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238篇
  免费   8852篇
  国内免费   5969篇
耳鼻咽喉   966篇
儿科学   1703篇
妇产科学   966篇
基础医学   10833篇
口腔科学   1863篇
临床医学   13551篇
内科学   13998篇
皮肤病学   1620篇
神经病学   4629篇
特种医学   4110篇
外国民族医学   26篇
外科学   9322篇
综合类   21371篇
现状与发展   23篇
一般理论   7篇
预防医学   9946篇
眼科学   2355篇
药学   11548篇
  83篇
中国医学   6230篇
肿瘤学   6909篇
  2024年   217篇
  2023年   953篇
  2022年   2495篇
  2021年   3455篇
  2020年   2712篇
  2019年   2296篇
  2018年   2446篇
  2017年   2618篇
  2016年   2690篇
  2015年   4248篇
  2014年   5554篇
  2013年   6073篇
  2012年   8841篇
  2011年   9371篇
  2010年   7357篇
  2009年   6398篇
  2008年   7413篇
  2007年   7369篇
  2006年   6830篇
  2005年   6089篇
  2004年   4805篇
  2003年   4941篇
  2002年   3893篇
  2001年   3101篇
  2000年   2413篇
  1999年   1603篇
  1998年   877篇
  1997年   934篇
  1996年   623篇
  1995年   541篇
  1994年   457篇
  1993年   308篇
  1992年   345篇
  1991年   288篇
  1990年   254篇
  1989年   207篇
  1988年   175篇
  1987年   158篇
  1986年   117篇
  1985年   120篇
  1984年   70篇
  1983年   53篇
  1982年   38篇
  1981年   30篇
  1980年   20篇
  1979年   37篇
  1978年   34篇
  1976年   23篇
  1973年   27篇
  1970年   2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门脉高压症断流术后上消化道再出血的外科治疗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门脉高压症断流术后上消化道再出血的外科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对(1999-2000)年本科收治的34例门脉高压症断流术后上消化道再出血的病人行外科治疗及疗效分析.其中肝功能Child A组10级,B级18例,C级6例.治疗前钡餐或胃镜检查确诊.结果有14例行非手术外科治疗,2例经药物治疗止血;4例行胃镜下食道静脉套扎(EVL)止血,效果较好;6例行食管胃底曲张静脉脉硬化剂注射,2例行三腔二囊管止血,疗效不确切,再出血率62.5%(5/8).20便行手术治疗,9例行肠腔分流,2例(2/9)术后再次发生上消化道出血;术中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缝扎1例,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硬化剂注射2例,术后均再次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贲门血管再次离断2例,改良食管下段横断术3例,术后近远期疗效均可;贲门周围血管离断加肠腔分流水2例,术后有1例上消化道再出血.结论胃镜下食道静脉套扎术在非手术止血中效果较好,适合于不不宜手术的病人.手术治疗常选肠腔分流.对前次断流不彻底需再次断流,再次断流门静脉压仍高,则考虑行断流加分流.  相似文献   
152.
目的探讨caspase非依赖途径在卒中后高温的神经元损伤环节中是否发挥重要作用。方法应用SD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分别设立缺血后高温、缺血后正常温度和假手术组,每组8只。观察动物行为学评分、梗死体积和凋亡诱导因子(AIF)在海马的表达。利用PC12细胞培养缺氧及高温处理后,观察荧光双染AIF在细胞内的表达变化,及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细胞凋亡水平。结果缺血后高温组的行为学评分和梗死体积明显增加,AIF表达增高。PC12缺氧及高温培养后AIF从30min开始在胞核内表达,且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多,细胞凋亡率随时间延长和温度增高而增加,且不被caspase广谱抑制剂所抑制。结论AIF在卒中后高温的过程中发生由胞浆到胞核的转移,caspase非依赖途径由此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3.
重症肌无力抗乙酰胆碱受体单链抗体基因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构建重症肌无力抗乙酰胆碱受体主要免疫原区单链抗体A 7基因 .[方法 ]应用PCR技术及基因克隆技术分两步完成重链和轻链可变区基因的克隆 ,再对构建的单链抗体A 7基因进行序列测定检测其核苷酸序列 .[结果 ]构建的重组质粒经序列分析 ,重链可变区基因长度为 36 9bp ,轻链可变区基因长度为 32 1bp ,单链抗体基因长度为 735bp ;单链抗体A 7基因正确地插入在载体质粒pHEN 2开放读码框架内 .[结论 ]成功地构建重症肌无力抗乙酰胆碱受体主要免疫原区单链抗体A 7基因 ,为进一步制备基因工程抗体奠定了基础 .  相似文献   
154.
低温冷冻对皮肤α-tubulin、β-tubulin和cytoskeratin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低温冷冻对皮肤骨架蛋白中α-微管蛋白(α-tubu lin)、β-微管蛋白(β-tubu lin)和高分子量角蛋白(cytoskeratin)表达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揭示皮肤低温损伤的机制。方法:用-αtubu lin、β-tubu lin、cytoskeratin抗体对5种储存条件下的皮肤作免疫组化染色,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进行定量分析。并进一步采用透射电镜观察-αtubu lin、β-tubu lin、cytoskeratin的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α-tubu lin、β-tubu lin、cytoskeratin在4℃组、-20℃组、-80℃组均表达显著下降,且超微形态结构及分布改变明显。在-196℃组储存时三种成分含量下降较少,形态改变亦不显著。结论:皮肤的低温损伤与骨架蛋白-αtubu lin、β-tubu lin、cytoskeratin的破坏有关。  相似文献   
155.
重叠细胞的判别在细胞计数和参数测量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重叠细胞的形态特征,提出根据形状因子来判断细胞是否重叠.首先研究了形状因子的计算方法,对重叠细胞形状因子的阈值P0进行了探讨和实验,得出P0=0.5:当PE≤P0,认为目标存在细胞重叠;PE>P0,认为目标不存在细胞重叠.实验结果证明本技术能检测出不同形状的重叠细胞,准确率为95%.  相似文献   
156.
目的:比较3种术式输精管绝育术(直视钳穿输精管结扎术、输精管注射粘堵、可复性输精管注射栓堵)复通前后血清抗精子抗体情况的变化和差异,评价复孕与血清抗精子抗体及精液质量的关系。方法:对88例采用3种不同术式进行输精管绝育术术后2年复通的受试对象,分别在复通后3、6、12、24个月对精子出现、血清抗精子抗体和女方妊娠情况进行随访观察。结果:①3种术式绝育术间复通前后血清抗精子抗体的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复通术前后血清抗精子抗体阳性率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在接受复通手术的对象中,精子出现组和精子未出现组血清抗体阳性率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④血清抗精子抗体的阳性率、强度(活动精子挂珠率)和种类对妊娠无直接影响(P>0.05)。⑤复通对象中,已孕组和未孕组血清抗体阳性率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⑥精子密度≥20×106/m l组妊娠率明显高于精子密度<20×106/m l组(P<0.01)。结论:输精管绝育术术式对抗精子抗体无影响;复通术没有消除血清抗精子抗体或降低其阳性率;血清抗精子抗体对妊娠无直接影响;复通后的精液质量与复通后的复孕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57.
本文在国内首次报告了念珠状链杆菌在清洁级C57BL/6J小鼠群中的自然感染,并从临床、病理解剖、病原学及流行病学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观察,在受检的14例发病动物中,颈部淋巴结肿大、化脓占71.4%,皮下、肺门淋巴结脓肿分别占50.0%和21.4%,多发性关节炎(包括趾、跗关节)占21.4%,子宫积脓占7.1%,从所有病灶及部分动物的血液、脾、肝、肺、肾均分离到了单一的细菌。该菌在小鼠成功地进行了急性感染实验,受感染动物出现了典型的念珠状链杆菌病的临床及病理特征,即败血症、关节炎、淤血、水肿、紫绀、结膜炎等。所分离的致病菌在病原学上也完全符合念珠状链杆菌的病原学特征。在饲养环境上与发病鼠群有密切关系的其它4个品系小鼠群,即615、BALB/c、CBA、KM,均未波感染,证明在对该菌的易感性方面存在品系差异。  相似文献   
158.
159.
本文用限制性内切酶分析(REA)作伴放线放线杆菌(Aa)的鉴定和分型研究,提取Aa染色体DNA,井分别用BamHI、HindⅢ,Sal Ⅰ和Xho Ⅰ消化,作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显示,Aa和嗜沫嗜血杆菌的DNA片段图谱明显不同;分属于两种不同血清型的两株Aa菌株,其DNA片段图谱也明显不同。这表明,REA可用于Aa菌的鉴定和分型,在所用的4种酶中,以Sal Ⅰ和Xho Ⅰ消化的DNA片段图谱差异最明显。  相似文献   
160.
扫描电镜显示细粒和多房棘球绦虫的体表外观有许多沟纹皱褶,孕节的皱褶如多层次的环纹,其后端有一深的凹陷。二种成虫体表布满微毛,头节吻突区的微毛呈细长状,其它体节的微毛呈园锥形。二种原头节皮层的微毛与成虫相似,但原头节后端的微毛呈结节状,表明发育未完善。透射电镜显示二种成虫皮层结构由顶端胞质区、表肌区和实质区等三部分组成。皮层顶端胞质区连成一片,没有核和细胞界限,故此说明皮层是一合胞体(syncytium)。微毛是皮层顶端胞质向外呈棘状突起的部分,它由皮层外缘的外质膜包住,故微毛属于细胞内的成份,具有细胞活性。微毛由顶端的锥帽和后端的基部组成,二者之间有基板相隔。顶端的锥帽含整齐的微管。基部富含微丝。肌肉分层不明显,肌细胞不具横纹,肌原纤维具有横纹。实质区主要由疏松的纤维组成网络状,内含许多的核周体,皮层细胞核见于核周体内。此外尚有焰细胞、成石灰小体和线粒体等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