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805篇
  免费   4937篇
  国内免费   3334篇
耳鼻咽喉   534篇
儿科学   538篇
妇产科学   646篇
基础医学   7062篇
口腔科学   1094篇
临床医学   6841篇
内科学   8445篇
皮肤病学   761篇
神经病学   2962篇
特种医学   2491篇
外国民族医学   37篇
外科学   6060篇
综合类   7729篇
现状与发展   7篇
一般理论   2篇
预防医学   3339篇
眼科学   1546篇
药学   5574篇
  43篇
中国医学   2673篇
肿瘤学   4692篇
  2024年   105篇
  2023年   683篇
  2022年   1586篇
  2021年   2865篇
  2020年   1907篇
  2019年   1802篇
  2018年   1948篇
  2017年   1658篇
  2016年   1783篇
  2015年   2583篇
  2014年   3206篇
  2013年   2901篇
  2012年   4621篇
  2011年   4718篇
  2010年   3000篇
  2009年   2456篇
  2008年   3189篇
  2007年   3147篇
  2006年   2839篇
  2005年   2589篇
  2004年   1863篇
  2003年   1706篇
  2002年   1491篇
  2001年   1214篇
  2000年   1232篇
  1999年   1163篇
  1998年   656篇
  1997年   706篇
  1996年   559篇
  1995年   454篇
  1994年   380篇
  1993年   271篇
  1992年   343篇
  1991年   266篇
  1990年   223篇
  1989年   200篇
  1988年   150篇
  1987年   133篇
  1986年   107篇
  1985年   92篇
  1984年   51篇
  1983年   52篇
  1982年   22篇
  1981年   26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24篇
  1978年   13篇
  1973年   11篇
  1971年   9篇
  1969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目的探讨用游离自体腹白线片修补急性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应用价值。方法从2006年1月至2006年7月对13例用自体腹白线片修补急性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病人的临床资料和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例穿孔大于2cm2,平均手术时间60分钟,平均失血量20ml,平均住院天数9±1天。结果游离自体腹白线片修补急性十二指肠溃疡穿孔13例均痊愈出院。随访15天至6个月,无手术并发症。结论本方法操作较简单、安全、效果好,其适应症广,是一种可行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2.
目的 探讨失血性休克大鼠肠上皮细胞线粒体DNAATPase 6 ,8基因表达及线粒体功能的改变 ,为阐述休克肠道靶学说和线粒体能量代谢提供分子生物学基础。 方法  2 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休克前组和休克 1,2 ,3,4 ,5h组。采用RT -PCR方法观察线粒体ATPase 6 ,8mRNA量的改变。用透射电镜观察、生物体视学测量线粒体形态 ,用Clark氧电极测线粒体呼吸功能。 结果 失血性休克 1,2h ,ATPase 6 ,8基因表达增强 ,以后渐减弱 ,至休克 5h表达最低 ,ATPase 6 ,8基因表达分别降为正常的 6 9.3%和 78.4 % (P <0 .0 1和P <0 .0 5 )。失血性休克 2h和5h ,线粒体平均截面积、长径、面密度、体密度均显著增加 (P <0 .0 1) ,休克 5h时分别为休克前的2 .0 ,1.4 5 ,1.4 7,2 .2 2倍。休克 5h ,线粒体比表面和数密度分别下降 32 %和 2 4 % (P <0 .0 1和P <0 .0 5 ) ,嵴和基质破坏明显。失血性休克后肠上皮细胞线粒体呼吸控制率和氧化磷酸化效率比休克前显著降低 (P <0 .0 1)。 结论 失血性休克时大鼠肠上皮细胞线粒体DNAATPase 6 ,8基因表达下调 ,线粒体呼吸功能出现障碍 ,线粒体超微结构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123.
垂体腺瘤是发生于垂体前叶的良性肿瘤,约占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10%-20%,而无功能微腺瘤占到成人尸检的23%左右。生理上根据免疫组化将垂体腺瘤按功能分为有激素分泌活性腺瘤(functioning pituitary adenoma,FPA)和非激素分泌活性腺瘤(non—functioning pituitary adenoma,NFPA)两大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4.
目的:掌握中国维和部队士兵性观念和性心理状况,力图加以正确引导和心理干预。方法:在维和任务中期,采用自编问卷,对314名中国驻利比里亚维和士兵进行性观念和性心理方面的调查。结果:超过90%的士兵性知识来源于自学,部分士兵性知识相对缺乏,通过集训的学习,仍有77%的战士对“艾滋病”有恐惧感。与未婚士兵相比,已婚士兵显示出更成熟的性心理(P<0.05);而性观念上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结论:针对不同群体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和心理疏导,能让士兵理智地对待自己的性欲和愿望,把性能量升华为内在的工作动力,创造性地开展维和工作。  相似文献   
125.
目的:通过观察妇宝胶囊对动物出凝血时间、血液凝固系统的影响,探讨妇宝胶囊的止血机制。方法:采用毛细玻璃管法测定小鼠凝血时间(CT),用断尾法测定出血时间(BT);用ACL-200型血液凝集仪测定大鼠凝血酶原时间(PT)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妇宝胶囊能明显缩短小鼠CT、BT,缩短大鼠PT和APTT。结论:妇宝胶囊的止血机制主要通过促进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系统,抑制纤维蛋白溶解系统达到目的。  相似文献   
126.
Cancer is one of the leading causes of death in human, and among various cancers, gastrointestinal cancers occupy more than 55%. Gastric cancer is the first leading cause of cancer-related mortality in the world and the number of pancreas and colon cancers are increasing remarkably during last two decades which will continue to increase in the future. Even though the clinical importance of gastrointestinal cancers is very high and endless efforts has been made to develop novel diagnostic and therapeutic methods to improve the patient's quality of life and survival, the realistic advance in the actual survival benefit of the cancer patients are still strongly required. Nanotechnology has the power to radically change the way of cance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Currently, there is a lot of researches on novel nanodevices capable of detecting cancer at its earliest stage, pinpointing its location within the body, and delivering anticancer drugs specifically to the malignant cells. Nanoscale devices can readily interact with biomolecules both on the cell surface and within the cell. In addition, nanoscale devices are already proven that they can deliver therapeutic agents to target cells even within specific organelles. Major areas in which nanomedicine is being developed in cancer include early detection and proteomics, imaging diagnostics and multifunctional therapeutics. Because nanotechnology would provide a technical power and tool that enable new diagnostics, therapeutics, and preventives to keep pace with today's explosion in knowledge in the future, it would be very useful to know the perspectives in the direction of nanotechnology as a major clinician responsible for the patients with gastrointestinal malignancies.  相似文献   
127.
Images in emergency medicin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28.
目的 通过比较伴重症肌无力(MG)的胸腺瘤、单纯胸腺瘤和正常胸腺中HLA类分子表达强度的差异,探讨伴MG胸腺瘤内异常微环境因素。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HLA-Ⅰ(A、B、C)和HLA-DR表达,光镜下扫描图像入计算机,处理后得HLA类分子染色的积分光密度以分析其表达强度。结果 皮质型胸腺瘤HLA-DR表达强度减弱,伴MG皮质型胸腺瘤HLA-DR表达强度减弱程度更甚。结论 伴MG的皮质型胸腺瘤表达HLA-DR强度减弱可能是其内的胸腺细胞分化、发育异常的原因,可能与MG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129.
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factorofkappaB ,NF κB)是一种多极性核转录因子 ,参与调控多种与免疫反应、凋亡、炎症、肿瘤形成和转移有关的基因表达。近年来 ,NF κB在肿瘤发生、耐药、转移中的作用及其机制逐渐成为医学研究的热点。本文主要综述了NF κB的结构、生物学功能及其抗凋亡诱发肿瘤的机制 ,NF κB调控的前列腺癌相关基因的表达和调控 ,NF κB参与前列腺癌浸润与转移的机制及其在前列腺癌基因治疗中的可能策略等。  相似文献   
130.
支架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观察支架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近期疗效 ,探讨临床应用中的相关问题。方法 将临床经颈部B超、脑血管造影确诊的颈动脉狭窄患者 10 8例 ,实施颈动脉支架术 ,15例行预扩张 ,12例后扩张成形 ,9例使用滤器装置 ,围手术期给予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结果  2例手术失败 ;术后 2例发生脑出血 ,1例脑栓塞 ,1例支架内血栓形成 ,除 1例脑出血死亡外 ,3例治疗后恢复 ;1~ 6个月的随访中 ,10 5例患者无复发。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 ,近期疗效满意。结论 颈动脉狭窄段支架术治疗颈动脉狭窄具有可行性 ,近期疗效肯定 ,是临床上有推广潜力的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方法 ,但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