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752篇
  免费   21436篇
  国内免费   12939篇
耳鼻咽喉   1954篇
儿科学   3417篇
妇产科学   1176篇
基础医学   12964篇
口腔科学   3588篇
临床医学   24855篇
内科学   18774篇
皮肤病学   2478篇
神经病学   4941篇
特种医学   8530篇
外国民族医学   11篇
外科学   20143篇
综合类   57658篇
现状与发展   42篇
预防医学   24466篇
眼科学   2312篇
药学   24850篇
  306篇
中国医学   22131篇
肿瘤学   9531篇
  2024年   1081篇
  2023年   2819篇
  2022年   6907篇
  2021年   8882篇
  2020年   7677篇
  2019年   4271篇
  2018年   4616篇
  2017年   6106篇
  2016年   4696篇
  2015年   8658篇
  2014年   11031篇
  2013年   13454篇
  2012年   19279篇
  2011年   20368篇
  2010年   18264篇
  2009年   16262篇
  2008年   17299篇
  2007年   16204篇
  2006年   14140篇
  2005年   11143篇
  2004年   7939篇
  2003年   6456篇
  2002年   4842篇
  2001年   4507篇
  2000年   3389篇
  1999年   1356篇
  1998年   363篇
  1997年   391篇
  1996年   338篇
  1995年   269篇
  1994年   271篇
  1993年   148篇
  1992年   104篇
  1991年   109篇
  1990年   82篇
  1989年   59篇
  1988年   38篇
  1987年   52篇
  1986年   47篇
  1985年   34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14篇
  1965年   12篇
  1964年   13篇
  1963年   11篇
  1962年   11篇
  1958年   11篇
  1957年   11篇
  1956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眼眶内下壁爆裂性骨折整体修复29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肖利华  王毅  杨新吉  鲁小中 《眼科》2006,15(5):348-350
目的探讨眼眶内下壁骨折整体修复手术方法。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9例(29眼)眼眶内下壁骨折患者。方法对29例眼眶内下壁爆裂性骨折者采用整体羟基磷灰石复合人工骨(HA)修复。对比观察手术前后眼球突出度、复视程度,眼眶CT观察术后骨折修复情况。主要指标眼球突出度,复视程度。眼眶CT影像。结果29例眼眶内下壁骨折整体修复术中,加例眼球内陷全部矫正,9例欠矫1~2mm,4例术后复视未完全缓解。结论眼眶内下壁骨折整体修复是一种眼眶骨折修复的新方法,效果好,并发症少。(眼科,2006,15:348-350)  相似文献   
92.
目的研究农村城市化工业化过程中县级医院院内死亡规律. 方法回顾性总结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1998-2002年间病案资料. 结果全院死亡1011人;损伤中毒占38.5%,其中机动车辆交通事故占22.1%,骨折占17.7%,颅内和体内损伤占12.8%;循环系统占20%,其中脑出血占10.5%.全院平均病死率2.03%.20~39岁占39.3%,70岁以上占13.5%,不足1个月的占9.5%. 结论在农村城市化工业化过程中,病死人口将会年轻化,各种损伤引起的死亡将成为死亡的主要因素,是医院提高疗效、降低总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3.
建立了顶空毛细管GC法测定吉非罗齐中甲酸乙酯、THF和甲基环己烷3种有机溶剂的残留量。采用HP-1毛细管柱,溶剂DMA,内标乙酸乙酯。平均同收率分别为99.8%、100.3%、100.0%,RSD分别为0.71%、1.51%和1.76%。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中西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通过分类列举分析中西药物联合应用的利弊,为临床合理选用中西药物联用提供参考。结果:通过分类列举,提高临床医生对中西药联合应用的正确性。结论:临床医生需要掌握中西药物的性能特点及相互作用,避免配伍禁忌,充分发挥中西药物的协同作用,达到理想的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95.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在发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对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CRP水平进行动态观察(病程第1.7及14天),并与45例健康人进行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从病程第1天即升高(P〈0.01),至第7天达高峰,以后降低;重型患者明显高于轻、中型患者。结论血清CRP可能在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并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6.
肛直肠抑制反射时门静脉血中P物质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肛直肠抑制反射(RAIR)时门静脉血中P物质(SP)的变化规律及外源性内脏神经对其变化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大白鼠分为7组,其中6组先按去与不去直肠肛管外源性内脏神经支配而分为不去神经和去神经两大组,每组中又按Foley导管上气囊置入直肠腔中的位置分为2、4、6cm组;同时再设1个对照组,将Foley导管置入直肠腔中,但不注水扩张球囊。检测并比较在直肠腔内刺激后,各组门静脉血中的SP值及变化情况。结果去神经组中2、4cm组与不去神经组之间及对照组之间,门静脉血中SP值变化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去神经组中的6cm组与对照组及去神经组中2cm和4cm组之间SP值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去神经组和不去神经组中的6cm组之间SP值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直肠腔内上部的刺激不引出RAIR可能与该部位的刺激使内括约肌兴奋性递质(SP)的释放有关;外源性内脏神经对RAIR中门静脉血的SP变化有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97.
The world is experiencing a rapid development in the 21th century. All countries estab- lished their schemes considering their situation of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t is widely recognized that the key element of development is “people”. As to t…  相似文献   
98.
分别用水和乙醇作为溶剂加热提取枳椇子中的总黄酮,用比色法测定黄酮的含量,分别以提取时间、加热温度、料液比、提取次数等因素进行正交试验.对两种提取方法进行比较,确定各因素对提取效果的影响并对其解酒作用进行研究.水提取法的最优条件是:100 ℃,料液比1 g:8 mL,加热0.5 h,回流提取3次;醇提取法的最佳条件:80 ℃,料液比1 g:6 mL,加热1.5 h,以体积分数50%的乙醇回流提取3次.实验结果显示,醇提取法比水提取法效果更好,枳椇子提取液具有一定的解酒作用.  相似文献   
99.
胰腺假性囊肿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总结胰腺假性囊肿的诊治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胰腺假性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7例保守治疗,行内引流术12例,外引流术9例,序贯式内外引流术5例,胰腺部分切除术13例。结果 保守治疗者均痊愈,无复发;行内引流术者中有1例发生肠瘘,其余11例恢复良好无复发;行外引流术1例出现胰瘘,2例复发;行胰腺部分切除术者有1例出现胰瘘,其余恢复良好。结论 根据病情和病程选择合适的术式是治疗胰腺假性囊肿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0.
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患者的磁共振弥散张量显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从未用过药的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以下简称首发)患者的重要白质及部分灰质区的磁共振弥散张量显像(DTI)的特点。方法选取9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及9名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与患者组相配对的健康者,应用DTI成像技术检测脑额颞交界处、内囊等白质区和颞中回灰质、中央前回、中央后回等灰质区的各向异性(FA)、表观扩散系数(ADC)及双侧海马体积。结果患者组及对照组组内左右两侧兴趣区FA值及ADC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与对照组各感兴趣区F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患者组颞中回灰质(8.655×10-9)、中央前回(7.816×10-9)、中央后回(7.855×10-9)ADC值高于对照组(分别为7.428×10-9,6.921×10-9,7.013×10-9;P=0.049,0.009,0.005);两组内及组间双侧海马体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健康者DTI参数之间没有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