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249篇
  免费   2860篇
  国内免费   1795篇
耳鼻咽喉   319篇
儿科学   483篇
妇产科学   136篇
基础医学   1615篇
口腔科学   481篇
临床医学   3462篇
内科学   2603篇
皮肤病学   342篇
神经病学   582篇
特种医学   1256篇
外科学   2730篇
综合类   7998篇
现状与发展   6篇
预防医学   3369篇
眼科学   337篇
药学   3236篇
  38篇
中国医学   2638篇
肿瘤学   1273篇
  2024年   161篇
  2023年   380篇
  2022年   913篇
  2021年   1140篇
  2020年   1048篇
  2019年   522篇
  2018年   543篇
  2017年   834篇
  2016年   590篇
  2015年   1087篇
  2014年   1416篇
  2013年   1849篇
  2012年   2630篇
  2011年   2795篇
  2010年   2499篇
  2009年   2274篇
  2008年   2303篇
  2007年   2252篇
  2006年   1935篇
  2005年   1591篇
  2004年   1110篇
  2003年   891篇
  2002年   705篇
  2001年   642篇
  2000年   416篇
  1999年   174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9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0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3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194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TARP钢板系统在难复型寰枢椎脱位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经口咽前路寰枢椎复位钢板系统(TARP)在难复型寰枢椎脱位的临床应用。方法自2003年4月-2004年9月,对13例陈旧性的难复型寰枢椎脱位患者行经口咽前路松解减压,应用TARP系统复位和固定,两侧寰枢关节间植入自体髂骨融合。结果除1例因跌倒引起螺钉松动再次脱位外,均固定牢固,融合理想,脊髓减压满意。结论经口咽前路寰枢椎复位钢板系统一次完成寰枢椎脱位的复位和固定是治疗陈旧性难复型寰枢椎脱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2.
Ilizarov牵伸技术在外伤性垂足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应用Ilizarov牵拉技术治疗外伤性垂足的疗效。[方法]自2004年12月~2006年2月采用Ilizarov技术治疗8例外伤性垂足患者,其中男5例,女3例;年龄28~52岁,平均34.6岁。垂足产生原因小腿胫前外侧肌群断裂或缺损3例,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2例,腓总神经损伤2例,股骨髁上骨折并腘动脉断裂1例。踝关节强直范围为跖屈50°~65°。术中将准备好的牵拉架套入小腿及足部的相应位置。在钢环对应平面交叉穿入2mm克氏针并固定于Ilizarov牵拉架上,术后3~5d开始以1~2圈/d,4次/d的速度旋转踝关节前、后方的调节螺纹杆,使足环带动患足逐渐背伸,使垂足畸形逐渐得以纠正。当垂足提拉达到或超过中立位后停止牵拉,但继续使用牵拉架固定2~3个月以巩固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0~21个月,平均12.5个月。患足均矫正至中立位,有3例患者踝关节可主动背伸至10°,行走功能均良好。有1例患者1个针道发生感染,经输用抗生素,加强针道护理,保证针道引流通畅,感染逐渐控制。无1例发生皮肤坏死、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全部患者垂足畸形无复发。[结论]应用Ilizarov牵拉技术治疗外伤性垂足较以往的治疗方法有明显的先进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3.
目的了解肝内局部^32P玻璃微球(^32P-GMS)埋置对肝癌切除术后预防复发的效果。方法A组29位肝细胞性肝癌病人于肿瘤切除后局部埋置^32P-GMS,B组为同期38位肝癌病人行肝癌切除术后未埋置^32P-GMS。观察术后不同时间肝、血和尿中的放射性分布。随访统计两组病人的复发率和生存率。结果肝内局部埋置^32P-GMS的病人未发现血和尿中放射性分布。A组术后半年、1年、2年、3年及3年以上的复发率明显低于B组,存活率明显高于B组,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手术死亡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肝癌切除术后局部埋置^32P-GMS可以减少复发,延长病人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84.
目的 探讨自制芒硝冰袋治疗化疗药物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 将52例化疗药物外渗致静脉炎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分别采用芒硝冰袋和普通冰袋冰敷.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芒硝冰袋冰敷治疗化疗药物致静脉炎疗效好,能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85.
目的 探讨 L-精氨酸 (L- arginine)对体外循环 (CPB)缺血 -再灌注损伤后全身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 术前将 5 1例拟行心瓣膜置换术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L-精氨酸组 (n=2 5 ) ,术中给予 30 0 mg/kgL -精氨酸治疗 ;对照组 (n=2 6 ) ,术中给予等量的 5 %葡萄糖注射液。分别于术前、CPB后 2 h、4 h、8h、2 4 h和 4 8h采取动脉血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 - α(TNF- α)、白细胞介素 - 1β(IL- 1β)、白细胞介素 - 10 (IL- 10 )的浓度。 结果 两组 TNF-α、IL - 1β和 IL - 10水平于 CPB后均升高 (P<0 .0 5 ) ,TNF-α和 IL - 1β于 CPB后 4 8h恢复至基础值 ;L-精氨酸组 CPB后 4 h、8h、2 4 h TNF- α和 IL- 1β升高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 (P<0 .0 5 ) ;IL- 10水平各时点组间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P>0 .0 5 )。 结论 L-精氨酸可以降低 CPB后 TNF- α、IL- 1β的血浆水平 ,具有抑制 CPB缺血 -再灌注损伤后全身炎症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86.
目的:研究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活性及其等位基因多态性与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关系,从基因水平揭示AMI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AMI组55例、对照组48例健康者分别应用特异性寡核苷酸点膜杂交技术,进行PAI-1启动子区4G/5G多态性分析,用发色底物法测定血浆PAI-1活性。结果:AMI组和对照组中4G/4G基因型的血浆PAI-1活性水平最高,与4G/5G基因型、5G/5G基因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AMI组中4G/4G纯合子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浆PAI-1活性增高是AMI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4G/4G纯合子基因型是AMI发病的危险基因型。  相似文献   
87.
本文通过人精浆对PHA、ConA和PWM三种丝裂原诱导淋巴细胞转化反应的影响,间接了解HSP对T辅助、T抑制和B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结果发现不同浓度的精浆对三种丝裂原诱导的淋转反应均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且三种浓度HSP的抑制作用在无显著性差异(P>0.05);中浓度的精浆对PHA、ConA和PWM诱导转反应的抑制率分别为69.7、51.7和48.3%,说明精浆对机体的T辅助、T抑制性和B淋巴细胞功能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此外,还对精浆的免疫抑制作用机理和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8.
鞘内注射两性霉素B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两性霉素B(amphotericin B,AMB)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2006年作者医院治疗的8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8例患者均采用同时鞘内注射和静脉注射AMB并联合应用氟康唑或氟胞嘧啶治疗。结果痊愈4例,好转3例,死亡1例;鞘内注射后均有头疼、恶心呕吐及下肢麻痛等症状,并出现短暂性双下肢截瘫2例,尿潴留1例,意识障碍2例。结论反复行腰穿放脑脊液控制颅压并联合鞘内注射AMB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疗效肯定,但患者有不同程度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9.
铍针治疗颈肩部皮神经卡压综合征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探讨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和铍针的治疗机制。方法:采用铍针治疗78例颈肩部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患者,枕大皮神经卡压综合征18例,枕小皮神经卡压综合征5例,肩胛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27例,颈横皮神经卡压综合征4例.锁骨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24例。其中男35例,女43例;年龄19~63岁,平均39.8岁。根据治疗前后患者颈肩部疼痛的改变判定疗效。结果:临床痊愈54例;显效16例;有效8例。结论:通过铍针对皮下组织、筋膜和肌肉的切割,使筋膜表面张力降低,松解粘连,消除瘢痕,消除感觉神经末梢所受的刺激和压迫,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90.
在急救中心开展多发伤一体化救治分析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1  
目的 探讨提高多发伤救治成功率的措施。方法 回顾性总结2002年6月~2003年6月间中山市急救中心开展多发伤救治的效果,分析多发伤一体化救治的模式和关键点。结果 共收治135例,抢救成功107例,成功率79.3%;死亡28例,死亡率20.7%。结论 (1)住急救中心实施多发伤一体化救治是提高其成功率的有效途径,也是多发伤救治的发展趋势,(2)在急救中心实施多发伤一体化救治的模式:急救中心设立创伤中心、建立成套的创伤急救体系,培养高素质专业人员.多发伤的诊治由急救中心医师实施或组织实施。(3)严重多发伤救治的关键点:抓好院前、院内急救——抢救生命;开展急诊手术——尽早修复损伤器官,消除致死致残因素;重视重症监护及治疗——进一步治疗原发损伤,保护各脏器功能,促进机体恢复,防止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