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9276篇 |
免费 | 6907篇 |
国内免费 | 455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927篇 |
儿科学 | 967篇 |
妇产科学 | 787篇 |
基础医学 | 9840篇 |
口腔科学 | 1378篇 |
临床医学 | 8707篇 |
内科学 | 11534篇 |
皮肤病学 | 1415篇 |
神经病学 | 3935篇 |
特种医学 | 3897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22篇 |
外科学 | 7976篇 |
综合类 | 12127篇 |
现状与发展 | 28篇 |
一般理论 | 7篇 |
预防医学 | 5361篇 |
眼科学 | 2351篇 |
药学 | 8654篇 |
67篇 | |
中国医学 | 3952篇 |
肿瘤学 | 681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90篇 |
2023年 | 978篇 |
2022年 | 2477篇 |
2021年 | 3457篇 |
2020年 | 2477篇 |
2019年 | 2279篇 |
2018年 | 2457篇 |
2017年 | 2323篇 |
2016年 | 2464篇 |
2015年 | 3698篇 |
2014年 | 4579篇 |
2013年 | 4534篇 |
2012年 | 6649篇 |
2011年 | 7040篇 |
2010年 | 4651篇 |
2009年 | 4014篇 |
2008年 | 4999篇 |
2007年 | 4710篇 |
2006年 | 4448篇 |
2005年 | 3922篇 |
2004年 | 2965篇 |
2003年 | 2967篇 |
2002年 | 2479篇 |
2001年 | 1680篇 |
2000年 | 1404篇 |
1999年 | 1256篇 |
1998年 | 797篇 |
1997年 | 705篇 |
1996年 | 601篇 |
1995年 | 550篇 |
1994年 | 521篇 |
1993年 | 345篇 |
1992年 | 375篇 |
1991年 | 343篇 |
1990年 | 290篇 |
1989年 | 262篇 |
1988年 | 173篇 |
1987年 | 190篇 |
1986年 | 141篇 |
1985年 | 96篇 |
1984年 | 56篇 |
1983年 | 39篇 |
1982年 | 38篇 |
1981年 | 27篇 |
1980年 | 27篇 |
1979年 | 16篇 |
1978年 | 6篇 |
1975年 | 7篇 |
1973年 | 10篇 |
1972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991.
目的探讨应用扩张后背阔肌肌皮瓣修复乳房区瘢痕挛缩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7月—2015年7月收治乳房区瘢痕挛缩患者14例,全部患者Ⅰ期均行同侧背阔肌下置入皮肤软组织扩张器,Ⅱ期部分切除并松解乳房区瘢痕,应用扩张后背阔肌肌皮瓣覆盖遗留创面,供瓣区直接拉拢缝合。结果 14例患者中,乳房区瘢痕挛缩均得到充分松解修复,术后切口Ⅰ期愈合,肌皮瓣未发生血运障碍,因用于修复的组织量充足,所有病例均取得满意的外形效果。结论扩张后背阔肌肌皮瓣是治疗乳房区瘢痕挛缩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利用岛状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四肢远端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利用岛状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四肢远端创伤38例,其中低旋转点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14例,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5例,足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3例,掌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8例。前臂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4例,前臂后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4例。术前运用彩色超声血流成像技术探查供血穿支位置、管径、血流及伴行静脉,评价血管质量,为皮瓣设计提供参考。结果 34例皮瓣完全成活。1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远端1cm坏死,1例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中末1/3坏死,创面愈合。2例掌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远端局部坏死,换药后创面愈合。结论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手足远端创伤,成活率较高,操作简单,可较好地满足手足形态恢复和功能重建的需要。 相似文献
993.
自《内经》提出反治法以来,历代医家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认为根据《内经》的思维方式,对反治法的认识也应大道至简,将其理解为在逆向思维指导下,采用与常规相反的治法即可。王孟英是晚清时期著名的温病学家,其深得《内经》反治法的精髓,临证从不先入为主,如针对叶天士“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的温病辨证纲领,认为“苟无其顺,何以为逆”,提出了温病顺传的理论。结合其医案对反治法进行研究,能开阔临证思维,对提高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应用电视胸腔镜辅助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治疗穿透性胸部损伤合并血气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0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98例穿透性胸部损伤合并血气胸患者分为2组,其中52例患者采用电视胸腔镜手术(观察组)治疗,46例患者采用开放性手术(对照组)治疗。分别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留置胸管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胸腔镜治疗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留置胸管时间均较开放手术组低(P<0.05),但两组的术后住院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胸腔镜手术治疗穿透性胸部损伤合并血气胸,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失血少以及术后留置胸管时间较短的优点,临床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995.
目的评估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DNA)定量检测试剂的抗干扰能力。方法选择临界值、低值、中值和高值HBV DNA阳性血清样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技术检测1.63~17.25 g/L的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或26.55~497.50μmol/L的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对HBV DNA阳性样本检测结果的干扰,依据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hina National Accreditation Service for Conformity Assessment,CNAS)CL-36中的评价标准:偏差大于等于±7.5%时,判断检测结果受到干扰。结果当Hb浓度为7.75~17.25 g/L时,各样本均受到干扰;当Hb≤3.50 g/L时,各样本均未受到干扰。当TBIL浓度为274.60~399.15μmol/L时,仅HBV DNA=2.24×108IU/m L的样本检测未受到干扰;当TBIL=153.55μmol/L时,仅HBV DNA=4.62×102IU/m L的样本检测受到干扰;当TBIL=26.55μmol/L时,各样本均未受到干扰。结论该HBV DNA定量检测试剂具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Hb≤3.50 g/L、TBIL≤26.55μmol/L对检测结果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血红蛋白与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et S)及其组分(肥胖、血压、血糖、血脂)的关联性。方法选取来自北京电力医院和北京小汤山医院的体检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et S发病风险随基线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浓度的变化。结果 Met S 5年发病率为14.52%,Met S组基线Hb[(144.46±13.47)g/L]明显高于未患Met S组[(141.00±14.70)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9,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调整了年龄、性别后,Hb的升高与Met S发病风险的增加呈正相关。以最低四分位数作参照,随Hb升高,比值比(odds ratio,OR)值分别为1.238(95%CI:0.963~1.591)、1.243(95%CI:0.965~1.602)、1.439(95%CI:1.113~1.859)。结论 Hb与Met S及其组分存在相关性,可作为Met S发病的一个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经颈内静脉原位导丝法换置中心静脉长期血液透析导管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近3年在颈内静脉留置的中心静脉长期血液透析导管因功能障碍后,并经颈内静脉原位导丝法换置长期导管,术后及每次透析后均改用尿激酶封管患者16例(原位换置组);选取同期首次经颈内静脉留置中心静脉长期血液透析导管,普通肝素封管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围术期泵控血流量及随访期的反应及开存期率、次开存期率。结果围术期泵控血流量原位换置组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比较感染例次/1000导管日0.9%与1.0%,无统计学差异(P>0.05)。原位换置组围术期未发生中重度并发症,12个月开存期率81.2%、次开存期率93.8%;对照组开存期率为65%、次开存期率85%;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颈内静脉原位导丝法换置中心静脉长期血液透析导管,在MHD患者中的使用是安全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探讨术前早期肠内营养(EEN)对老年胃癌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64例择机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分别于术前7天、术后早期给予EEN,对照组仅在术后早期给予相同的EEN。比较患者手术前后营养指标、免疫指标的变化及预后。结果 术前1天,观察组ALB、HB较术前7天明显升高(P<0.05);术后1天,两组各营养指标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7天,两组各营养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恢复,而观察组ALB、PA及HB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前1天,观察组CD4+、CD8+、IgG、IgM较术前7天明显升高(P<0.05);术后1天,两组CD4+、CD8+、CD4+/CD8+和IgA、IgG、IgM均明显下降(P<0.05);术后7天,两组各免疫功能指标均较术后1天升高(P<0.05),而观察组除IgA外,其余免疫指标均与术前7天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各免疫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1年,观察组感染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老年胃癌患者术前及术后给予EEN支持治疗,更有利于改善术后营养状态和免疫功能,减少术后感染,提高手术疗效及预后。 相似文献
999.
朱锦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2):61
目的探讨和分析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临床的临床特点。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方式,分析我院收治的58例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致病菌,研究患者在未经过腹水检查情况下的患者临床表现和中性粒白细胞比例。结论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并不明显,因此医生要及时诊断和运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相似文献
1000.
Zhijun Wu Zhe Huang Yuntao Wu Yao Jin Yanxiu Wang Haiyan Zhao Shuohua Chen Shouling Wu Xiang Gao 《Nutrition, metabolism,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 NMCD》2021,31(2):420-428
Background and aimsEfficient analysis strategies for complex network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CVD) risk stratification remain lacking. We sought to identify an optimized model to study CVD prognosis using survival conditional inference tree (SCTREE), a machine-learning method.Methods and resultsWe identified 5379 new onset CVD from 2006 (baseline) to May, 2017 in the Kailuan I study including 101,510 participants (the training dataset). The second cohort composing 1,287 CVD survivors was used to validate the algorithm (the Kailuan II study, n = 57,511). All variables (e.g., age, sex, family history of CVD, metabolic risk factors, renal function indexes, heart rate, atrial fibrillation, and 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were measured at baseline and biennially during the follow-up period. Up to December 2017, we documented 1,104 deaths after CVD in the Kailuan I study and 170 deaths in the Kailuan II study. Older age, hyperglycemia and proteinuria were identified by the SCTREE as main predictors of post-CVD mortality. CVD survivors in the high risk group (presence of 2–3 of these top risk factors), had higher mortality risk in the training dataset (hazard ratio (HR): 5.41;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4.49–6.52) and in the validation dataset (HR: 6.04; 95%CI: 3.59–10.2), than those in the lowest risk group (presence of 0–1 of these factors).ConclusionOlder age, hyperglycemia and proteinuria were the main predictors of post-CVD mortality.Trial registrationChiCTR-TNRC-11001489.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