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0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3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23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44篇
肿瘤学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4篇
  1974年   3篇
  1973年   5篇
  1972年   2篇
  1971年   4篇
  1970年   2篇
  1969年   2篇
  1967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梅兵  王耀发  吴骏晞  陈维洲 《药学学报》1994,29(11):801-808
比较了酶学(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法、化学(cu2+ -抗坏血酸)法和电解法产生外源性氧 自由基致体外培养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观察人参皂甙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以酶学法最稳定,适用 于氧自由基损伤内皮细胞模型的建立。人参皂甙(40 ug·ml-1)可降低MDA含量,减轻细胞损伤。提 示人参皂甙可能具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受损的作用。  相似文献   
92.
Abstract Bullous pemphigoid (BP) is an IgG-mediated autoimmune blistering disease targeting the hemidesmosomal proteins bullous pemphigoid antigens 1 and 2. Currently, there is no active animal model in which to dissect the immunopathogenic mechanism. We noticed that cutaneous blistering arose spontaneously in 12 adult Yucatan minipigs. Skin lesions consisted of turgid, isolated or clustered vesicles that occasionally evolved from erythematous and pruritic patches. Histo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revealed subepidermal vesicles rich in intact and degranulated eosinophils. Antigen mapping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confirmed that dermoepidermal separation took place in the lamina lucida of the epidermal basement membrane zone. 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revealed the presence of IgG deposited linearly at the dermoepidermal junction in seven of nine skin specimens examined. 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testing confirmed the presence, in the serum from eight of eight affected pigs, of circulating basement membrane-specific IgG autoantibodies (titers 1 : 50 to 1 : 250). Using uncleaved and salt-split lip substrates, the autoantibodies were shown to target antigens situated not only at the basal, but also at the lateral and apical aspects of stratum basale keratinocytes. Immunoelectron microscopy confirmed that circulating IgG autoantibodies recognized hemidesmosomal antigen(s). ELISA, immunoblotting and immunoadsorption demonstrated that five of eight serum samples exhibited high immunoreactivity against BPAG2-NC16A peptides. This novel porcine acquired blistering dermatosis could be proposed as a valuable model to conduct immunomechanistic studies on the natural progression of BP, correlation of autoreactive T cells or autoantibodies with disease activity, and the role of eosinophils in the blistering process, as these diseases cannot be modeled easily in human patients or in murine passive transfer models. Received: 14 July 1999 / Received after revision: 30 August 1999 / Accepted: 19 October 1999  相似文献   
93.
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近发现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形成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诱导的血管生成有一定的关系,这对传统认为的门静脉压力增高引起被动的血管通道开放的理论提出了挑战.研究提示在门静脉高压动物中VEGF/VEGF-R2 通路促进了门静脉系统侧支血管和高动力循环的形成.从而证实门静脉高压症侧支循环形成不仅归咎于连接门体静脉系统的分支血管, 而且是VEGF依赖的血管生成结果.现就近来这方面研究的文献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4.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糖尿病足的下肢动脉血管病变情况,分析其病变的好发部位及管腔狭窄严重程度的图像特征。方法:①实验对象:选择2004/2006于沈阳医学院沈洲医院就诊、按照WHO标准诊断为2型糖尿病活动性足溃疡的患者30例,以排除糖尿病、临床诊断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基本相似(P>0.05),对实验均签署知情同意书。②实验方法:采用SEQUOIA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选用7.5~10.0MHz检查腹股沟区和大腿近侧段血管,以5.0~7.5MHz检查股浅动脉的中、远段,根据受检者体型其腘动脉及远侧动脉检测选用5.0,7.5,10.0MHz,扫描深度根据患者胖瘦情况设置在2.0~8.0cm。检查时调节彩色取样框的角度,尽量使声束-血流夹角<60°。通过适当调整彩色量程来减少动脉中央血流混叠现象,降低相邻静脉的彩色多普勒敏感度。③实验评估:患者取平卧位,重点观察股总动脉、股浅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近段、胫后动脉远段、足背动脉的管腔狭窄程度,记录Ⅱ级以上管腔狭窄的病变例数。结果:2型糖尿病活动性足溃疡患者30例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30例均进入结果分析。两组均有Ⅱ级以上的血管闭塞现象,但发生部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糖尿病足组以中小动脉阻塞为主,其中足背动脉阻塞19例(63%);对照组则以大中动脉阻塞为主,其中股动脉阻塞20例(66.6%)。此外糖尿病足组远段动脉无侧支循环。结论:糖尿病足患者的下肢血管病变以中小动脉为主,且多无侧支循环建立,病情较为凶险。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测具有无创性、定位准确、可重复使用等优点,能够很好地为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95.
目的:机械张应力可通过抑制成骨细胞细胞间黏附分子1mRNA的表达,限制破骨细胞的分化成熟,而不同正畸力可能起不同的作用。实验观察Ni-Ti螺旋弹簧和橡皮链施力后,尖牙远中移动速率、龈沟液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探讨成骨细胞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变化和不同持续牵张力的正畸效果和生物学效应。方法:选择2003-09/2006-08在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进行口腔正畸治疗,双侧对称拔除四颗第一双尖牙的恒牙牙合患者36例。采用0.022英寸系统的OPAK直丝弓托槽使牙齿排齐整平后,采用不锈钢方丝进行尖牙远中移动,左右两侧按随机法原则分别用Ni-Ti螺旋弹簧(直径0.012英寸,长10mm)和橡皮链施力。用初始力150g牵引尖牙向远中,21d时测定牙齿移动距离,分别在加力前、加力后21d和6个月复诊时采集龈沟液量,利用细胞间黏附分子1试剂盒,用ELISA法对上清液进行龈沟液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的检测。结果:36例患者进入结果分析。①尖牙移动距离:施力21d后,螺旋弹簧侧上颌尖牙和下颌尖牙移动距离均大于橡皮链侧(P<0.01)。②龈沟液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质量浓度:螺旋弹簧和橡皮链两侧在加力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加力后,两侧龈沟液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质量浓度均降低,加力21d和6个月时与加力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加力21d和6个月时螺旋弹簧施力侧龈沟液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质量浓度均低于橡皮链施力侧,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①螺旋弹簧拉尖牙向远中移动速率较快,产生的生物学效应较强而持久。②不同牵张力对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变化起不同作用,产生的生物学效应也不同,矫治力在牙周组织的分布,即应力的大小和分布对正畸牙的牙周组织反应具有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96.
97.
98.
丙型肝炎与原发性肝癌关系研究现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肝癌是世界上常见的恶性肿瘤,其病因研究主要集中在肝炎病毒、化学因素、饮水污染、烟酒嗜好、微量元素、性激素等,其中肝炎病毒是目前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发展中国家以乙型肝炎为主、发达国家主要病因为丙型肝炎,随着近年来急性乙型肝炎发病率逐渐下降,肝癌发病率却...  相似文献   
99.
压电石英传感器同时测定水溶液中维生素B1及维生素C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导出并经实验验证了压电传感器对维生素B1及维生素C的频移线性校正模型,并用其实现了上述两种维生素制剂的同时测定。考虑到该药物体系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复共线关系,采用偏最小二乘线性校正技术处理实验数据。两种维生素浓度估计平均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97%和2.47%,表明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