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6791篇 |
免费 | 4554篇 |
国内免费 | 3682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404篇 |
儿科学 | 486篇 |
妇产科学 | 624篇 |
基础医学 | 5584篇 |
口腔科学 | 1006篇 |
临床医学 | 6097篇 |
内科学 | 6863篇 |
皮肤病学 | 517篇 |
神经病学 | 2441篇 |
特种医学 | 1777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23篇 |
外科学 | 4910篇 |
综合类 | 8193篇 |
现状与发展 | 17篇 |
一般理论 | 6篇 |
预防医学 | 3152篇 |
眼科学 | 1214篇 |
药学 | 4798篇 |
32篇 | |
中国医学 | 2915篇 |
肿瘤学 | 396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63篇 |
2023年 | 708篇 |
2022年 | 1888篇 |
2021年 | 2367篇 |
2020年 | 1814篇 |
2019年 | 1520篇 |
2018年 | 1630篇 |
2017年 | 1514篇 |
2016年 | 1415篇 |
2015年 | 2076篇 |
2014年 | 2651篇 |
2013年 | 2268篇 |
2012年 | 3321篇 |
2011年 | 3596篇 |
2010年 | 2187篇 |
2009年 | 1794篇 |
2008年 | 2273篇 |
2007年 | 2365篇 |
2006年 | 2329篇 |
2005年 | 2116篇 |
2004年 | 1747篇 |
2003年 | 1884篇 |
2002年 | 1672篇 |
2001年 | 1412篇 |
2000年 | 1253篇 |
1999年 | 1361篇 |
1998年 | 905篇 |
1997年 | 829篇 |
1996年 | 648篇 |
1995年 | 603篇 |
1994年 | 514篇 |
1993年 | 263篇 |
1992年 | 352篇 |
1991年 | 295篇 |
1990年 | 274篇 |
1989年 | 221篇 |
1988年 | 217篇 |
1987年 | 175篇 |
1986年 | 148篇 |
1985年 | 91篇 |
1984年 | 76篇 |
1983年 | 33篇 |
1982年 | 18篇 |
1981年 | 15篇 |
1980年 | 14篇 |
1979年 | 6篇 |
1978年 | 2篇 |
1970年 | 1篇 |
1969年 | 1篇 |
196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双歧杆菌对实验性大肠癌的预防及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探讨青春型双歧杆菌对实验性大肠癌的预防作用及其防瘤机制。方法 以裸鼠大肠癌移植瘤为动物模型,预先用双歧杆菌注射于裸鼠腹腔,观察移植瘤的生长速度,同时利用透射电镜、原位末端标记技术及免疫组化技术观察大肠癌裸鼠移植瘤的超微结构、凋亡细胞密度以及bcl2、bax 蛋白表达率及其阳性细胞密度。结果 双歧杆菌预防组大肠癌移植瘤的生长速度显著慢于对照组; 此外双歧杆菌预防组移植瘤组织中可见多量处于不同凋亡时期的瘤细胞,其凋亡细胞密度、bax 蛋白表达率以及阳性细胞密度均显著高于肿瘤对照组,而bcl2 蛋白的表达情况则相反。结论 青春型双歧杆菌能显著预防大肠癌的发生与发展,并能诱导其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02.
史清平 《杭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4)
目的:研究不同配伍的芬太尼用于开胸术后PCEA的镇痛效果。方法:75例(ASAⅠ~Ⅱ级)择期剖胸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各25例,F组单用芬太尼;FB组用芬太尼+布比卡因;FBM组用芬太尼+布比卡因+吗啡。观察用药总量,D/D比值,VAS评分,整体满意度,并发症。结果:用药总量F组显著大于FB及FBM组(P<0.05);D/D比值<2、VAS<3、整体满意度为优的病例数FB组及FBM组显著多于F组(P<0.05);恶心、皮肤瘙痒患者以FBM组最多(P<0.05,P<0.005)。结论:开胸术后患者使用IPCEA时以小剂量芬太尼合用低浓度布比卡因的给药模式为宜。 相似文献
103.
Three novel bicyclic taxane diterpenoids with the verticillene skeleton were isolated from the needles of Chinese yew, Taxus chinensis var. mairei. Their structures were established as (3E,7E)-2 alpha, 10 beta, 13 alpha, 20-tetraacetoxy-5 alpha-hydroxy-3,8-secotaxa-3,7,11-trien-9-one (1), (3E,7E)-2 alpha, 5 alpha, 10 beta, 13 alpha-tetraacetoxy-20-hydroxy-3,8-secotaxa-3,7,11-trien-9-one (2), and (3E,7E)-10 beta, 13 alpha-diacetoxy-2 alpha, 5 alpha, 20-trihydroxy-3,8-secotaxa-3,7,11-trien-9-one (3) on the basis of 1D, 2D NMR and HR-MS spectroscopic analysis. Verticillene skeleton was considered as the biogenetic intermediate of taxane diterpenoids, isolation of bicyclic taxane diterpenoids with verticillene skeleton from this plant provides direct proof for this hypothesis. 相似文献
104.
Three new taxane diterpenoids were isolated from the seeds of the Chinese yew, Taxus yunnanensis Cheng et L. K. Fu and T. chinensis var. mairei Cheng et L. K. Fu. The structures were established as 1beta,10beta-dihydroxy-9alpha,13alpha-diacetoxy-5alpha-(3'-dimethylamino-3'-phenyl)-propionyloxytaxa-4(20),11-diene, 5alpha-hydroxy-9alpha,100,13alpha-triacetoxy-11(15-->1)abeotaxa-4(20),11-di-ene, and 5alpha,13alpha-dihydroxy-9alpha,10beta-diacetoxy-11 (15-->1 )abeo-taxa-4(20),11-diene on the basis of 1D, 2D NMR, and mass spectral analysis. 相似文献
105.
From the whole plants of Euphorbia petiolata, four new ingenane-type diterpenoids, 3,20-O-diacetylingenol 5-O-(2' E,4' Z)-tetradecadienoate (1), 5,20-O-diacetylingenol 3- O-(2' E,4' Z)-tetradecadienoate (2), ingenol 3-O-(2' E,4' Z)-tetradecadienoate (3), and 5,20-O-isopropylidenylingenol 3-O-(2' E,4' Z)-tetradecadienoate (4) were isolated. Their structures were elucidated by spectroscopic methods and chemical transformations. 相似文献
106.
107.
108.
109.
非体外循环下小儿腔肺吻合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总结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的两组病例行双向腔肺吻合(M.Glenn)术后的转归,以客观评价小儿施行非体外循环腔肺吻合术的可行性,将2000年5月--2002年11月行单纯M.Glenn术的32例患儿(年龄0.33--ll岁,体重6—32kg)分为两组,A组(n=16)为体外循环组,B组(n=16)为非体外循环组。所有病例监测术后1、6、12、24、48h氧合指数(OI);测定人ICU即刻(T1)、呼吸机撤离前、后(T2和T3)3个时间点的中心静脉压(CVP)、跨肺压(TPG)、跨脑压(TCP);记录两组病例手术时间(OT)、术后并发症、术后12h用血球量、呼吸机使用时间(VT)、ICU滞留时间(IT)以及住院费用。结果显示,B组术后OI均高于A组,尤其在术后lh和6h,OI分别为A组的1.4倍和1.3倍,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尽管撤机前B组CVP为A组的1.3倍(P<0.05),TCP明显低于A组,但撤机后两组差异无显著性。两组VT、IT差异虽无显著性(P>0.05),但B组术后12h用血球量、并发症明显降低,住院开支亦较A组节省了约30%(P<0.05)。提示非体外循环技术应用于小儿双向腔肺吻合术是可行且有利的。 相似文献
110.
不明原因习惯性流产患者蜕膜自然杀伤细胞活性及表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原因不明习惯性流产 (UHA)患者蜕膜自然杀伤 (NK)细胞的数量、表型特征及杀伤活性 ,探讨其在UHA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确定妊娠并难免流产的UHA 32例 ,选取 2 0例正常妊娠行人工流产者作为对照组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蜕膜组织中NK细胞数量及表型 ,用改进的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测定NK细胞杀伤活性。结果 :正常早孕蜕膜中CD5 6+CD3- NK细胞占蜕膜单个核细胞的 60 .73± 13.2 4 % ,为蜕膜组织的优势细胞群 ,UHA患者蜕膜中CD5 6+CD3- NK细胞总量与正常妊娠蜕膜组织中相同 ,而其CD5 6+CD16- 亚群却明显低于正常妊娠组 (P <0 .0 5 ) ,CD5 6+CD16+亚群含量及CD5 6+CD16+/CD5 6+CD16- 比值均异常增高 (P均 <0 .0 5 )。UHA组蜕膜组织中NK细胞杀伤活性及其异常增高率均高于正常妊娠组 ,差异均有显著性 (P均 <0 .0 5 )。结论 :NK细胞是孕早期蜕膜组织中的优势细胞群 ,其亚群失衡及功能异常可导致自然流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