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099篇
  免费   20867篇
  国内免费   13538篇
耳鼻咽喉   1969篇
儿科学   3570篇
妇产科学   1390篇
基础医学   14349篇
口腔科学   4057篇
临床医学   26516篇
内科学   19907篇
皮肤病学   2316篇
神经病学   5677篇
特种医学   8418篇
外国民族医学   16篇
外科学   19509篇
综合类   55313篇
现状与发展   63篇
一般理论   3篇
预防医学   23954篇
眼科学   3212篇
药学   25558篇
  290篇
中国医学   19844篇
肿瘤学   10573篇
  2024年   1038篇
  2023年   2914篇
  2022年   7371篇
  2021年   9196篇
  2020年   8073篇
  2019年   4750篇
  2018年   4933篇
  2017年   6377篇
  2016年   4950篇
  2015年   8570篇
  2014年   11078篇
  2013年   13343篇
  2012年   19016篇
  2011年   20593篇
  2010年   18007篇
  2009年   15951篇
  2008年   16617篇
  2007年   15818篇
  2006年   14039篇
  2005年   11187篇
  2004年   8056篇
  2003年   6703篇
  2002年   5233篇
  2001年   4575篇
  2000年   3501篇
  1999年   1568篇
  1998年   519篇
  1997年   475篇
  1996年   410篇
  1995年   343篇
  1994年   319篇
  1993年   189篇
  1992年   156篇
  1991年   113篇
  1990年   114篇
  1989年   78篇
  1988年   74篇
  1987年   77篇
  1986年   49篇
  1985年   37篇
  1984年   25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27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4篇
  1965年   4篇
  1964年   2篇
  1962年   2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旋前旋后外旋型三踝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旋前、旋后外旋型(IV度)三踝骨折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2000年3月至2006年7月,对42例旋前、旋后外旋型(IV度)三踝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男31例,女11例;年龄19~76岁,平均40.5岁。开放性损伤4例,闭和性损伤38例。根据Lauge-Hansen分类,旋前外旋型IV度三踝骨折18例,旋后外旋型IV度三踝骨折24例。受伤距手术时间2h~27d。内、外踝均采用标准内、外侧切口。如需行后踝骨折处理,则将内踝切口延长,同时显露内、外及后踝。整复固定的顺序是后踝、内踝、外踝和下胫腓联合。骨折复位固定完成后,行踝部正侧位及踝穴(Mortise)位X线检查。结果:全部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3.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2~16周,疗效根据梁军等改良Baird-Jackson的主客观及X线评价标准进行评定,包括疼痛、踝关节的稳定性、行走能力、跑步能力、踝关节活动范围、踝关节X线测量等。本组优20例,良16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85.7%。术后未发生感染、骨不连、骨折畸形愈合等并发症,但发生1例下胫腓骨三皮质固定螺钉断裂。结论:手术治疗的关键在于恢复并稳定踝关节的解剖关系,最大限度恢复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82.
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后,第二军医大学第七医疗队于5月15日凌晨抵达重灾区江油市,至7月7日离开54d中,共处理开放性胫腓骨骨折43例.山于地震伤在不同时期、不同震级、不同地理环境及建筑物条件下都有其不同的特点,加上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高致残率(截肢、感染、肢体短缩)在地震伤中的高发生率[1],故将这43例的病例特点及我们的救治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3.
目的:总结Ⅰ期在第2足趾游离移植再造拇(手)指中行趾甲延长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采用趾甲延长方法对9例(男7,女2例)第2足趾移植再造拇(手)指的患者进行了趾甲延长术,其中拇指8例,食指1例.年龄18~46岁,平均25岁.在再造指距甲根皮缘5 mm处,去除1块矩形皮肤,勿损伤皮下血管网.其高度2 mm,宽度与趾甲相等,将U形皮瓣向近端柔和推剥并缝合.结果:1例术后供区发生表浅感染,经换敷料逐渐愈合.再造的拇(手)指全部成活,可延长趾甲2~3 mm,改善了再造拇(手)指的外形,无指甲生长畸形发生.随访7个月~2年(平均13个月),趾甲外形较好.结论:在第2足趾游离移植再造拇(手)指中应用Ⅰ期趾甲延长术,使趾甲从短小向纵向延长,缩小手指甲与足趾甲之间差异,能改善再造拇(手)指甲外形,且不影响再造指的活动功能,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4.
目的研究头颈部肿瘤CT灌注与肿瘤血管生成因子(VEGF)的相关性。方法对85例共88个(恶性77个,良性11个)头颈部肿瘤术前行CT灌注检查。采用螺旋CT机自带软件绘制感兴趣区(ROI)的时间-密度曲线(TDC)并计算ROI强化峰值(PH)、达峰时间(PT)、平均通过时间(MTT),病灶相对强化峰值(RPH)和灌注量(PF)。其中35例切取与CT灌注靶层面相同的组织切片,行CD34、VEGF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肿瘤CT灌注成像表现与微血管密度(MVD)和VEGF表达的相关性。结果(1)头颈部肿瘤CT灌注成像TDC主要有3种类型,77个恶性肿瘤中53个(68.9%)表现为速升速降型;9个淋巴瘤中6个TDC表现为低平型曲线,与68个其他肿瘤中仅有9个为低平型曲线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甲状腺癌呈高灌注,其PF(中位数为82.2ml·min^-1·100g^-1)与淋巴瘤PF(中位数为24.5ml·min^-1·100g^-1)、头颈鳞癌PF(中位数为23.8ml·min^-1·100g^-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11个良性肿瘤的MVD均数为(44.7±3.4)条/高倍视野,24个恶性肿瘤的MVD为(49.6±14.8)条/高倍视野,良恶性肿瘤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EGF在恶性肿瘤呈强阳性者15个,弱阳性9个;在良性肿瘤呈强阳性1个,弱阳性10个,VEGF的表达强阳性率在良、恶性肿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MVD(中位数40.0)与PH(中位数26.9)、RPH(中位数14.5)和PF(中位数46.8)有明显相关性(r值分别为0.35、45.49和0.41),VEGF(中位数4.0)表达与MTT(中位数16.7)呈负相关(r=-0.41)。结论CT灌注成像TDC形态对头颈部肿瘤诊断及鉴别诊断有一定的帮助。MVD、VEGF与CT灌注相关,CT灌注成像可以反映肿瘤微循环情况。  相似文献   
85.
N(G)-nitro-arginine (NNA) is known to exhibit stereoselective pharmacokinetics in which N(G)-nitro-d-arginine (d-NNA) has a faster clearance rate than N(G)-nitro-l-arginine (l-NNA) in anesthetized rats, and d-NNA undergoes unidirectional chiral inversion. It was postulated that chiral inversion of d-NNA was performed in a two-step pathway by d-amino acid oxidase (DAAO) followed by an unidentified transaminase. Such chiral inversion contributes (at least partially) to the pharmacokinetic stereoselectivity of NNA. This study used the selective inhibitor of DAAO, sodium benzoate, to test the above hypothesis. An i.v. bolus injection of d-NNA (32 mg/kg) and l-NNA (16 mg/kg) in conscious rats exhibited biphasic disposition with different pharmacokinetic parameters in a stereospecific manner (approximately 5-10-fold differences). Unidirectional chiral inversion of d-NNA but not l-NNA was found from these animals. In addition to its similar inhibitory effects on the d-NNA conversion and DAAO activity in kidney homogenates, sodium benzoate completely blocked chiral inversion of d-NNA and led to a smaller stereospecific difference, reflected by a nearly 50% reduction of d-NNA clearance and a 2-fold increase in t(1/2) and area under the curve of d-NNA in benzoate-pretreated rat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DAAO plays an essential role in chiral inversion of d-NNA and chiral inversion contributes mostly to the pharmacokinetic stereospecificity of NNA.  相似文献   
86.
获得性骨肥大综合征,即滑膜炎、痤疮、脓包疮、骨肥厚、骨炎综合征(synovitis,acne,pustulosis,hyperostosis,osteitis,SAPHO),包括骨关节病变和皮肤病变,是一种少见的原因未明的慢性进行性骨病,笔者遇到1例,现报告如下。患者男,50岁。因右胸锁关节处隆起、压痛、翻身疼痛难忍逐渐加重2年而来就诊。自述两年前曾因此处疼痛在当地医院就诊,诊为“畸形性骨炎”,用抗炎药物治疗后,症状有缓解。但近年来上述症状逐渐加重遂来本院就诊。检查:前上胸、双侧锁骨区及胸锁关节处隆起,以右胸锁关节隆起明显,局部皮肤无红、热,触诊质地硬,有压痛,无波…  相似文献   
87.
1040例在院病人抗生素一日使用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住院病人抗生素使用情况。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时我院2005年7月27日所有住院病人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抗生素日使用率为34.81%(304/1040),治疗用抗生素占39.67%(144/363),预防用占16.25%(59/363),治疗+预防占44.08%(160/363),抗生素单用和二联占95.04%(344/363),三联及以上者4.96%(18/363),抗生素日使用种类47种,病原体送检率7.57%(23/304)。结论我院抗生素日使用率不高,抗生素联合使用总体较好,但仍有病原送检率低、抗生素使用品种多、起点高、部分囤术期抗生素预防用药的时机不合理等现象,建议加强宣传教育力度,提高监测速度和指导医师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88.
许玲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21(16):1077-1077,1091
患儿,男,11岁,因Kimura's病治疗后5个月,右腮腺区肿物增大0.5个月住院.5个月前曾因右腮腺区肿大7个月在外院以淋巴结炎抗感染治疗效果差住院,根据其病史,末梢血嗜酸性粒细胞0.303,IgE明显升高,自幼有湿疹史,腮腺区无痛性肿块活检病理报告符合Kimura's病,诊断为腮腺区Kimura's病.  相似文献   
89.
小鼠吗啡依赖纳洛酮催促戒断跳跃反应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稳定的小鼠吗啡依赖纳洛酮催促戒断跳跃反应模型。方法小鼠连续皮下注射吗啡,以纳洛酮催促戒断跳跃反应为指标,调整吗啡给予天数(5,6,7,10d)、吗啡累积剂量(360,560,640,945,1100,1105,1200mg/kg)、每日给予吗啡的频数[一天二次(bid),一天三次(tid)]、纳洛酮催促紧前给予吗啡与否、以及纳洛酮剂量(10,20mg/kg),建立四个造模方案包括八个子方案。结果方案A、B2、C2吗啡组小鼠跳跃反应率未达100%;方案B1、C1、D2、D3、D4吗啡组小鼠跳跃次数变异系数较大。方案D1采用小鼠连续皮下注射倍增剂量的吗啡,tid×6d,每日每次剂量分别为5,10,20,40,80,160mg/kg;第7天皮下注射吗啡160mg/kg,3h后腹腔注射纳洛酮10mg/kg,吗啡组小鼠可产生显著的跳跃反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变异系数小(CV为0.22),该方案吗啡依赖小鼠跳跃反应次数适度,离散度小。结论选用方案D1可建立稳定的小鼠戒断跳跃反应模型。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腹腔内注射沙培林增强人腹腔抗癌免疫功能的机制。方法:72例早中期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前48h和24h腹腔内分别注射生理盐水和5KE的沙培林,术中采集腹腔内巨噬细胞,计数并测定乳酸脱氢酶(LDH)和酸性磷酸酶(ACP)的活性,巨噬细胞吞噬活力,一氧化氮(NO)的分泌以及对人胃癌MKN1细胞的细胞毒性进行分析。同时采集大网膜,对大网膜乳斑的数量和面积进行观察。结果:沙培林显著增加腹腔巨噬细胞(PMΦ)的数量和NO的分泌,增强LDH和ACP的活性,吞噬活力,以及抗癌细胞毒性,也显著增加了大网膜乳斑的数量和面积。结论:腹腔内注射沙培林可显著增加人大网膜乳斑的数量和面积,并因此增加PMΦ的数量,增强PMΦ的活性。因而增强了腹腔巨噬细胞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