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6689篇 |
免费 | 14205篇 |
国内免费 | 9210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432篇 |
儿科学 | 2375篇 |
妇产科学 | 734篇 |
基础医学 | 8656篇 |
口腔科学 | 2648篇 |
临床医学 | 17854篇 |
内科学 | 12437篇 |
皮肤病学 | 1588篇 |
神经病学 | 3409篇 |
特种医学 | 6040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13520篇 |
综合类 | 40812篇 |
现状与发展 | 42篇 |
预防医学 | 17976篇 |
眼科学 | 1673篇 |
药学 | 18143篇 |
207篇 | |
中国医学 | 14364篇 |
肿瘤学 | 619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27篇 |
2023年 | 1794篇 |
2022年 | 4504篇 |
2021年 | 5652篇 |
2020年 | 5163篇 |
2019年 | 2831篇 |
2018年 | 2939篇 |
2017年 | 4090篇 |
2016年 | 3075篇 |
2015年 | 5536篇 |
2014年 | 7271篇 |
2013年 | 9188篇 |
2012年 | 13303篇 |
2011年 | 14261篇 |
2010年 | 13135篇 |
2009年 | 11905篇 |
2008年 | 12149篇 |
2007年 | 11669篇 |
2006年 | 10274篇 |
2005年 | 7923篇 |
2004年 | 5843篇 |
2003年 | 4808篇 |
2002年 | 3739篇 |
2001年 | 3527篇 |
2000年 | 2632篇 |
1999年 | 932篇 |
1998年 | 192篇 |
1997年 | 144篇 |
1996年 | 153篇 |
1995年 | 129篇 |
1994年 | 129篇 |
1993年 | 91篇 |
1992年 | 61篇 |
1991年 | 50篇 |
1990年 | 38篇 |
1989年 | 38篇 |
1988年 | 35篇 |
1987年 | 36篇 |
1986年 | 40篇 |
1985年 | 23篇 |
1984年 | 20篇 |
1983年 | 14篇 |
1982年 | 26篇 |
1981年 | 2篇 |
1966年 | 1篇 |
1965年 | 4篇 |
1964年 | 2篇 |
1963年 | 1篇 |
1962年 | 2篇 |
196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鼻中隔鼻整形术治疗歪鼻1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鼻中隔鼻整形术治疗歪鼻的疗效,并介绍手术方法。方法:对11例歪鼻伴有鼻中隔偏曲患者进行鼻中隔鼻整形术。结果:11例患者歪鼻及鼻中隔偏曲均一次矫正,其中7例随访0.5~5年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歪鼻患者均可通过鼻中隔鼻整形术一次矫正,且一般不受严格的年龄限制。 相似文献
132.
目的 :探讨CD30在变应性鼻炎患者鼻黏膜组织中的表达 ,分析其在变应性鼻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苏木精 伊红染色对 31例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下鼻甲黏膜 (变应性鼻炎组 )和 2 6例肥厚性鼻炎患者的下鼻甲黏膜 (对照组 )标本中CD30的表达进行检测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变应性鼻炎组CD30细胞数显著高于对照组 ,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在变应性鼻炎的鼻黏膜组织中存在着Th2细胞主导的黏膜反应 ,通过研究CD30的表达水平可了解变应性鼻炎中Th2反应的状态。 相似文献
133.
134.
角膜塑型术矫正近视二年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角膜塑型术 (Orthokeratology ,简称Or tho K镜 )矫正近视的远期疗效 ,了解其对近视的矫正及控制近视进展的效果。并观察其安全程度。方法 :配戴Ortho K镜二年以上的青少年近视眼患者 ,共 86例 16 6眼 ,平均年龄(15 .5± 2 .6 )岁 ( 10~ 2 5岁 ) ,平均屈光度 ( - 4 .0 2± 1.78)D( -1.5~ - 7.0D)。对配戴前、后的角膜曲率、角膜地形图、角膜厚度、眼轴、眼压进行检测 ,平均观察期为 ( 2 8.2 5± 3.74 )个月。结果 :配戴前后平均裸眼视力分别为 0 .2 1± 0 .10和0 .99± 0 .2 3,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 ;配戴前后角膜水平曲率均值分别为 ( 4 3.0 5± 1.10 )D和 ( 4 0 .84± 1.38)D ;配戴前后眼轴 (眼球前后径 )均值分别为 ( 2 4 .93± 0 .82 )mm和( 2 5 .16± 0 .82 )mm ,每年眼轴增长均值为 ( 0 .12± 0 .4 1)mm ;配戴前后角膜厚度均值分别为 ( 0 .5 6 5± 0 .0 30 )mm和 ( 0 .5 5 7±0 .0 34)mm ,配戴后角膜厚度平均变薄 0 .0 0 9mm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配戴前后眼压均值分别为 ( 15 .95± 2 .92 )mmHg和 ( 15 .35± 2 .6 0 )mmHg ,配戴后眼压平均下降 0 .6 0mmHg,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配戴Ortho K镜期间有 79眼发生过角膜点状浸润 ,占配戴眼数的 4 7.31%。结论 :Or t 相似文献
135.
玻璃体切割手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玻璃体切割手术对角膜内皮细胞影响的相关因素。 方法 回顾分析21 3例玻璃体切割手术患者213只眼手术前及手术后1周、1、3个月时角膜内皮镜检查结果。其中单纯玻璃体切割手术78只眼,玻璃体切割手术联合白内障摘除手术135只眼;硅油填充34只眼,C3F8填充53只眼,无眼内填充物者126只眼。 结果 单纯玻璃体切割组、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摘除后囊完整组手术前后不同时期角膜内皮细胞数差异无显著性的意义(P均>0.05);无后囊且眼内填充C3F8或硅油组手术后较手术前角膜内皮细胞数明显减少,其差异有显著性的意义(P<0.05)。 结论 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摘除且晶状体后囊不完整者,眼内填充C3F8或硅油对角膜内皮细胞有一定的损伤作用。(中华眼底病杂志,2004,20:101-103) 相似文献
136.
硅油支持眼的人工虹膜膈植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硅油支持眼的人工虹膜膈植入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11例硅油支持眼人工虹膜膈植入手术适应症,手术效果及手术并发症。结果 11例人工虹膜膈植入眼原发眼病中,7例(7/11,64%)为严重外伤眼,2例(2/11,18%)为增埴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合并牵引性视网膜脱离眼,1例(1/11,9%)为严重PVR后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眼,1例(1/11。9%)为Coats病眼;7例(/11,64%)人工虹膜膈有效地防止了硅油接触角膜,11例人工虹膜膈植入眼。均未引起视力的进一步下降;其手术后并发症主要为低眼压和人工虹膜膈表面的纤维膜形成。结论 硅油支持眼的开放性人工虹膜膈植入可通过自然隔断,建立房水循环来维持眼压,有效地防止硅油接触角膜引起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7.
目的 接受放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并发带状疱疹的临床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8年 1月至2 0 0 3年 11月的 2 7例恶性肿瘤放化疗并发带状疱疹的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法、随访结果。结果 全组死亡 16例 (5 9% ) ,其中 11例 (41% )死于发病后 0 .5 a内 ,3例 (11% )死于发病后 1a内 ,2例 (7% )死于发病后 3a内。死亡的 16例患者中 ,播散型患者 7例 ,局限型患者 9例。结论 对恶性肿瘤放化疗并发带状疱疹应有足够的认识 ,以期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减少不必要的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8.
目的 评价椎弓根内固定、椎体间植骨融合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效果。方法 对7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的患者行髓核摘除、椎弓根内固定加椎体间植骨融合术,病变节段分别为L3~4、L4~5和L5S1。结果 75例患者随访8~50个月,平均14.5个月。本组4例患者术后出现暂时性神经根牵拉症状,2例术后感染,椎体间植骨融合72例,不融合3例。所有病情均获不同程度缓解,无其他远期并发症出现。结论 椎弓根内固定加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除解除椎间盘源性疼痛外,尚能提供椎间的牢固性,促进椎体间植骨融合,恢复椎体永久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9.
后矢状位肛门直肠成形术后便秘原因初探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 研究无肛畸形胎鼠直肠盲端神经元细胞分布情况 ,探讨后矢状位肛门直肠成形术 (PSARP)后便秘发生原因。方法 选用 2~ 3个月龄 ,体重 2 5 0~ 30 0g健康Wistar大白鼠 12只 ,其中雌鼠 8只 ,雄鼠 4只。实验组雌鼠为 5只 ,对照组为 3只。雌雄交配后第 11d对实验组 5只雌鼠使用乙烯硫脲 (ethylenethiourea ,ETU)灌胃 (1%乙烯硫脲溶液 ,12 5mg/kg) ,对照组孕鼠在同一天使用等量蒸馏水灌胃。第 2 2d对两组孕鼠剖宫取胎 ,形态学研究取实验组及对照组各一只孕鼠 ,获实验组无肛胎鼠 6只 ,正常 5只 ,对照组胎鼠 10只。对胎鼠盆腔进行正中矢状切片 ,HE染色后在光镜下观察其形态。免疫组化研究将两组剩余孕鼠 (实验组 4只 ,对照组 2只 ) ,获胎鼠实验组无肛、正常和对照组各 2 7只、16只和 2 1只 ,取胎鼠直肠盲端 ,利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euronspecificenolaseNSE)和S 10 0蛋白标记肠壁内源性神经元细胞及胶质细胞 (SP)法 ,分别对肌间神经元、粘膜下神经元及胶质细胞进行计数并与对照组对比 ,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实验组无肛胎鼠盆腔正中矢状切面可显示直肠盲端的形态。直肠盲端与对照组直肠肌间神经元细胞数分别为 2 .0 9± 0 .5 0 ,2 .74±0 .5 1;直肠盲端与对照组直肠粘膜下神经元细胞数分别为 0 .72 相似文献
140.
目的 探讨子宫腺肌病(腺肌病)患者子宫内膜神经纤维分布与腺肌病发病以及痛经的关系.方法 选择经手术切除子宫的患者74例,其中腺肌病组32例(包括有痛经22例,无痛经10例),子宫肌瘤(肌瘤)组42例(包括有痛经15例,无痛经27例).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子宫内膜神经纤维的分布,分别用抗神经微丝蛋白(NF)抗体与抗蛋白基因产物9.5(PGP9.5)抗体检测有髓与无髓神经纤维.结果 腺肌病和肌瘤组有痛经者的子宫内膜功能层PGP9.5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检出率分别为64%(14/22)和67%(10/15),PGP9.5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密度分别为0.6(0~9.4)和0.6(0~6.0)条/mm2;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均无NF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检出.腺肌病和肌瘤组无痛经者的子宫内膜功能层均无神经纤维检出.腺肌病组痛经者与无痛经者的子宫内膜基底层PGP9.5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检出率和神经纤维密度分别为64%(14/22)和1.1(0~12.0)条/mm2、50%(5/10)和0.6(0~3.0)条/mm2;NF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检出率和神经纤维密度分别为23%(5/22)和0(0~0.6)条/mm2、20%(2/10)和0(0~1.0)条/mm2.肌瘤组痛经者与无痛经者的子宫内膜基底层PGP9.5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检出率和神经纤维密度分别为80%(12/15)和1.6(0~10.0)条/mm2、44%(12/27)和0(0~5.0)条/mm2;NF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检出率和神经纤维密度分别为40%(6/15)和0(0~0.4)条/mm2、15%(4/27)和0(0~1.0)条/mm2;子宫内膜基底层PGP9.5和NF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密度在腺肌病和肌瘤组痛经者间以及在无痛经者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两组痛经者子宫内膜基底层PGP9.5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密度均显著高于同组无痛经者(P均<0.05).结论 子宫内膜PGP9.5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可能参与痛经的发生;NF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可能与痛经的发生无关;子宫内膜神经纤维增生可能与疾病本身无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