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119篇
  免费   11067篇
  国内免费   6527篇
耳鼻咽喉   1258篇
儿科学   1895篇
妇产科学   566篇
基础医学   7667篇
口腔科学   2535篇
临床医学   13492篇
内科学   10437篇
皮肤病学   1102篇
神经病学   2891篇
特种医学   4421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外科学   10295篇
综合类   29559篇
现状与发展   33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12248篇
眼科学   1654篇
药学   12688篇
  177篇
中国医学   10338篇
肿瘤学   5450篇
  2024年   465篇
  2023年   1303篇
  2022年   3283篇
  2021年   4294篇
  2020年   3630篇
  2019年   2188篇
  2018年   2318篇
  2017年   3053篇
  2016年   2413篇
  2015年   4368篇
  2014年   5654篇
  2013年   7072篇
  2012年   10000篇
  2011年   10819篇
  2010年   9392篇
  2009年   8495篇
  2008年   8877篇
  2007年   8728篇
  2006年   7762篇
  2005年   6124篇
  2004年   4417篇
  2003年   3682篇
  2002年   2867篇
  2001年   2531篇
  2000年   1974篇
  1999年   852篇
  1998年   333篇
  1997年   262篇
  1996年   230篇
  1995年   181篇
  1994年   166篇
  1993年   85篇
  1992年   66篇
  1991年   78篇
  1990年   63篇
  1989年   57篇
  1988年   53篇
  1987年   64篇
  1986年   49篇
  1985年   45篇
  1984年   36篇
  1983年   21篇
  1982年   22篇
  1981年   20篇
  1979年   30篇
  1974年   14篇
  1972年   14篇
  1959年   17篇
  1958年   24篇
  1957年   2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 (DN)患者体内转化生长因子 - β1(TGF - β1)含量及其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双抗夹心法对 4 8例 2型糖尿病肾病 (G1组 )患者尿液、血液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HA体外刺激培养上清液 (CPBMCs)中TGF - β1含量进行检测 ,并与 4 6例肾功能正常的 2型糖尿病 (G2组 )及 4 8例健康人(G3组 )比较。结果G1组尿液和血浆中的TGF - β1含量明显升高 ,其尿液中含量 (45 0 2 9± 99 75fg·L-1)与G2组 (74 72± 18 5 7fg·L-1)和G3组 (5 9 90± 9 5 5fg·L-1)比较 ,分别为P <0 0 1和P <0 0 0 1。血浆中含量 (387 4 5± 82 0 6fg·L-1)与G2组 (5 8 91± 11 0 3fg·L-1)和G3组 (47 2 5± 6 2 2fg·L-1)比较 ,分别为P <0 0 5和P <0 0 1。G2组与G3组之间比较 ,尿液及血浆中含量均无明显差异 (P均 >0 0 5 )。G1组患者CPBMCs中的TGF - β1含量与G2组、G3组之间无明显差异 (P均 >0 0 5 )。结论尿液和血浆中TGF - β1含量检测可能作为判断DN病情活动的一项有意义指标。  相似文献   
192.
目的 :研究SideropenicDysphagla (S -D)综合征膜性蹼产生的机制。方法 :回顾分析S -D综合征2 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影像学检查显示膜性蹼在颈段食道前壁呈 2mm深的模样陷凹。血液学检查为缺铁性低血红蛋白性贫血改变。结论 :缺铁性贫血是S -D综合征的原因 ,铁剂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93.
XIAP与肿瘤化疗耐药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凋亡程度的降低是肿瘤发生的主要机理,造成肿瘤对化疗药物耐药的主要原因是化疗药物介导的细胞凋亡指数的下降。凋亡抑制蛋白在抑制细胞凋亡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XIAP是IAP家族中抑制细胞凋亡的最主要成员。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对XIAP抗凋亡机制的研究及其在肿瘤化疗耐药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4.
低位无肛术术中完整保留瘘口组织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低位肛门直肠畸形术术中保留瘘口组织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法对67例无肛前庭及会阴瘘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女童无肛前庭瘘59例,男童无肛会阴瘘8例。年龄3个月~16岁,平均10个月。患儿多以排便困难或肛门位置异常就诊。4例无肛前庭瘘患儿曾在婴儿期行瘘口后切术。患儿均采用完整保留瘘口的前矢状入路肛门成形术治疗。结果患儿术后3及6个月常规来院复诊,最长随访8年。65例(97.0%)患儿会阴部矢状切口一期愈合,会阴及肛门外观良好;另2例(男、女各1例)术中直肠破损患儿,自修补处穿孔导致会阴部矢状切口感染(占直肠破损修补术的40%),最终形成直肠会阴瘘,但肛门外观良好。67例均采用肛门功能临床评分标准评估患儿排便功能,64例(95.5%)患儿排便功能良好,总评分为5~6分;另3例(男1例,女2例)顽固便秘,需开塞露协助排便。结论低位无肛术中完整保留瘘口组织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95.
目的寻找一种治疗骨不连接所需植骨材料,利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活性诱导作用,促进骨修复.方法13例成人骨不连患者,选择4-10个月龄胎颅骨(FCB)作可吸收载体,结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制备成复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胎颅骨(bFGF/FCB),植入受骨区,以适当的内固定重新构建骨修复支架.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骨性修复,且成骨效应明显.结论胎颅骨作为植骨材料既可以起到植骨作用,增大植骨面,增加骨再生诱发点,屏蔽了骨断面,也避免了自体植骨的手术创伤;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以诱导和促进骨修复,二者复合物是治疗骨不连接的一种较好材料.  相似文献   
196.
蕲蛇酶减轻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从病理形态学观察蕲蛇酶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后再灌注模型,光镜及电镜观察缺血3h恢复血流再灌24h后脑组织形态学变化。TTC染色观察脑梗死面积,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脑组织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用药组分别在缺血即刻或再灌即刻静脉给予不同剂量的蕲蛇酶,观察比较模型组和蕲蛇酶所有给药组之间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 缺血即刻给蕲蛇酶4U/kg组较再灌即刻给蕲蛇酶同剂量组显著减小梗死灶(P〈0.001),减轻脑组织病理改变,并使脑组织中bFGF蛋白表达明显增多。结论 蕲蛇酶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可能与脑组织中bFGF表达增高有关;提示该药早期使用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97.
目的探讨脾脏损伤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手术治疗的64例脾脏损伤的病因、伤情分级、手术方法分析。结果64例脾脏中钝器伤45例,占70.31%,锐器伤19例,占29.69%。Ⅰ~Ⅱ级损伤26例占40.63%,Ⅲ~Ⅳ级损伤38例,占59.38%,64例患者死亡2例,均为Ⅳ级损伤,占3.13%。结论正确的手术方法,积极稳妥地处理合并伤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8.
目的 为构建生物人工肝进行肝细胞的准备。方法 采用胶原酶半原位灌流法分离单个乳猪肝细胞,并对其活力及单层和聚集培养后的白蛋白、尿素合成功能进行检测。结果 采用本方法从每头乳猪中分离到的单个肝细胞数为(3.1±1.5)×10~(10),活性超过95%。在加入激素和生长因子的培养基中单层培养时,肝细胞功能良好,可维持2周左右。而在未加入激素和生长因子的培养中肝细胞虽能存活1周,但功能于24h后即丧失。球形聚集培养可实现肝细胞的大量培养,且生物学活性较单层培养显著提高。结论 采用胶原酶半原位灌注法所得单个乳猪肝细胞基本能满足构建生物人工肝对肝细胞数量的要求。聚集培养接种密度大,细胞生物学活性高,可用于构建生物人工肝。  相似文献   
199.
全身麻醉药物对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全身麻醉药物通过对中枢多种神经递质和受体系统的影响,调节神经突触传递可塑性的改变,从而对学习记忆功能产生广泛作用。深入考察全身麻醉药物对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将为合理解释术中残留记忆和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机制,婴幼儿和老年痴呆患者手术期间选择合适的全身麻醉药物和方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0.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and mechanism by which PPARγ ligand, rosiglitasone, regulates the expression of CD40 and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 1 (ICAM-1) in the rat peritoneal mesothelial cells (RPMCs) induced by lipopolysaccharide (LPS). Methods RPMCs were harvested from Sprague-Dawley rat peritoneal cavity and maintained under defined in vitro conditions. The cell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groups as follows: medium, LPS (5 mg/L), LPS (5 mg/L)+BAY11-7085(5 μmol/L, NF-κB inhibitor), rosiglitazone (10 μmol/L or 20 μmol/L, 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γ activator), LPS (5 mg/L)+rosiglitazone (10 μmol/L)+GW9662 (3 μmol/L, peroxisome proliferator-aetivatcd receptor γ antagonist), and LPS (5 mg/L)+vehicle (DMSO 0.2 ml/L). The expressions of CD40 and ICAM-1 RNA in RPMCs were examined by RT-PCR after 3 hour treatment, and the protein expressions of CD40, ICAM-1, p-NF-κB p65 and p-IκBα were examined by Western blot or immunofluorescence after 24 hour treatment. Results Following treatment with LPS, both the expressions of CD40 and ICAM-1 protein in RPMCs were up-regulated significantly (P<0.05), and the phosphoralation of p65 was increased greatly (1.10±0.17 vs 0.55±0.06, P<0.05). BAY11-7085 (5 μmol/L)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e protein expression of p-p65 (0.22±0.11 vs 1.10±0.17, P<0.01), CD40 (0.34±0.02 vs 0.50±0.06, P<0.05) and ICAM-1 (0.35±0.16 vs 0.74±0.03, P<0.05). Pretreated with rosiglitazone for 3 h then added with LPS for 1 h, the levels of p-p65, CD40 and ICAM-1 in RPMCs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compared with those of LPS group (0.77±0.08 vs 0.90±0.10, P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