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416篇
  免费   8261篇
  国内免费   3636篇
耳鼻咽喉   725篇
儿科学   1186篇
妇产科学   572篇
基础医学   4027篇
口腔科学   1541篇
临床医学   9201篇
内科学   6793篇
皮肤病学   914篇
神经病学   1842篇
特种医学   2912篇
外科学   5958篇
综合类   17589篇
现状与发展   7篇
预防医学   9389篇
眼科学   810篇
药学   7138篇
  96篇
中国医学   7144篇
肿瘤学   3469篇
  2024年   1013篇
  2023年   1403篇
  2022年   2426篇
  2021年   2904篇
  2020年   2647篇
  2019年   1501篇
  2018年   1780篇
  2017年   2217篇
  2016年   1823篇
  2015年   2994篇
  2014年   3787篇
  2013年   4884篇
  2012年   5932篇
  2011年   6206篇
  2010年   5797篇
  2009年   5272篇
  2008年   5023篇
  2007年   4787篇
  2006年   4197篇
  2005年   3260篇
  2004年   2293篇
  2003年   1840篇
  2002年   1460篇
  2001年   1415篇
  2000年   968篇
  1999年   473篇
  1998年   314篇
  1997年   313篇
  1996年   333篇
  1995年   268篇
  1994年   219篇
  1993年   199篇
  1992年   125篇
  1991年   104篇
  1990年   101篇
  1989年   115篇
  1988年   106篇
  1987年   86篇
  1986年   81篇
  1985年   84篇
  1984年   60篇
  1983年   63篇
  1982年   48篇
  1981年   51篇
  1980年   36篇
  1979年   19篇
  1978年   19篇
  1977年   30篇
  1976年   28篇
  1954年   1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目的 :探讨鞘内注入泼尼松龙镇痛作用及其对脊髓c fos表达的影响与神经毒性作用。方法 :慢性鞘内置管的SD大鼠 2 4只 ,随机分为实验组 2 0只 ,对照组 4只。实验组又分成两个亚组 ,用药组 (EP组 ,n =10 ) ,生理盐水组 (EN组 ,n =10 ) ;对照组分为二个亚组 ,用药组 (CP组 ,n =2 ) ,空白对照组 (CE组 ,n =2 )。EP组经导管鞘内注入泼尼松龙 2mg/kg ,1小时后行福尔马林试验 ,进行行为学评分并计算痛级均数 ;2小时后灌注、固定 ,取脊髓腰膨大用ABC法行c fos免疫组化反应及病理检验 ,记数脊髓背角c fos阳性神经元数 ,并与鞘内注入等量生理盐水组 (EN )相比较。结果 :实验各组痛级均数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脊髓腰膨大背角Ⅰ、Ⅱ层c fos阳性神经元数EP组有减少趋势 ,但无显著差异 ;腰膨大病理检验未示异常。结论 :鞘内注入泼尼松龙有镇痛作用 ,无神经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82.
83.
目的 :探讨Ⅱ型糖尿病(DM)与腰椎间盘退变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3年因腰腿痛至我院脊柱外科门诊就诊并满足入选标准的390例50~60岁患者,详细记录患者DM病史,其中非DM患者123例(非DM组)、血糖控制较好患者140例(A组),血糖控制较差DM患者127例(B组);A组中DM≤10年68例(A1组),DM10年72例(A2组);B组中DM≤10年60例(B1组),DM10年67例(B2组)。用Pfirrmann评分系统对各组患者各节段腰椎间盘退变程度进行评分,用SPSS 19.0统计分析DM与腰椎间盘退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各组资料均服从正态分布(P0.05)。各组间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L1/2~L5/S1每节段上,A1组Pfirrmann评分与非DM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A2、B1及B2组的Pfirrmann评分显著高于非DM组(P0.05)。A2、B2组Pfirrmann评分显著较A1、B1组高(P0.05);B1、B2组Pfirrmann评分均较A1、A2组高(P0.05)。在A、B组中,L1/2~L5/S1每一节段上腰椎间盘退变程度与DM病程呈显著性正相关(P0.05)。结论 :DM10年及血糖控制不良是腰椎间盘退变的危险因素,腰椎间盘退变程度与DM病程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4.
85.
目的 基于临床试验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骨质疏松症与甲亢的相互关系。方法 ①选取40例甲亢女性患者(观察组)及40例甲功正常女性(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比较其T值及骨密度;②分别以骨质疏松及甲亢在相关人类疾病数据库中筛选靶基因,整合后映射得出交集靶点,通过STRING v11.0平台得出PPI网络并筛选出核心靶点,通过Metascape数据库进行GO富集分析及KEGG通路分析。结果 观察组的T值及骨密度均低于对照组(P<0.01),骨质疏松与甲亢的核心交集靶点为IL6、TNF、INS、IL1B、ALB、IL10、LEP等,核心靶点集中作用于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的相互作用、Jak-STAT通路、I型糖尿病、HIF-1通路、PI3K-Akt通路、脂肪细胞因子通路等。结论 骨质疏松症与甲亢在复杂基因网络背景下存在一些高度重合的基因表达,所涉及的信号通路能够同时对两种疾病产生干预作用,这提示两种疾病的分子机制存在密切联系,可能为药物同时调控两种疾病提示潜在靶点。在临床试验的基础上应用生物信息学具有较高的置信度和参考价值,为探索疾病间关系提供了新方向与新思路。  相似文献   
86.
87.
88.
89.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