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6248篇 |
免费 | 10701篇 |
国内免费 | 831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021篇 |
儿科学 | 1563篇 |
妇产科学 | 2322篇 |
基础医学 | 14819篇 |
口腔科学 | 2061篇 |
临床医学 | 16492篇 |
内科学 | 20694篇 |
皮肤病学 | 1451篇 |
神经病学 | 6876篇 |
特种医学 | 4298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70篇 |
外科学 | 13096篇 |
综合类 | 18954篇 |
现状与发展 | 24篇 |
一般理论 | 5篇 |
预防医学 | 7810篇 |
眼科学 | 3655篇 |
药学 | 12852篇 |
115篇 | |
中国医学 | 6048篇 |
肿瘤学 | 1103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48篇 |
2023年 | 1827篇 |
2022年 | 4669篇 |
2021年 | 5884篇 |
2020年 | 4228篇 |
2019年 | 4088篇 |
2018年 | 4128篇 |
2017年 | 3689篇 |
2016年 | 3460篇 |
2015年 | 5213篇 |
2014年 | 6534篇 |
2013年 | 6091篇 |
2012年 | 8902篇 |
2011年 | 9760篇 |
2010年 | 5948篇 |
2009年 | 4734篇 |
2008年 | 6508篇 |
2007年 | 6579篇 |
2006年 | 6540篇 |
2005年 | 6496篇 |
2004年 | 4458篇 |
2003年 | 4213篇 |
2002年 | 3561篇 |
2001年 | 3233篇 |
2000年 | 3321篇 |
1999年 | 3455篇 |
1998年 | 2249篇 |
1997年 | 2175篇 |
1996年 | 1575篇 |
1995年 | 1464篇 |
1994年 | 1270篇 |
1993年 | 824篇 |
1992年 | 1232篇 |
1991年 | 1084篇 |
1990年 | 935篇 |
1989年 | 827篇 |
1988年 | 717篇 |
1987年 | 668篇 |
1986年 | 508篇 |
1985年 | 463篇 |
1984年 | 249篇 |
1983年 | 178篇 |
1982年 | 118篇 |
1981年 | 116篇 |
1980年 | 76篇 |
1979年 | 120篇 |
1978年 | 59篇 |
1976年 | 52篇 |
1975年 | 55篇 |
1974年 | 6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100%O2常规用于麻醉前预先吸氧和麻醉诱导.吸高氧浓度更快地发生肺不张,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全麻期间损害肺气体交换.我们用气管插管后0.5 FiO2混合空气和100%O2的通气效果,评价损害气体交换的发展过程.方法:102名年龄1月~15岁,先天性心脏病(非紫绀型)手术病人,均100%O2麻醉前预先吸氧3min和(麻醉诱导时)面罩通气2min,接下来气管插管.这些病人随机分为两组:Ⅰ组49例0.5FIO2和空气混合通气,Ⅱ组53例100%O2通气.分别于预先吸氧前和气管插管后30min、入ICU、拔管后30min、术后前三天做动脉血气分析,做记录接着计算PaO2/FiO2比值.结果用t检验和单相方差分析.P值<或=0.05结果相差显著.结果:PCO2值入ICU(C)时CO2交换Ⅰ组明显优于Ⅱ组,PaO2术后在入ICU(C)60%FiO2、拔管后30min(D)1.5L/min FIO2面罩吸氧两个时间点动脉血氧Ⅰ组明显高于Ⅱ组,PaO2/FiO2值在插管后30min(B)、入ICU(C)60%FiO2、拔管后30min(D)Ⅰ组明显高于Ⅱ组(P值<0.03).结论:先天性心脏病(非紫绀型)手术患儿全麻时,0.5 FiO2混合空气通气较100%O2通气能够显著的改善肺的气体交换功能. 相似文献
992.
目的:研究巴曲亭在腹部疾病患者围手术期的止血作用.方法: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140例)和对照组(124例),治疗组术前、术中、术后给予巴曲亭,对照组在相同时期给予常规止血药物.比较术中出血量、术后静脉血D-二聚体(D-D)以及术后血性引流液量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术中出血量为(312.1±30.3)ml,对照组为(521.5±29.2)ml(P<0.05);治疗组术后静脉血D-D为(0.6 712±0.071)ng/L,对照组为(0.9841±0.054)ng/L(P<0.05);血性引流液量在治疗组为(320±28)ml,对照组为(531±16)ml(P<0.05).结论:巴曲亭在腹部外科手术中的止血作用快,优于常规止血药物,术后使用能明显减少术后血性引流液重. 相似文献
993.
目的:观察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分别给予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和消炎镇痛膏治疗,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临床痊愈率86.00%,对照组为64.00%,两组痊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疼痛、肿胀、功能障碍、总积分的改善程度更显著(P<0.01).结论:及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起效快,安全有效,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4.
995.
目的 研究黄芪多糖对实验性精索静脉曲张(Varicocele,VC)大鼠睾丸组织中血红素加氧酶-1(HO-l)表达的影响,探讨黄芪有效成分治疗VC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青春期雄性SD大鼠70只,随机分为VC造模组(n=60)和假手术组(n=10,C组).VC造模组大鼠按灌胃药物随机分为黄芪多糖实验组(n=40,A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n=20,B组).造模后分别于4周、8周取A、B组和C组大鼠左侧睾丸,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睾丸组织中HO-1的表达.结果 HO-1在A组、B组睾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1.6%和94.1%,其表达强度明显高于C组(P<0.01).A组HO-1表达强度低于B组(P<0.05).结论 实验性VC大鼠左侧睾丸组织中存在HO-1表达上调.黄芪多糖可下调VC大鼠睾丸组织HO-1表达强度,减少睾丸组织氧化损伤,可能对VC不育有一定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研究男性肥胖儿童睾丸体积以及睾丸脂肪含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根据肥胖儿童标准,选取20例单纯性肥胖儿童作为实验组,并采用年龄l对1方法选取因其他疾病就诊的正常体质量儿童2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儿童进行睾丸B超检查和睾丸磁共振化学位移成像检测,对比两组间差异情况.结果 实验组睾丸体积左侧为(2.50±1.49)ml,右侧为(2.90±1.73)ml;对照组睾丸体积左侧为(4.12±2.29)ml,右侧为(3.96±2.61)ml,实验组与对照组睾丸体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左侧睾丸MRI信号改变为(9.78±5.08)%,右侧为(8.57±3.15);对照组左侧睾丸MRI信号改变为(4.05±2.11)%,右侧为(4.52±1.25)%,实验组双侧睾丸MRI信号改变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 通过B超和MRI技术检测肥胖患儿睾丸大小明显小于同年龄段正常体质量儿童,而其睾丸脂肪含量明显多于正常儿童.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经骨折椎连续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可行性、适应证和临床疗效。方法对6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单侧或双侧的经骨折椎连续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分别测量术前、术后和随访时椎体高度、脊柱Cobb's角,椎管内占位百分比,以ASIA2000分级标准评定神经功能,以Charles标准评定临床疗效。结果随访12~36个月,平均18个月,无断钉断棒及内固定松动发生,骨折椎椎体前缘高度值由术前的31.2%±3.0%恢复至91.7%±2.0%,脊柱Cobb's角由术前的30.5°±4.0°矫正至7.1°±1.0°,椎管占位率由术前的75%(30%~95%)减少到3%(0~8%),神经功能ASIA分级提高1~3级,临床疗效按Charles标准优良率为88.7%。结论在适应证范围内采用连续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可弥补传统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不足而非替代,在提高复位效果、维持有效生理弧度、减少内固定失效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分析退变性脊柱侧凸椎间盘-终板退变与骨性结构参数的关系,探讨其在退变性脊柱侧凸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2005年3月至2010年3月诊治的79例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病例组)的影像学资料,选取41例诊断为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对照组)的影像学资料做为对照.所有患者以主弯内的椎体及附件为观测对象,分别测量椎体和椎间两侧高度及两侧关节突关节面矢状角角度,分别计算椎体和椎间两侧平均高度及两侧关节突关节面平均矢状角作为骨性结构参数.采用分级评分法对各个椎间盘及邻近终板退变程度进行量化,其分值代表椎间盘-终板退变的程度.组内比较各骨性结构参数,分析骨性结构参数的特点及其与椎间盘-终板退变和侧凸Cobb角的关系.结果 经配对t检验比较,病例组的椎间高度、椎体高度及关节面矢状角凸凹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11,2.623和2.085,P<0.05);对照组的椎间高度凸凹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276,P<0.01),椎体高度及关节面矢状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72和1.493,P>0.05).直线相关和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各骨性结构参数不对称度与椎间盘-终板退变有显著相关性(-1 <r<1,P <0.05),与腰椎侧凸Cobb角呈正相关(0<r<1,P<0.05),且存在直线回归关系(F=427.342,P<0.01),其回归方程为Cobb角=-8.904+8.136×椎间不对称度+3.274×椎体不对称度-0.713×关节突不对称度.结论 退变性脊柱侧凸两侧骨性结构呈不对称改变,其不对称性与椎间盘-终板退变和脊柱侧凸相互关联;不对称骨性结构改变可能是侧凸渐进性发展的生物力学动力因素,而椎间盘-终板不对称退变可能有病因学意义.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经脐单切口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2010年3月~12月行经脐单切口腹腔镜胆囊切除术31例。围手术期处理及手术原则同传统腹腔镜胆囊切除。经脐旁切口探查腹腔后,置入单孔器械或3个不同长度的trocar,分别置入操作器械。左右手器械在腹腔内交叉操作,顺行切除胆囊。结果 2例中转为传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例为胆囊颈部结石嵌顿、胆囊三角处粘连致解剖困难;另1例为胆囊与十二指肠、大网膜粘连严重,探查后即中转。手术时间平均50.7 min(30~100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27.1 ml(5~100 ml),肠功能恢复时间平均1.3 d(1~2 d),术后住院时间平均2.5 d(1~4 d)。至2011年4月,29例随访1~13个月,平均6.3月,随访率93.5%(29/31),均无腹痛、黄疸等术后胆道相关疾病症状,患者对脐部切口的美容效果均满意。结论经脐单切口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技术操作上是安全、可行的,但需要掌握相应的手术指征和操作要点。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观察肠三叶因子(ITF)和黏蛋白对烧伤血清所致肠上皮细胞免疫功能变化的影响.方法 (1)体外培养大鼠小肠上皮细胞株IEC-6,根据培养液添加物质不同,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细胞分为5组:①正常对照组,培养液中含10%(指体积分数,下同)小牛血清;②烧伤对照组,培养液含10%烧伤血清;③ITF+烧伤血清组,培养液含10%烧伤血清及终浓度25μg/mL ITF;④黏蛋白+烧伤血清组,培养液含10%烧伤血清及终浓度250 μg/mL黏蛋白;⑤ITF+黏蛋白+烧伤血清组,培养液含10%烧伤血清及终浓度25 μg/mL ITF、250 μg/mL黏蛋白.向各组细胞加入上述培养液的同时,加入大肠杆菌菌液(1×108 CFU/mL,200 μL).继续培养15 min、30 min、1h、2h、3h后,行瑞氏-吉姆萨染色,于显微镜下观察并统计黏附在细胞上的细菌数;采用锥虫蓝染色法观察并统计细胞存活率.每组每时相点样本数均为20.(2)将IEC-6细胞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烧伤对照组、ITF+烧伤血清组、黏蛋白+烧伤血清组、ITF+黏蛋白+烧伤血清组,分别同前加入相应的培养液(不加菌液)培养3、6、12、24、48 h.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各时相点培养上清液中TNF-α、IL-6和IL-8 含量,每组每时相点样本数均为6.对实验数据行t检验.结果 (1)烧伤对照组细胞各时相点细菌黏附数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多(t值为2.947 ~8.149,P值均小于0.01).与烧伤对照组比较,其余3个烧伤血清组在加菌后多数时相点细菌黏附的数量明显偏少(t值为-4.733~-2.180,P<0 05或P <0.01).烧伤对照组细胞各时相点存活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明显降低(t值为-4.126~-2 363,P值均小于0 05).ITF+烧伤血清组、黏蛋白+烧伤血清组细胞存活率在部分时相点明显高于烧伤对照组(t值为2.120~3.423,P<0.05或P<0.01).ITF+黏蛋白+烧伤血清组细胞存活率加菌后15 min为(96.7±2 4)%,明显高于ITF+烧伤血清组[(94 5±3 1)%,t=2.507,P<0.05];在3h时为(84.0±6 7)%,明显高于黏蛋白+烧伤血清组[(77 1±8 2)%,t=2.934,P<0.01].(2)ITF+黏蛋白+烧伤血清组培养6、12、24、48 h,TNF-α含量均低于其余3组(t值为-6.914 ~ -2.889,P<0.05或P<0.0i).ITF+黏蛋白+烧伤血清组IL-6含量在部分时相点明显低于其余3组(t值为-7.657~-2.580,P<0.05或P<0.01).ITF+黏蛋白+烧伤血清组在培养6、12、24、48 h IL-8含量明显低于烧伤对照组和黏蛋白+烧伤血清组(t值为-8.802 ~ -3.640,P值均小于0.01);在培养12、24 h明显低于ITF+烧伤血清组(t值分别为-2.786、-2.740,P值均小于0.05).结论 ITF能维护肠上皮细胞功能,抵御细菌黏附,降低细胞死亡率,同时能维护细胞免疫稳态,减少炎症介质释放;ITF与黏蛋白联用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