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47篇
  免费   1009篇
  国内免费   667篇
耳鼻咽喉   91篇
儿科学   232篇
妇产科学   70篇
基础医学   719篇
口腔科学   180篇
临床医学   1269篇
内科学   972篇
皮肤病学   104篇
神经病学   219篇
特种医学   402篇
外科学   1060篇
综合类   2909篇
现状与发展   2篇
预防医学   1314篇
眼科学   80篇
药学   1296篇
  9篇
中国医学   1574篇
肿瘤学   421篇
  2024年   52篇
  2023年   111篇
  2022年   311篇
  2021年   428篇
  2020年   350篇
  2019年   213篇
  2018年   201篇
  2017年   339篇
  2016年   249篇
  2015年   405篇
  2014年   532篇
  2013年   700篇
  2012年   1009篇
  2011年   1115篇
  2010年   969篇
  2009年   954篇
  2008年   999篇
  2007年   882篇
  2006年   742篇
  2005年   632篇
  2004年   458篇
  2003年   370篇
  2002年   253篇
  2001年   233篇
  2000年   205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1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4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手舟骨骨折损伤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手舟骨骨折的原因、机制,为减少手舟骨骨折的发生提供预防措施。方法2006年11月-2007年11月,临床收集手舟骨骨折病例16例,详细询问并记录病史,结合X片、CT表现,从物理力学的角度分析受伤机制。结果16例均为腕过伸位着地受伤;5例为军事训练(单双杠、倒功)中受伤,其中1例受伤时上臂呈后伸位,4例呈前屈位;8例为打球时受伤,其中2例受伤时上臂呈后伸位,6例呈前屈位;3例为高处坠落(2-6m)时受伤,均为上臂前屈位手掌着地所致。结节部骨折0例,远端(粉碎性骨折)3例,腰部横形骨折10例,斜形骨折3例,纵形骨折0例,近端骨折0例。结论手舟骨骨折主要发病原因为高强度训练、运动及高处坠落时腕关节过伸位手掌着地受伤。受伤时手掌的不同位置及人体的不同运动倾向综合作用,通过不同的损伤机制造成手舟骨不同类型的损伤。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研究SEB-scFv融合蛋白对胃癌的抑制作用.方法 在体外通过MTT法观察SEB-scFv融合蛋白对人胃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DNA ladder法观察融合蛋白对胃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融合蛋白处理后胃癌细胞的形态变化;流式细胞仪分析胃癌细胞凋亡率.采用胃癌动物模型观察治疗后肿瘤重量和存活时间.结果 胃癌细胞的增殖抑制率随SEB-scFv融合蛋白作用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且对不表达MG7相关抗原的肿瘤细胞不表现杀伤效应;1.0μg/ml和10μg/ml高浓度融合蛋白组DNA凝胶电泳呈现明显的梯状条带;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被融合蛋白活化的免疫效应细胞攻击后的胃癌细胞表现出典型的凋亡特征性变化;融合蛋白0.1μg/ml、1.0μg/ml、10μg/ml组细胞G0/G1期前有明显的凋亡峰出现,三者的凋亡率分别达到51.62%、54.21%和61.55%,而生理盐水组凋亡率仅为1.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融合蛋白治疗组大鼠移植瘤的瘤重明显低于其他各组(P<0.05),抑瘤率高达61.3%,其生存时间为(31.7±2.1)d,存活时间延长达54.6%.结论 SEB-scFv融合蛋白作为一种新的抗肿瘤生物制剂有明显的抑癌效应.  相似文献   
993.
探讨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的术后护理。对1例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患儿施行异基因脐血干细胞移植术获得成功,并进行了有效护理。其中,减低并发症的出现和对出现的并发症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是护理工作的重点。严格执行隔离措施,预防锁骨下穿刺部位和口腔感染,加强对间质性肺炎的护理,注意对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护理,可以最大限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患儿恢复,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94.
Twenty-ninecasesofpelvictiltofgluteuscontracture(PGTC)wereoperatedduring1990~1998.Twenty-twowereretrospec-tivelyreviewedin2~8years,andagoodresultwasobtained.1Subjectandmethod1.1SubjectFourhundredfifty-onechildrenwithgluteuscon-tractureweretreatedbetween1990and1998attheRuijinhospi-tal.Allcaseswereinvolvedbilaterally.Twenty-nineofthemwerePTGC:19inboysand10ingirls,withanaverageof12yearsold(rang,8to16years).Thereasonofcomingtoourhospitalist…  相似文献   
995.
应用高温、利多卡因(lidocaine,LID)、足叶乙甙(etoposide,VP-16)联合法研究其在体外对淋巴瘤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联合法(41℃60分钟 LID0.75mmol/L VP-16 8.5μmol/L)可杀伤3.2个对数级的淋巴瘤细胞,而正常骨髓CFU-GM仍有近50%存活,其处理模拟缓解期骨髓,显示残留恶性肿瘤细胞达到清除净化目的,又保持了正常造血细胞的活力。对于淋巴瘤患者的自身骨髓的体外净化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96.
寻常痤疮致病菌的分离及其药敏结果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173例寻常痤疮患者的痤疮内容物进行了需氧菌和厌氧菌的培养、分离和鉴定,并对所分离的致病菌用试管肉汤稀释法进行了MIC的测定。共检出致病菌217株,其中痤疮丙酸杆菌71株(占32.72%),颗粒丙酸杆菌39株(17.97%),其余为葡萄球菌(107株,占49.31%)。药敏试验表明,全部分离株对美满霉素均较敏感(MICs<4.0mg/L),大部分离株对克林霉素敏感(MIC50<0.5mg/L);对于甲硝唑和替硝唑,这些致病菌均耐药(MICs>32mg/L)。  相似文献   
997.
在长期骨髓培养(LTBMC)7—9天的基础上,配对比较观察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 白细胞介素2(IL-2)或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 IL-2或IL-2活化的骨髓细胞或单纯LTBMC对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患者骨髓Ph~ 细胞的净化作用。结果为LTBMC CIK IL-2组(n=8)细胞的Ph~ 百分率明显低于单纯LTBMC组(n=8,P<0.001),也低于LTBMC LAN IL-2组(n=3)或单纯IL-2(n=3)。结论:CIK IL-2与LTBMC对CML患者骨髓Ph~ 细胞的净化有明显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分析3种药物在泪道探通应用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113例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分别采用潇莱威眼液、玻璃酸钠、金霉素眼膏进行泪道灌注,观察3种药物在泪道内停留时间和治疗效果.结果 3组病例的药物停留时间比较,金霉素眼膏组平均3.3 d,潇莱威眼液组平均2.9 d,玻璃酸钠组平均2.7 d,经方差检验,F=9.43,P<0.05;3组的疗效经卡方检验,x2=4.029,P>0.05.结论 金霉素眼膏具有消炎不易排泄的特点,在鼻泪管内停留时间长,有助于炎症吸收、阻止黏连.  相似文献   
999.
癌相关糖抗原125在女性生殖系统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癌相关糖抗原 12 5 (CA12 5 )在女性生殖系统肿瘤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 ISA)试验定量测定了 5 5 8例妇科住院患者和 92例健康妇女血清中 CA12 5的含量。结果 卵巢恶性肿瘤组、非卵巢妇科恶性肿瘤组、卵巢良性肿瘤组、子宫良性肿瘤组以及妇科良性疾病组 CA12 5分别为 45 4.0 U/ ml± 5 0 7.4U/ ml,15 9.3U / ml± 336 .9U/ ml,5 2 .9U / ml± 139.2 U / ml和 36 .9U/ ml± 75 .7U / ml,与健康对照组比较 ,除妇科良性疾病组无显著差异外 (P>0 .0 5 ) ,其余各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 (P<0 .0 5 ) ;卵巢恶性肿瘤组与各组比较有极显著差异 (P<0 .0 1)。CA12 5在诊断卵巢恶性肿瘤的阳性检出率远高于其余各组 ,敏感性、特异性和有效性分别为 87.5 %、79.3%、77.7%。结论  CA12 5动态测定对卵巢癌的早期诊断、疗效观察及预测复发等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Objective To clone and express the human asialoglycoprotein receptor(ASGPR) H1 subunit, purify and identify the immunoreactivity of the recombinant protein, and establish the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to detect anti-ASGPR antibodies in diagnosis of autoimmune hepatitis. Methods The CRDHI cDNA (435 bp) was subcloned into eukaryotic vector PEGH, and the recombinant protein expression was induced by D (+)-Galactose. The recombinant CRDH1 was purified with Glutathione Sepharose 4B, and its immunoreactivity was identified by SDS-PAGE and western blot as well as MALDI-TOF. ELISA was established to detect the anti-ASGPR antibodies in serum samples of 45 patients with AIH, 30 patients with SLE, 30 patients with RA, 10 patients with SS and 30 normal controls. Results The sequencing of recombinant plasmid showed the CRDH1 gene was successfully inserted to the eukaryotic expression vector with correct sequence and open reading frame. The fusion protein showed a molecular weight of 42 500 Da on SDS-PAGE gel and confirmed to be the human ASGPR by MALDI-MS through peptide mass fingerprint analysis with Mascot in human protein database. It shared 98. 34% homology with ASGPR H1 subunit. Western blot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fusion protein had the same immunoreactivity as human ASGPR. The results of ELISA indicated that the positive rate of anti-ASGPR was 35.6% ( 16/45 ), but the ELISA was negative in other control.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positivity of the autoantibodies between AIH and non-AIH controls (χ2 = 31.85,P < 0. 01 ). Conclusions The human plasmid containing ASGPR is successfully clone into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Y258. The recombinant autoantigen owns good antigenicity and specificity. ELISA established with the purified protein shows good specificity for diagnosis of AI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