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46篇 |
免费 | 16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儿科学 | 17篇 |
妇产科学 | 4篇 |
基础医学 | 38篇 |
口腔科学 | 11篇 |
临床医学 | 18篇 |
内科学 | 45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神经病学 | 8篇 |
特种医学 | 96篇 |
外科学 | 17篇 |
综合类 | 32篇 |
预防医学 | 41篇 |
药学 | 23篇 |
中国医学 | 1篇 |
肿瘤学 | 10篇 |
出版年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2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10篇 |
2013年 | 10篇 |
2012年 | 7篇 |
2011年 | 5篇 |
2010年 | 14篇 |
2009年 | 13篇 |
2008年 | 4篇 |
2007年 | 17篇 |
2006年 | 6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8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8篇 |
1998年 | 12篇 |
1997年 | 13篇 |
1996年 | 12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13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9篇 |
1988年 | 19篇 |
1987年 | 17篇 |
1986年 | 22篇 |
1985年 | 10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8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7篇 |
1979年 | 6篇 |
1978年 | 6篇 |
1977年 | 6篇 |
1976年 | 2篇 |
1975年 | 2篇 |
1973年 | 4篇 |
1972年 | 5篇 |
1971年 | 2篇 |
1970年 | 4篇 |
1969年 | 3篇 |
1966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361.
Intracellular 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ate (AMP) levels regulate the generation of thromboxane by platelets by inhibiting the hydrolysis of arachidonic acid from membrane phospholipids. However, there is conflicting evidence regarding the role of cyclic AMP in the control of the subsequent oxygenation of arachidonic acid by cyclooxygenase. We studoed the regulation of cyclooxygenase activity by agents that elevate platelet cyclic AMP (dibutyryl cyclic AMP and prostaglandins), measuring arachidonate-induced aggregation, O2 consumption, and malonaldehyde formation. In platelet-rich cyclic AMP. This inhibitory effect of cyclic AMP was absent in gel-filtered platelets suspended in buffer containing 0.5% albumin, and was progressively restored as plasma was added in increasing concentrations. Increasing the albumin concentration in platelet buffer suspensions likewise increased the ability of cyclic AMP to block the arachidonate-induced O2 burst and MDA production. We conclude that (1) the presence of plasma proteins is important in investigating platelet plasma milieu or at least in the presence of physiologic albumin concentrations. 相似文献
362.
长春市儿童医院1998~2001年轮状病毒哨点监测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孙利炜 童志礼 李丽红 章菁 陈琦 郑丽舒 刘静 谢华萍 王承训 张丽杰 Ivanoff B Glass RI Bresee JS Jiang XI Kilgorepe 方肇寅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24(11):1010-1012
目的 为在中国开发和应用轮状病毒疫苗提供流行病学背景资料。方法 以医院为基础的哨点监测,在长春市儿童医院5岁以下腹泻患儿中进行,收集患儿临床资料和粪便标本,轮状病毒检测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和/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毒株分型用ELISA和/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所有资料录入计算机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3年监测中共调查2343例腹泻患儿,收集便样1211份,轮状病毒检出率门诊患儿和住院患儿分别为31.0%和52.9%。轮状病毒感染95.0%发生于2岁以下儿童。每年寒冷季节流行(11月到次年3月)。流行的轮状病毒G血清型依次为G1(82.4%)、G2(5.0%)、G3(3.3%)和G4(0.9%),P基因型以P[8]和P[4]为常见。共检出9种P~G结合的毒株,其中世界常见的4种流行株占75.6%。结论 轮状病毒流行毒株呈现超常多样性,轮状病毒是长春地区儿童重症腹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63.
目的 鉴于慢性胃炎是藏医优势病种且有较好的疗效,研究藏医治疗慢性胃炎的用药规律,为藏医临床与科研提供参考。方法 多中心收集藏医治疗慢性胃炎2613例有效临床医案,统一归纳藏医诊断确定归类分型,采用Gephi 0.9.2、SPSS Statistics 23、SPSS Modeler18等软件的描述性统计、Apriori算法、K-均值聚类分析方法,结合藏医“味性化味”药性理论进行分析,构建藏医治疗慢性胃炎的“方-药-性-效”复杂网络。结果 本研究涉及的慢性胃炎的藏医诊断可归纳为四种证型,其中隆型472例、赤巴型811例、培根型974例,其他证型356例。涉及藏药方剂共有137首,其中五鹏丸(1012次)、仁青芒觉(864次)、六味能消散(811次)等频次最高;关联规则分析发现,五味金色散和六味能消散关联最高。其中隆型以六味木香散等平隆助动、促进胃肠蠕动类方剂为主;赤巴型以五味金色散等清热凉血、消炎治疮类方剂为主;培根型以五味石榴散等平培根、助胃火类方剂为主。组方中诃子、木香、红花等使用频次最多,设置“支持度 ≥ 40%,置信度 ≥ 80%”时诃子、石榴子、木香等关联最强。药性分析发现,甘味、苦味、辛味等偏盛,十七效中以凉、钝、重、糙等为主,其中凉效、钝效可对治热、锐特性引起的胃热、胃肠糜烂等疾病,并分析方剂对治三因的比值,发现主要对治赤巴,其次为隆和培根。结论 通过构建“方-药-性-效”的研究模式,发现藏医对慢性胃炎的诊疗具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慢性胃炎在藏医诊断中可分为四种证型,总体治疗具有以“清血热-抑胃液-养胃火-通胃隆”四位一体的隐形用药规律,其中隆型以镇隆平气为主,赤巴型以清热凉血为主,培根型以平寒温胃为主,藏医临床治疗慢性胃炎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