IBL教学方法能促进护生主动学习,提高创新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05.
106.
目的:对寡发酵链球菌在大鼠口腔内高糖环境下的定植能力进行初步探索。方法:21天龄SPF-SD大鼠48只,24~27天喂以氨苄青霉素水溶液(内源性细菌抑制),28天时将大鼠分为4组,每组12只,高糖持续饲喂,28~30天连续3天接种菌液,组1(SM组)接种变形链球菌菌液,组2(SO组)接种寡发酵链球菌菌液,组3(SO+SM混合接种组)接种变形链球菌和寡发酵链球菌混合菌液,组4为阴性对照组,不接种任何菌液。细菌接种次日和第10天,用无菌棉签擦取大鼠双侧下颌磨牙(6颗)牙合面、颊、舌面的菌斑,PBS系列稀释,SM组接种于MSB平皿和BHIS血平皿,SO组接种于MSAE平皿,SO+SM混合接种组接种于MSB平皿、MSAE平皿和BHIS血平皿,阴性对照组接种于MSB平皿和MSAE平皿。从MSB平皿筛选、计数变形链球菌,从MSAE平皿筛选寡发酵链球菌疑似菌落并16S rDNA测序鉴定寡发酵链球菌。结果:SO组接种寡发酵链球菌次日,寡发酵链球菌检出率为33.3% (4/12);SO+SM混合接种组接种次日寡发酵链球菌检出率为0,而变形链球菌检出率为100.00%,变形链球菌占总菌的比例为14.70%±4.53%;SM组在接种次日的变形链球菌检出率也为100.00%,其占总菌的比例为12.42%±4.27%,与SO+SM混合接种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O组接种寡发酵链球菌第10天,寡发酵链球菌检出率为0;SO+SM混合接种组接种第10天,寡发酵链球菌检出率亦为0,而变形链球菌检出率为100.00%,变形链球菌占总菌的比例为15.78%±5.10%;SM组在接种第10天的变形链球菌检出率也为100%,其占总菌的比例为17.08%±5.75%,与SO+SM混合接种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实验条件下,在大鼠口腔内高糖环境下,寡发酵链球菌在大鼠口腔内呈一过性显现,不能定植。 相似文献
107.
目的通过研究白花蛇舌草对巨噬细胞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及Toll样受体4(TLR-4)炎性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探索白花蛇舌草的免疫调节作用,为新药研发提供实验和理论基础。方法用白花蛇舌草水提液作用小鼠腹腔巨噬细胞,RT-PCR法检测3种常见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Cxcl1的表达。然后用Autodock软件分析白花蛇舌草主要成分与TLR-4的相互作用,得出白花蛇舌草的主要活性物质对于TLR介导的信号通路的作用机理,从而得出白花蛇舌草对巨噬细胞炎症因子释放以及吞噬功能的影响。结果白花蛇舌草能上调Cxcl1基因的表达,其主要成分豆甾醇-β-D-葡萄糖苷、反式4-甲基肉桂醇、车叶草苷酸可以与TLR-4受体结合。结论白花蛇舌草可以激活TLR-4信号通路,从而影响Cxcl1的表达及巨噬细胞功能,因此推测白花蛇舌草有调控免疫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9.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医辨证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中医辨证规律。方法 采取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756例在院COVID-19患者进行中医四诊信息收集,按早期(起病时)、中期(病程为7~ 30 d)、后期(病程>30 d)不同病程阶段用频数法统计患者主要临床症状发生率,运用层次聚类法对常见症状(出现率>5.0%)进行聚类分析,并结合专家经验总结其证候规律。结果 COVID-19患者早期(756例)症状以发热(52.25%, 395例)、咳嗽(43.25%,327例)、乏力(27.25%,206例)、胸闷(26.72%,202例)、气喘(17.59%,133例)及咯痰(5.03%,38例)最为常见,层次聚类分析将除咯痰外的5个症状聚为一类,提示该阶段湿遏肺卫的病机。COVID-19患者中期(383例)症状以苔腻(64.49%,247例)、苔黄(43.86%,168例)、苔厚(40.21%,154例)、咳嗽(34.73%,133例)、舌红(32.38%,124例)、大便不畅(25.85%,99例)、气喘(25.33%,97例)、乏力(25.07%,96例)、纳差(23.76%,91例)、口苦(14.36%,55例)、苔燥(12.01%,46例)、舌紫(12.01%,46例)、虚汗(11.49%,44例)、便秘(10.18%,39例)、白痰(8.62%,33例)、失眠(7.31%,28例)、恶心(7.05%,27例)、腹泻(6.79%,26例)和黄痰(6.27%,24例)为最常见,层次聚类分析将这19个变量聚为3类,分别提示该阶段湿阻肺脾、湿热内蕴和湿热化燥的病机。COVID-19患者后期(373例)症状以苔腻(50.94%,190例)、乏力(39.41%,147例)、咳嗽(37.80%,141例)、舌红(33.78%,126例)、气喘(32.17%,120例)、虚汗(23.86%,89例)、口干(22.79%,85例)、纳差(20.11%,75例)、大便不畅(19.30%,72例)、口苦(15.01%,56例)、白痰(10.72%,40例)、心悸(8.31%,31例)和苔少(8.04%,30例)为常见症状,层次聚类分析将这13个变量聚为2类,分别提示该阶段气阴两虚兼余湿未清和肺脾气虚兼余湿未清的病机。结论 COVID-19不同疾病阶段的中医证候呈现由表入里、由湿化热、由实转虚的规律性变化,症状上具有明显的自身特点。 相似文献
110.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慢性进展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传统中医临床一般多从肾论治,根据现代医学的最新研究及中医生克制化理论提出肾虚督亏是AS的致病之本,脾病湿盛是发病关键,提出从肾-脾轴论治AS的治疗思路,并以温肾强督、健脾祛湿为其治疗大法,自拟基础方温肾健脾定脊汤。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