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5361篇 |
免费 | 5502篇 |
国内免费 | 3375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539篇 |
儿科学 | 1189篇 |
妇产科学 | 253篇 |
基础医学 | 3384篇 |
口腔科学 | 1082篇 |
临床医学 | 6678篇 |
内科学 | 4717篇 |
皮肤病学 | 493篇 |
神经病学 | 1092篇 |
特种医学 | 1850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3篇 |
外科学 | 5335篇 |
综合类 | 15874篇 |
现状与发展 | 10篇 |
预防医学 | 6394篇 |
眼科学 | 641篇 |
药学 | 6653篇 |
82篇 | |
中国医学 | 5850篇 |
肿瘤学 | 211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77篇 |
2023年 | 780篇 |
2022年 | 1817篇 |
2021年 | 2301篇 |
2020年 | 1972篇 |
2019年 | 1060篇 |
2018年 | 1174篇 |
2017年 | 1616篇 |
2016年 | 1210篇 |
2015年 | 2132篇 |
2014年 | 2789篇 |
2013年 | 3367篇 |
2012年 | 4855篇 |
2011年 | 5247篇 |
2010年 | 4982篇 |
2009年 | 4623篇 |
2008年 | 4614篇 |
2007年 | 4185篇 |
2006年 | 3834篇 |
2005年 | 3063篇 |
2004年 | 2123篇 |
2003年 | 1685篇 |
2002年 | 1279篇 |
2001年 | 1198篇 |
2000年 | 880篇 |
1999年 | 375篇 |
1998年 | 83篇 |
1997年 | 83篇 |
1996年 | 90篇 |
1995年 | 44篇 |
1994年 | 62篇 |
1993年 | 28篇 |
1992年 | 30篇 |
1991年 | 14篇 |
1990年 | 14篇 |
1989年 | 19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13篇 |
1986年 | 23篇 |
1985年 | 12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3篇 |
1963年 | 2篇 |
1962年 | 4篇 |
1959年 | 4篇 |
1958年 | 6篇 |
1957年 | 13篇 |
1956年 | 9篇 |
1955年 | 1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胶束毛细管电泳测定豆粕及发酵豆粕中大豆异黄酮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测定豆粕及发酵豆粕中大豆异黄酮含量的毛细管电泳方法。方法 采用胶束毛细管电泳法(MECC),未涂层弹性石英毛细管(50 μm×60 cm,50 cm);压力进样,压力:3.0×103 Pa;进样时间:5 s;分离电压:17 kV;柱温:20 ℃;检测波长:254 nm;运行缓冲液:15 mmol·L-1 十二烷基硫酸钠、5%甲醇的10 mmol·L-1硼砂溶液(pH 9.4)。结果 测得6种大豆异黄酮组分在24 min内能完全分离并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n=5)在 99.6%~103.5%之间,RSD为1.8%~2.3%。结论 方法准确、可靠、经济、操作简便,适合于豆粕及发酵豆粕中大豆异黄酮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72.
73.
为探索蛋白质在膜表面的吸附特性以及蛋白质存在的溶液环境对小檗碱膜透过行为的影响,以蛋白质、小檗碱为研究对象,配制模拟溶液,通过低场核磁共振技术、静态吸附实验以及膜分离实验探究蛋白质与陶瓷膜、小檗碱之间可能存在的相互作用,以蛋白质静态吸附量、膜过程相对通量、蛋白质截留率、小檗碱透过率及两者的吸附率为评价指标,同时测定膜过程中膜污染阻力分布、过膜前后粒径分布变化及膜表面电镜扫描(SEM),研究蛋白质在陶瓷膜上的吸附特性及对小檗碱膜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陶瓷膜对蛋白质具有吸附作用,且吸附模型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在模拟溶液的膜分离过程中,蛋白质是引起膜污染的主要因素,但在1 g·L~(-1)蛋白质的浓度下,蛋白质的存在对小檗碱的膜过程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4.
目的:对我国广金钱草资源进行调查,并对不同产地药材质量进行评价,为广金钱草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合理开发以及规范化种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资源调查采用查阅文献、走访调查和现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药材质量评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夏佛塔苷含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广金钱草野生药用植物资源正逐步减少,部分地区很难找到野生资源.人工栽培广金钱草技术不完善、药材质量参差不齐,影响广金钱草进一步的开发和综合利用.结论:应该加大保护资源的力度,保护广金钱草的生态环境,促进其种群恢复.同时,应该尽快建立GAP基地,完善人工栽培、加工技术,满足市场对广金钱草药材的需求.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柴胡止血液对置器后子宫异常出血患者的影响机制。方法:原代培养置器后子宫异常出血患者的宫内膜组织,给含药血清后,分别采用western blot和ELISA的方法测定ERK1/2和PI3K磷酸化的水平。结果:4号组织的归脾汤组升高了PI3K磷酸化水平,P<0.05;1号组织的柴胡止血液组有升高ERK1/2磷酸化水平的趋势;3号组织的柴胡止血液组有升高ERK1/2磷酸化水平的趋势;5号组织的柴胡止血液组有升高PI3K磷酸化水平的趋势;2号组织的归脾汤组有升高ERK1/2磷酸化水平的趋势;4号组织的归脾汤组有升高ERK1/2和PI3K磷酸化水平的趋势。结论:对于出血量大的肝旺患者,柴胡止血液可能通过激活ERK1/2通路来增强血管的收缩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对于出血量较小的肝旺患者证,柴止血液可能通过激活PI3K通路来调节组织抗炎作用,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6.
四气,又称四性,即指药物具有的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四性之外,还有平性,是指药物寒热偏性不明显者,但有学者认为这只是相对而言,实际上仍有偏温偏凉之别,仍未超出四气范围。既然未超出寒热范围,那么为什么提出平性,并沿用至今呢?平性,到底有什么独特的之处呢?以2005年版《中国药典》所载的性、味、归经、齐全523味药物为研究对象,尝试基于药性—功效知识元语义分析,探讨平性的药性定位,并与"寒、凉、温、热"四性进行比较,从而论述"平"性与四气中其他四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77.
该文考察中药甘遂的量-毒-效关系,探讨甘遂的毒效变化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以恶性胸水模型为研究对象,在较大剂量范围内(甘遂0.045~1.620 g·kg~(-1)·d~(-1))考察甘遂对实验动物生化指标、胸水量等的影响,并通过因子分析方法综合评价甘遂的量-毒-效关系。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具有较多的胸水量,且与空白组比较,ALT,AST,LDH,HBDH,IFN-γ,IL-2,TNF-α显著升高(P0.05),TP,ALB降低(P0.05)。给药后,与模型组比较,各组可不同程度的减少胸水量,降低IFN-γ,IL-2,TNF-α,升高TP,ALB,体现出一定的治疗作用,同时引起ALT,AST,LDH,HBDH升高,体现出一定的肝、心脏毒性。通过因子分析从9个指标中抽提出2个公因子,共解释了89.1%的信息。结果表明,甘遂在《中国药典》剂量范围内单独给药没有见到明显毒性,在药典高限3倍剂量下可产生肝脏、心脏毒性,随着剂量增加,毒性增强;同时甘遂具有"峻下逐水"功效,可减少恶性胸水模型大鼠的胸水量及改善相关生理指标,且具有剂量依赖性。综合分析其毒效特点,甘遂药典高限剂量为其相对最佳治疗剂量。 相似文献
78.
生地对大鼠肺间质成纤维细胞Ⅰ、Ⅲ型胶原表达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生地对原代分离的大鼠肺间质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fb)Ⅰ、Ⅲ型胶原(Col Ⅰ、Col Ⅲ)表达的影响.方法生地经提取分离后得到不同部位的提取物.大鼠肺间质成纤维细胞经原代分离传代后,加入不同浓度的生地提取物及生地注射液作用72 h,采用RT-PCR的方法测定其中Ⅰ、Ⅲ型胶原的量.结果水提醇沉上清液中以低聚糖为主的部分除个别浓度外,其余浓度对col Ⅰ表达均有抑制作用,高浓度对C0l Ⅲ表达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醇沉沉淀部分2×10-2g/mL的浓度对col Ⅰ表达抑制作用明显,各浓度对Col Ⅲ表达均有抑制作用;生地注射液各浓度均对col Ⅰ的表达均有抑制作用,低浓度(5×10-3g/mL)对coI Ⅰ、Col Ⅲ表达均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生地中某些成分能够抑制大鼠肺间质成纤维细胞Col Ⅰ、Col Ⅲ的表达,是生地对肺纤维化起治疗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9.
柱前衍生HPLC法测定鸦胆子油中的脂肪酸含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鸦胆子油中的脂肪酸的方法。方法以2,4′-二溴苯乙酮为衍生化试剂,18-冠-6醚为相转移催化剂,采用KromasilC8(250mm×4mm,5μm)反相柱,波长254nm,以乙腈-水(80∶20)为流动相等度洗脱,柱温室温,体积流量为1.3mL/min,正十七烷酸为内标,一次基线分离5种脂肪酸。结果亚油酸的线性范围为0.022~0.330μg,软脂酸的线性范围为0.014~0.213μg,油酸线性范围为0.028~0.416μg,硬脂酸的线性范围为0.012~0.177μg。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2%、97.2%、101.8%、97.8%,RSD分别为1.2%、1.5%、0.4%、2.3%。结论该方法重现性好,定量准确,可作为鸦胆子油中脂肪酸的定量方法。 相似文献
80.
50例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的妊娠期管理分析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的妊娠期管理方法。方法 :将 5 0例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与 4 8例正常孕妇比较。结果 :5 0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中有 38例 ( 76 % )经饮食疗法后血糖控制效果良好 ,另 12例需饮食疗法加胰岛素治疗方能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经临床治疗后 ,5 0例妊娠合并糖尿病的孕妇 ,除早产发病率高于非糖尿病组孕妇外(P <0 0 5 ) ,妊高征、感染、产后出血、羊水过多、羊水过少、胎儿窘迫、巨大儿、胎儿生长受限 (FGR)、新生儿窒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等发病率与非糖尿病组孕妇无区别。结论 :加强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的妊娠期管理 ,用饮食疗法或胰岛素治疗控制血糖 ,适时终止妊娠 ,可有效降低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