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209篇
  免费   4059篇
  国内免费   2493篇
耳鼻咽喉   376篇
儿科学   615篇
妇产科学   305篇
基础医学   2835篇
口腔科学   691篇
临床医学   5609篇
内科学   4155篇
皮肤病学   437篇
神经病学   867篇
特种医学   2050篇
外科学   3867篇
综合类   14584篇
现状与发展   14篇
预防医学   7366篇
眼科学   641篇
药学   5616篇
  58篇
中国医学   4265篇
肿瘤学   2410篇
  2024年   184篇
  2023年   522篇
  2022年   1314篇
  2021年   1582篇
  2020年   1404篇
  2019年   847篇
  2018年   825篇
  2017年   1087篇
  2016年   836篇
  2015年   1522篇
  2014年   2237篇
  2013年   2577篇
  2012年   3451篇
  2011年   3521篇
  2010年   3203篇
  2009年   2984篇
  2008年   3191篇
  2007年   6054篇
  2006年   5525篇
  2005年   3279篇
  2004年   2124篇
  2003年   2466篇
  2002年   1672篇
  2001年   1469篇
  2000年   978篇
  1999年   403篇
  1998年   214篇
  1997年   273篇
  1996年   237篇
  1995年   156篇
  1994年   166篇
  1993年   54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116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2篇
  1980年   5篇
  1975年   4篇
  1973年   3篇
  1970年   3篇
  1962年   3篇
  1959年   4篇
  195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目的 探索 pp60c-src( + ) 在神经生长端的表达特征及其生理意义。方法 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 pp60c-src( + ) 在初代培养鸡胚脊神经节细胞内的分布特征。结果 pp60c -src( + ) 的免疫活性分布在神经细胞的细胞膜下、核周体、神经突起 ;在生长端体部和丝状伪足 ,pp60c -src( + ) 的免疫活性较强 ,少数免疫活性较弱。在伸长的突起上有时可见 pp60c-src( + ) 免疫活性分布在串珠样膨体上。结论 pp60c-src( + ) 参与生长端的运动和生长 ;在生长端分化、神经生长过程中 ,pp60c-src( + ) 的调控作用具有时空特异性  相似文献   
42.
我们对采用PCR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别出的37例DNA完全来自父方的遗传学完全性葡萄胎(g-CHM)进行基因组中CTTtriplex系统各基因座位(CSF1PO、TPOX和TH01)等位基因分布的分析,并初步研究了这些等位基因分布与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显示,在37例g-CHM中,CSF1PO座位中3个等位基因(11,12和14)和TPOX座位中的1个等位基因(11)的出现率与它们在北京地区人群中的基因频率差异显著;g-CHM中CSF1PO、TPOX和TH01基因座位杂合度显著低于北京地区人群的杂合度(P值均远小于0.01);在23例良性g-CHM和10例侵袭性g-CHM中:CSF1PO座位的等位基因10、11在良性中的出现率高于在侵袭性g-CHM中(P=0.026148),等位基因12在良性中的出现率低于在侵袭性g-CHM中(P=0.023879);TPOX座位的等位基因8在良性中的出现率高于在侵袭性g-CHM中(P=0.004322),而等位基因11在良性中的出现率低于其在侵袭性g-CHM中(P=0.008671)。上述结果提示,葡萄胎基因组中存在某些等位基因分布与在人群中的分布不同,而且葡萄胎是否具有侵袭性也和某些等位基因的出现率过高或过低有相关性,这些与侵袭性有关的等位基因可能成为预测葡萄胎是否具有侵袭性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探讨能否直接利用肿瘤细胞膜进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EGFR)催化活性检测。方法 首先筛选出EGFR基因表达水平相对较高的细胞株MDA MB 2 31,通过差速离心制备细胞膜 ,采用Westernblotting检测EGFR催化磷酸化的程度。结果 底物被磷酸化 ,加入特异性拮抗剂AG14 78后 ,磷酸化被抑制。结论 利用肿瘤细胞膜检测EGFR活性的设想是成立的 ,并且其方法简便、经济。  相似文献   
44.
【目的】 试图解决论文作者署名中通信作者与末位作者谁是最重要的作者的问题。【方法】 以Science期刊为研究对象,收集该刊论文的作者署名信息和作者贡献声明信息,提取贡献要素并进行规范化分类,结合作者贡献声明和作者署名位置、署名角色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在论文作者署名位置的分布中,末位作者通常同时是通信作者。在论文研究中,通信作者往往比末位作者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对于不是通信作者的末位作者,其对研究的贡献往往较低。【结论】 结合作者贡献声明能够合理地判断作者的重要性。学术界对于作者署名位置应该有更加统一的认识,建议在科技期刊中推行作者贡献声明政策,完善学术期刊作者贡献声明规范。  相似文献   
45.
维生素D缺乏性晚发性佝偻病的骨密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维生素D缺乏性晚发性佝偻病的骨密度变化;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640名学生进行问诊及体验,测定非优势侧尺挠骨中1/3交界处骨密度(BMD),病例组检测骨碱性磷酸酶,拍摄腕部X光片,病例组与对照组同测血250HD3;结果:病例组骨密度显著低于对照组,病例组250HD3异常者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晚佝病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所至的骨量减少性疾病,日后影响峰值骨量的形成,并与成人期骨质疏松有密切的关系,骨密度检查对晚佝病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患首次心电图Q-T离散度(Q-Td)及Q-Tc离散度(Q-Tcd)与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关系,对预后进行评估。方法:对68例AMI患首次心电图Q-Td及Q-Tcd进行测定。结果:18例AMI并室速室颤组患Q-Td,Q-Tcd显高于50例非室速室颤组患;结论:AMI患Q-Td及Q-Tcd值增大,室速室颤发生率增加,两呈正相关关系,易发生心源性猝死。故Q-Td及Q-Tcd可作为AMI病情危重预后差的标志,对判断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完全无症状或无呼吸道症状肺癌的早期诊断。方法:随机抽取1995年2月至2001年3月经临床及病理诊断为肺癌的380例,其中“无症状”肺癌35例进行分析。结果:由于“无症状”肺癌的异位内分泌等作用,致使患者表现为神经科,骨科,皮肤科,消化科,内分泌科学等多学科病变。结论:为了提高“无症状”肺癌的早期确诊率,及早行胸片,CT片,支行镜等相关检查相当重要,定期体检对于早期发现肺癌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8.
饮食服务业从业人员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解泰安市饮食服务业从业人员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方法应用ELISA方法在1995~1999年对53434名饮食服务业从业人员进行了血清HBsAg、抗-HBc、HBeAg和抗-HBe检测。结果1995~1999年饮食服务业从业人员血清HBsAg、抗-HBc、HBeAg和抗-HBe总阳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依次为4.41%、3.88%、3.46%、2.86%和2.50%,其差异有显著意义(χ  相似文献   
49.
邱修辉  王子健 《华夏医学》2001,14(6):779-781
目的:探讨充满型及非充满型胆囊结石粘膜组织病理学的差异及相应外科治疗措施,方法:收集1995年10月至1996年10月期间的胆囊结石标本做常规病理染色及嗜银蛋白染色分析。结果:发现充满型及非充满型结石组胆囊粘膜不典型发生率及AgNOR数目均有显著差异。结论:一经诊断为充满型胆囊结石,特别是中老年肥胖妇女,应早期手术切除病变胆囊。  相似文献   
50.
胰岛素泵治疗继发性失效2型糖尿病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磺脲类药物失效(sulfonylurea failure,SF)的 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连续皮下输注治疗(continu-ous subcutaneous insulin infusion,CSⅡ)组和多次注射胰岛素组(multiple subcutaneous insulin injection,MSⅡ)血糖控制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对照研究方法探讨CSⅡ和MSⅡ两种治疗方法在控制血糖、胰岛素剂量、低血糖的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GDⅡ组治疗达到理想血糖控制的疗效和所需的时间明显短于MSⅡ组(P<0.01);GSⅡ组治疗达到理想血糖控制所需的胰岛素量明显少于MSⅡ组(P<0。01);CSⅡ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MSⅡ组。结论CSⅡ治疗能缩短达到理想血糖控制的时间,有效地降低餐后2小时血糖;减少了胰岛素用量;减少了低血糖的发生。囚此,CSⅡ疗法对SF的2型糖尿病患者理想血搪控制比MSⅡ疗法更快、更有效,且使用胰岛素剂量更小,更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