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184篇
  免费   4067篇
  国内免费   2491篇
耳鼻咽喉   376篇
儿科学   615篇
妇产科学   305篇
基础医学   2832篇
口腔科学   691篇
临床医学   5609篇
内科学   4155篇
皮肤病学   437篇
神经病学   867篇
特种医学   2050篇
外科学   3867篇
综合类   14584篇
现状与发展   14篇
预防医学   7364篇
眼科学   641篇
药学   5616篇
  57篇
中国医学   4252篇
肿瘤学   2410篇
  2024年   184篇
  2023年   522篇
  2022年   1314篇
  2021年   1581篇
  2020年   1404篇
  2019年   829篇
  2018年   825篇
  2017年   1087篇
  2016年   836篇
  2015年   1522篇
  2014年   2237篇
  2013年   2577篇
  2012年   3451篇
  2011年   3521篇
  2010年   3203篇
  2009年   2984篇
  2008年   3191篇
  2007年   6054篇
  2006年   5525篇
  2005年   3279篇
  2004年   2124篇
  2003年   2466篇
  2002年   1672篇
  2001年   1469篇
  2000年   978篇
  1999年   403篇
  1998年   214篇
  1997年   273篇
  1996年   237篇
  1995年   156篇
  1994年   166篇
  1993年   54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116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2篇
  1980年   5篇
  1975年   4篇
  1973年   3篇
  1970年   3篇
  1962年   3篇
  1959年   4篇
  195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探讨儿童交替性偏瘫病因、临床特点、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儿童交替性偏瘫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及疗效。结果本组3例患者起病年龄均小于18个月,反复发作的交替性偏瘫;进行性的智能障碍,其中1例伴有短暂眼球震颤及眼球活动障碍,1例伴有张力障碍性姿势异常;睡眠可缓解无力及锥体外系症状,应用氟桂嗪治疗后,2例患者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降低,1例无效。结论本病病因不明,多为散发,临床表现为18月内起病的发作性交替性偏瘫,辅助检查无特征性改变,氟桂利嗪治疗部分有效。  相似文献   
62.
目的 探讨阻塞性黄疸时肾脏自分泌内皮素 (ET)的变化及其与肾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 结扎胆总管(BDL)制备阻塞性黄疸大鼠模型 ,作为实验组 ,对照组鼠仅行假手术。分别于术后 5、1 0及 1 5d ,两组各取 1 0只大鼠检测其肾脏对氨基马尿酸清除率 (CPAH)、菊粉清除率 (CIN)和钠排泄分数 (FENa+) ,并用鲎试剂法测定血浆内毒素 (EX)水平 ,放射免疫法测定肾动、静脉血浆及肾组织中ET 1含量。结果 ①实验组术后 5d仅FENa+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1 ) ,术后 1 0d起 ,CPAH、CIN及FENa+呈进行性下降 ,术后 1 5dFENa+已较对照组低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 ) ;②实验组术后血浆EX水平呈进行性升高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 ) ;③实验组术后肾动脉血浆ET 1水平呈持续性降低 ,而肾静脉血浆及肾组织中ET 1含量呈持续性升高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 ) ;④血浆EX水平与肾组织ET 1含量呈正相关 (r =0 .762 4 ,P<0 .0 1 ) ,肾组织ET 1含量与CPAH和CIN呈负相关 (r=- 0 .883 2 ,P<0 .0 1 ;r =- 0 .945 2 ,P<0 .0 1 )、与FENa+呈正相关 (r=0 .873 4 ,P<0 .0 1 )。结论 内毒素血症及其诱导的肾内ET分泌增加在阻塞性黄疸所致大鼠肾损害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3.
动态增强MR灌注成像在脑胶质瘤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T2 WMR灌注成像在脑胶质瘤术前分级预测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有病理或追踪结果的 4 8例脑病变患者 ,其中胶质瘤 2 5例 (高、低级别胶质瘤分别为 16例和 9例 ) ,非胶质瘤病变 2 3例。全部病例均行常规T1WI、T2 WI和EPI SE序列动态增强MR灌注成像。计算每个病灶的最大相对脑血容量 (rCBV)比值 (病灶最大rCBV/对侧正常脑白质rCBV)。分析胶质瘤的最大rCBV比值与其组织学级别的关系 ,并比较胶质瘤与非胶质瘤的灌注异常及常规MRI强化表现。结果 高级别胶质瘤 ( 16例 )的最大rCBV比值为4 .6 0± 1.98( 2 .5 5~ 9.2 2 ) ,低级别胶质瘤 ( 9例 )的最大rCBV比值为 1.86± 1.5 2 ( 0 .85~ 5 .72 ) ,经t检验 ,两组之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P <0 .0 1)。脑膜瘤、转移瘤、血管母细胞瘤、淋巴瘤均显示有局部高灌注 ,最大rCBV比值为5 .35± 2 .39( 3.15~ 12 .39) ,而有强化表现的脑梗死、脑炎性灶及放射性脑损伤表现为低、等灌注 ,最大rCBV比值为1.2 7± 0 .36 ( 0 .85~ 1.72 )。结论 MR灌注成像在胶质瘤的术前影像学分级预测上有重要价值 ,在脑胶质瘤的某些鉴别诊断上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4.
多发性硬化患者血清尿酸水平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多发性硬化 (MS)患者血清尿酸 (UA)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定量分析法对 4 3例MS患者和 4 5名正常对照者的血清UA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MS组血清U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MS组中病程越长 (P <0 0 1)、神经伤残程度越重 (DSS评分越高 ) (P <0 0 5 ) ,血清UA水平越低 ;女性患者UA水平明显低于男性患者 (P <0 0 0 1) ;经过糖皮质激素治疗后血清UA水平明显回升 (P <0 0 0 1) ,但治疗前血清UA水平越低则疗效越差 (P <0 0 1、P <0 0 5 )。结论 MS患者血清UA水平降低 ,且与MS的病程、伤残程度、疗效及性别密切相关。UA水平升高可能为激素治疗MS的一个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经历不同时间快速眼动(REM)睡眠剥夺对大鼠皮质及海马各区神经元形态结构的影响。方法选择微管相关蛋白(MAP2)和神经丝(NF)作为正常神经元结构的标识物,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技术观察REM睡眠剥夺1、3、5、7 d4个时间点大鼠皮质及海马MAP2和NF表达的时空变化规律。同时运用电镜技术观察睡眠剥夺后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变化。我们的实验是用改良的多平台睡眠剥夺模型进行REM睡眠剥夺,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和蛋白质电泳以及电镜超微结构分析。结果REM睡眠剥夺后5d大鼠皮质、海马CA1及齿状回神经元结构蛋白MAP2和NF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电镜神经元核仁偏位,胞质中出现少量肿胀的线粒体和内质网;部分神经轴突的髓鞘溶解与浓集。环境对照组、REM睡眠剥夺5d和7d组,皮质中超微结构改变的神经元所占比例分别为1.2%、3.6%和5.8%。结论REM睡眠剥夺能够导致大鼠脑内神经元的超微结构发生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66.
目的 探讨下肢深静脉瓣功能不全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改变。方法 应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下肢深静脉瓣功能不全36例,47条腿,观察下肢静脉血管及瓣膜的解剖结构和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 有静脉瓣功能不全的患肢静脉管腔内径均有不同程度增宽,瓣膜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脉冲多普勒显示返流频谱返流时间大于0.5s。结论 该检查对诊断下肢深静脉瓣功能不全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7.
目的 探讨Graves患者骨生化标志的改变。方法 对38例Graves患者进行血AKP、Ca、P、ICTP、DPD、BGP、U-HOP/Cr及BMD测定。结果 Graves组的BMD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Ca、ICTP、DPD、BCP、U-HOP/Cr显著高于对照组,Graves组的BMD与ICTP和DPD,BGP有很好的相关性(r=0.36,r=0527、r=0.401)。结论 Graves组骨吸收增加,骨形成减少。  相似文献   
68.
我国的彩票产业如今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15年来,全国累计发行的福利彩票和体育彩票约为500亿元人民币。笔者认为,发行文化彩票势在必行,不但可以丰富彩票市场的内容,也将给正处于资金短缺状况的公益文化事业募集资金,使彩票发挥更多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9.
目的:为了减少唇裂修复术中出血,便于手术操作,缩短手术时间,相对地减少手术的危险性。方法:利用压迫止血及滑杆的原理,自行设计制作了唇裂术止血减张固定器,经过动物实验证实,在2h以内不会对组织有任何不可逆损伤,并成功地应用于唇裂修复术中。结果:临床应用68例,与传统止血方法比较,术中出血明显减少,便于手术操作,而且安全可靠,在2h以内不会对上唇组织有任何不可逆损伤,手术的危险性相对地减少。结论:应用唇裂术止血减张固定器进行唇裂修复术,术中出血明显减少.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手术的危险性相对地减少,对减轻术后切口瘢痕有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0.
肺隔离症的影像诊断和介入治疗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肺隔离症的影像学表现及介入治疗的应用价值. 资料与方法对5例肺隔离症患者的X线平片、CT、MRI表现进行分析,并对隔离的肺组织的供血动脉进行栓塞. 结果 X线平片主要表现为囊状或团状高密度影及支气管扩张样改变,CT、MRI可发现部分异常供血动脉,血管造影均能发现供血动脉,经异常供血动脉采用不锈钢圈栓塞后临床症状逐渐减轻、消失,随访6个月~1年,症状未再复发. 结论在影像诊断方面,X线平片难以确诊,CT、MRI可部分确诊,而DSA检查是肺隔离症诊断的金标准.经异常供血动脉栓塞治疗肺隔离症安全,患者痛苦小,并发症少,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